大众在观看舞台上的表演的时候,是定点观看的,一个舞台之上往往有好几个人物同时出现,而人的注意力往往是会被正在说话或正在运动的事物所吸引,往往会忽视掉其他人的反应。
电影导演通过自己的镜头的有目的性的切换为大众呈现出他的视觉路线,精准地表达他所要呈现的故事意蕴,引导观众关注,进一步传递人物当时的情绪与心理活动。
例如在《毛子佩闯宫》中,机智聪慧的张书昭屡次救毛子佩于水火之中。在这三场戏中,导演常常给到张书昭特写镜头,以展示其聪明才智,在第一次毛子佩误闯留春院的时候,皇帝突然来到打乱了三人的欢乐的交谈。
毛子佩听闻跌倒在地,镜头一边展示皇帝大驾光临,一边镜头从全景切换到张书昭近景,后又转到三人的全景。镜头很少直接给到薛梅与毛子佩,而是多次切换到张书昭一个人的中近景进行人物刻画,展现人物的表情,刻画人物心理,在紧急之时的人物的紧张、焦灼、思考全部都表现出来。
第二次毛子佩进入园中寻找薛梅诉情之时,被张书昭看到,皇上在此突然驾临,毛子佩躲在假山之后,镜头分别给到三人,张书昭竭力吸引皇帝的注意力,薛梅一边担忧假山后的情人,一边迎合皇帝聊天。
毛子佩躲在假山之后,脚步踱来踱去,不知如何是好,镜头越切越快,表达故事中人物的焦灼的情绪,通过三人单人镜头的分别描写,突出了张书昭的灵活与过人的才智。
在与皇帝周旋中最终成功把毛子佩送出宫外;最后一次毛子佩来留春院寻找薛梅,镜头先给到张书昭(中近景),她看到毛子佩与薛梅二人真心相爱感叹世间真情难有,此时皇帝匆匆驾到,不得已之下毛子佩换上女装。
皇帝竟然要纳毛子佩为妃,这个时候镜头分别给到毛子佩与薛梅,毛子佩控诉昏君荒淫(中近景),不理朝政,薛梅控诉帝王残害百姓(中近景),最后全景给到张书昭和薛梅二人相拥的情景,被打散的鸳鸯终于团聚。
镜头切换下的“三位女性”行动高度的配合下最终得以成全毛子佩和薛梅这对有情人。通过镜头的变化传达出女性在面对突发事件的时候由慌乱到镇定的一系列心理变化,也表达出对于封建势力的不满与反叛的复杂心理,突出影片中女性的聪明才智与积极反抗的姿态,对于女性优秀的应变能力表示赞赏,希望观众也可以以一种勇敢追求新生活的姿态更积极地立足于“新世界的舞台”上。
通过镜头的不断切换,强化了导演所要传递的女性心理情绪转变的表达,相较于主要通过肢体表现情绪的舞台演出更加简洁直观,演员也跟随镜头的变化而进行表演,充分发挥了镜头的能动性。
根据音乐与情节冲突的跌宕起伏镜头变换也会有一些节奏方面的处理,产生了丰富的视觉张力,让观众紧跟着导演的“眼睛”去发现女性深层的心理内涵,并且在跟随镜头时,可以充分表现演员的面部表情变化,可以直观的向观众传递女性当下的情绪。
“十七年”时期越剧电影通过对女性情绪的细致刻画,“凝聚起最广大人民的情感与道义力量”,通过这种细腻的情绪描绘,放大了平日生活中最容易被人们忽略的内心情感,凸显了女性的心理变化。
音响画面的间接暗示影像中舞台美术的表达也为影像化的表达添砖加瓦,好的舞美的运用对人物的塑造起到正面作用,达到戏曲舞台所达不到的场面调度。
比如说影片中的音乐,电影音乐与戏剧音乐不同,影片中的音乐必须紧跟影片的节奏来进行处理,紧密地配合剧情的发展,与戏曲电影融为一体,凸显剧中人物的情绪变化;还有电影中的灯光也是精心设计的结果,比如说灯光可能变换一个角度就会产生不同的意味与观感,在表达人物的心理方面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例如《碧玉簪》中在处理李秀英的人物表达时,在王玉林看到情书和玉簪之后去找父母商谈却又恐伤父母心,之后画面接了一个空镜头,画面中乌云盖住了本来洁白的月光,暗示着李秀英的清白被奸人所遮蔽;还有她在“三盖衣”一场戏中,委屈难过中不禁失声痛哭,但是丈夫还在一旁沉睡着,两人冰冰冷冷的状态让李秀英根本不敢吵到他,急急忙忙掩住口鼻,不让自己的哭泣的声音外泄,内心的压抑之感随即展现出来。
最后演员的微弱的声音后紧跟着一段音乐,更加强化了李秀英此时此刻内心的胆怯与绝望,“强烈地渲染了李秀英对丈夫既爱又恨,虽恨犹爱的复杂感情。”
再例如在表现林黛玉的人物形象的时候,巧妙运用灯光进行人物塑造,“‘焚稿’这场戏,为表现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时,用光把林黛玉装扮成像透明、洁白的玉雕一样。”
黛玉从傻大姐处知道宝玉要娶宝钗的时候,镜头不断从远处推进到黛玉的面部特写,随即背景音乐开始加入,“好一似塌了青天沉了陆地,魂如风筝断线飞……”,这段背景音乐的通过对于景色和一些具体画面的吟唱表现出林黛玉此时灰败的内心世界。
前一段音乐幽深缓慢,后面的一段音乐突然转急,显示出人物刚刚从悲伤之中缓过神的瞬间内心的愤怒无以复加,想要赶快找到宝玉对质,完整地表现出黛玉知道宝玉要娶宝钗时的不可置信,到伤心难过,最后激愤的心情。
这一阶段的灯光变化也极为明显,画面中的灯光由明亮转为黯淡,配合人物的情绪由平静转为难过愤恨。
还有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祝英台在梁山伯坟前赴死,采用了电闪雷鸣的特效,灯光也从亮变暗,使得整个场面突然由婚礼的喜庆转而变得凄凉萧瑟,增强了影片的表现张力,这种在舞台上难以呈现的景象的呈现,突出表现了影片的神话色彩,展现了新的艺术美感,着重表现出祝英台赴死前的凄凉的内心与化蝶后对美好生活的展望,间接展现出女性的刚强勇敢,为了爱与自由不顾一切的内心世界。
在《情探》中也有类似的处理方式,不过导演直接把整个画面处理成黑白电影的视觉效果,在已经有彩色电影的时代,展现出无尽的悲剧意味和敫桂英内心的哀凉,升华了《情探》这部戏的思想内容。
“十七年”时期越剧电影借用音响画面表达等场面调度间接表达时代意蕴,极尽刻画了女性的心理,电影对于舞台所无法呈现的效果的突破,构建了视听一体化的艺术世界,与影片的剧情内容以及镜头表达融为一体,对女性的人物心境有很好的艺术效果的呈现。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