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肩挑背扛到轻装返乡——务工农民回家行囊变轻折射生活变迁

从肩挑背扛到轻装返乡——务工农民回家行囊变轻折射生活变迁

首页模拟经营我要来种田红包版更新时间:2024-06-23

新华社武汉2月13日电 题:从肩挑背扛到轻装返乡——务工农民回家行囊变轻折射生活变迁

新华社记者李劲峰

春节近了,武汉军运会军运村建设工地上52岁的泥工邵连生,做完节前工期任务,11日和老婆一起踏上了回家的路。

这位家在湖北省团风县方高坪镇杜堡村的农民30年返乡经历,折射了中国近3亿农民在外打拼、生活的变迁。

与邵连生约好后,早晨7点多,记者赶到中建三局军运村项目工地,邵连生夫妇正从宿舍出来准备返乡。与早些年返乡过年,将衣物、铺盖、年货等打成几个包背在身上,着急忙慌赶火车、汽车不同,这回他们两手空空,在工地门口坐上了前一天就约好的出租车。

“我和老婆都在工地上忙,没时间准备年货,所以在回家路上先去商场超市买年货。”邵连生说,从工地到家不到100公里,车程1个半小时左右,“包车回去快,带年货方便,这一趟260元直接送到家门口”。

初中毕业在家种了两年地后,邵连生在1985年开始外出务工谋生。“在家种地,一年都没几个钱,不如跟着村里师傅一起出来闯。”邵连生说,过去30多年,他北到哈尔滨、南到广州,辗转过大江南北数不清的工地。

长时间在工地上劳作的邵连生满脸黝黑,双手粗糙。坐在出租车里,回想起早些年春节回乡经历,很多场景让邵连生忍俊不禁。“那会儿回乡,被褥衣服、泥刀工具,甚至连吃饭的碗筷,都塞进两个大蛇皮袋。”邵连生说,一路走着一路叮咣响,一看就是农民工。

“把东西都带着回家,肯定累呀,还不是因为穷嘛。”邵连生回忆道,最开始是每天工钱1.5元,省吃俭用的打工钱都得攒回家。那些工具、行李都是值钱货,来年外出打工还得用,“有一年路过天津时,在站台上狠心花10块钱买了两根大麻花当年货,村里邻居都来看稀奇”。

不一会儿到了超市门口,出租车在停车场等着,邵连生夫妇一起下车采购了不少熏肉、糖果、白酒,还有春联、红包等年货,一共花了1000多块钱。大包年货塞满了轿车后备箱大部分空间,他俩还特意给过年回家的10岁外孙女买了两件童装,“外孙女都上小学二年级了,平时陪得少,过年得多嘱咐几句”。

“现在务工收入高了,过年回家,工友们大多都轻装上阵。”邵连生说,建筑工地现在最起码月薪得4000多元,技术工得6000多元,否则就招不到工人。被褥铺盖、换洗衣物、工具等在工地附近两百多块钱就能配齐,工装工地上配发。

“以前觉得很值钱的那些宝贝,现在都不稀罕了,大不了重新再买一套。”邵连生笑着说,很多长途返乡的工人,都是拖着一个行李箱就走了。在车站、机场,除了皮肤黑些、粗糙些,其他和正常出差、出游的市民没啥区别,“有些年轻人,甚至直接在网上买年货,连行李都一起快递回家,那是真正的空手返乡”。

记者在邵连生所在的军运村建设项目生活区看到,工人宿舍内高低单人床取代了传统的大通铺,空调、洗衣机、24小时热水、电瓶车充电桩配备齐全,停车场停满了挂着各地牌照的汽车。

“不少工人都买车了,一些打工多年的工人开着私家车来干活,已经成了半个城里人。”中建三局军运村项目部负责人尹天明说,为务工人员开设停车场现在已是项目部标配,可还是不够用。过去建设工地少,工地选工人,现在反过来是工人选工地。

每年上亿人次的外出务工农民,不仅是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巨大变化的突出贡献者,同时也是个人生活的明显获益者。

“我们农民工刚好赶上了这个巨大变化。”邵连生说,现在工作机会多了,腰包鼓了,不少人都能在家门口找到工作,“很多人都成了新市民”。

邵连生在回家的车上眯着眼,跟一路随车的记者念叨着夫妇俩过去一年务工纯收入,“超过10万元了!”。他对老婆说,“明年我们也买台车,别舍不得这点钱,往后逢年过节都能开车回家,生活水平就真的奔小康了。”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