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闲置教育资源的处置方案~让闲置的资源活起来

关于闲置教育资源的处置方案~让闲置的资源活起来

首页模拟经营闲置水族馆大亨更新时间:2024-05-28
一、闲置教育资源转型概述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变化,人口下滑已成为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如果人口下滑无法逆转,将对各行各业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产业也不例外,教育资源将从幼儿园起,至小学,中学,逐步面临资源过剩的困扰。

早在2014年,重庆市就针对日益闲置的乡村教育资源盘活提出指导意见,在意见中,给出了三点处理方式可以借鉴

(一)合理利用

对房屋质量较好、地理区位条件较好的闲置 校舍,可继续保留用于农村学前教育、医疗卫生、五保供养等公益 事业。

(二)出售出租

对不需要保留用于农村公益事业发展的闲置 学校,可出租或出售处置。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可以出售的, 纳入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等公共交易平台公开、竞价出售。

(三)复垦处置

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 设区外的闲置学校,可通过农村建设用地复垦、“地票”交易和城 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进行处置。复垦后形成的农用地,由当 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护利用。

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领域投资活力的意见》明确提出,制定闲置校园校舍综合利用方案,优先用于教育、养老、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领域。

二、教育资源转型方向

因地制宜的推进城镇社区闲置学校产资源的活化再利用,应充分考虑城镇社区人员的需求,积极探索闲置学校的有效实现形式,盘活闲置空间,让学校资源既能发挥经济价值,又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现实需求。

根据以上思路,闲置教育资源利用有以下几种改造途径

(一)社区养老中心:当今社会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根据市场的需求,养老机构正处于亟待发展的阶段,社会还需要增加大量的养老机构,因而闲置学校改建成养老机构的功能型转变符合时代赋予的这一新课题。学校布局与养老机构较为相似,且社区学校的交通更方便,环境更清净,改建投入资金相对于新建养老机构所需要的资金少、效果好。

(二)社区活动中心:将学校改造成一个社区中心,可以提供社交活动、娱乐设施和培训课程。这可以促进社区的凝聚力和互动,使人们能够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三)艺术工作室及展厅:利用学校的较宽敞的活动场所,可以改造成艺术工作室,为当地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提供创作空间和展示平台。这不仅可以吸引艺术爱好者,也可以为当地的学生提供艺术教育机会。

(四)教育科技基地:利用学校的设备资源及空间,将学校改造成一个教育科技基地,为学生提供最新的教育科技设备和校外课程,可以引入虚拟现实技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让学生能够获得最新的教育体验。

(五)打造极具个性的酒店,成年之后最想做的一个梦是什么?当然是重回小学时代了。如果说有一家民宿用一整座小学复刻了那段最欢乐的时光,你愿不愿意重新开学?当下课铃响起的那一瞬间,大家一窝蜂似的跑出教室,到操场上尽情地玩耍的时候,最开心不过了。重构闲置校园的空间布局,让一砖一瓦焕发新的生机,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情怀。

(六)社区体育中心:一般中小学校都有大量的运动场所及运动设施,甚至有的学校还有独立的体育馆,利用好这些体育设施,将运动场,体育馆改造成为面向社区的体育中心。设施都是现成的,只需做好必要的运营及维护。

(七)社区农业基地:将学校改造成一个农业基地,为学生和当地社区提供农业教育和农作物的种植机会。可以建立小型果园和菜园,让学生和当地居民了解农业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总之,闲置学校可以成为许多有趣项目的理想场所,可以根据社区特点,周边需求进行对应的改造。

三、教育资源转型模式建议

闲置教育资源转型应因地制宜,针对不同社区的需求,采取符合社区发展的改造措施,现依据学校修建主体及投资来源,就教育资源转型提出以下两点模式供参考。

(一)教育优先处理模式,

被确权为国有资产的学校,相关资产归国家所有,通常由当地政府行使处置权,这类学校或是作为教育场所继续使用,或是由当地政府对外租赁,所产生的收入继续服务当地教育发展。一方面,拆腾或继续无偿留用。无法继续使用的可直接拆腾土地建设指标,可以区为单位统筹使用。另一方面,教育系统内部调整使用。如有需求的社区,可利用原有学校,改造作为幼儿园、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农民技术教育学校等;亦可交由区政府处置,处置后的收益服务于当地教育事业发展。

(二)属地盘活处理模式,

确权为集体自筹或者社会参与的闲置学校,产权归属清晰,由集体自行选择处置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其一,办理固定资产移交手续,将闲置学校作为社区的公益资产,主要可用于社区活动、服务场所和养老场所。其二,通过价值评估,将其转为集体经营性资产,可公开招商引入社会资本,盘活再利用。学校建筑面积相对较大,如果全部依靠地方财政改造,耗资大,不太现实。可适当引入资金充足和运营体系成熟的企业,同时还可招募如设计师、高校等公益力量,多方参与,既活化资产激发乡村活力,又能增加集体经济,一举两得。比如文旅业态植入,产业规模导入,网红产品引入,全域统筹谋划等。

四、项目实例

(一)两江沙金小学改造————带动文旅协同发展

位于现重庆两江新区明月湖畔的原沙金小学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在国家“撤点并校”政策后弃置多年。为有效利用闲置校园资产,现今在重庆两江协同创新区的上位规划背景下,明月湖的片区规划计划将该校改造为抗战大后方高校内迁馆及配套公共服务空间。此次更新充分依托场地背山环水的优越生态,将自然和文化元素融入到设计之中,置换单调废置的功能空间和打破呆板对称的建筑形式,在这个承载记忆的文化容器中创造出叠合、开放、多元的复合型空间。

1、平衡——营造于自然之间,改造中采用谦逊的场地处理策略,因地制宜,顺势而为,从而将建筑与场地、自然、城市有机联系在一起。

2、嫁接——“轻介入”结构策略,项目原建筑主体为三层砖混结构,针对大量结构薄弱环节进行有效加固。同时打破呆板对称感,丰富建筑空间形式,与新植入功能的气质相匹配。

3、借景——回归日常的趣味,将借景应用于建筑中。形成看与被看的关系。建筑的内部空间则是采用了远借的手法,在室内向外眺望,感受“无数峰峦远近间”。移步换景,举目皆景。

(二)重庆金马寺小学————隐藏在山城巷中的重庆记忆

母城渝中文脉重,寻常巷陌有历史。百余年来,山城巷外,长江奔流不息,山城巷里,历经时代变迁。近年来,山城巷作为渝中文旅“新势力”,已广为游人知晓。山城巷的故事,可远远早于大家的印象。早在清末重庆开埠后,这里便兴盛繁荣起来,厚庐、仁爱堂等知名建筑纷纷落地。当然也有“隐藏”在巷子深处的百年历史小学——它便是的金马寺小学旧址。

金马寺小学最初为法国人开办的教会学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改名为金马寺小学,大约在90年代停办。原来的小学与其他小学合并,迁往放牛巷,改名为金马小学。
金马寺小学旧址保留了当初的原貌,传达室、升旗台和老教室让你想起童年时光。
如今,这里打造了山城故事馆和时光里图书馆,成为重庆城市文化和非遗文化的展示地。

金马寺的建筑风格遵从了东方审美,采用砖木结构的坡屋顶,显得端庄大方、古朴厚重。到处是文物的“母城”渝中,对待历史的态度是什么?尊重历史、保护历史、传承历史,这从渝中对金马寺小学旧址的修缮和保护中便能得知。走进校园里,虽然没有了孩子们的身影,却仍能感受出小学的气息。这里最大程度还原了曾经的校园风貌,从操场的升旗台、旗杆、标语,到教学楼的布局、教室的陈设,都透露着匠心独运。

2020年,重庆市文物保护志愿者服务总队在金马寺小学旧址开设了一个交流基地,名叫“山城故事馆”,向市民、游客介绍老重庆的故事。

在“山城故事馆”楼上,主教学楼的2楼,是一家名为“山城·时光里”的图书馆。图书馆最大限度保存了教学楼的已有格局,栋、梁、墙、顶、地,都保存着美好的旧时光。

(三)日本高知县室户市闲置小学————むろと廃校水族館

一个位于高知县室户市的“むろと廃校水族館”,它的前身是一个闲置的学校。在保留学校设施的基础上改造而成,学校变成了水族馆。从充满欢声笑语到慢慢沉寂、破败,教学楼见证过孩子们一步步走向未来,也见证了所有的热闹归于尘土。如今,学校变成了水族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再次归来,像是时光倒流那般,重新填满教室,填满校园。

利用不同教室承担起不同的作用,如档案室成为古生物残骸展示地。

操场中间的大泳池直接变成一个大型海生物游乐场。

(四)日本东京都练成中学————3331艺术中心

在物理位置上,靠近秋叶原这个日本流行文化中心地带,并结合周边的公园一起活化利用,将其打造成一个面向年轻人的,符合潮流的公共艺术空间。在人才上,吸引了东京艺大的学生和艺术家,以艺术中心为训练基地,通过对他们进行艺术经营等管理运营训练,让他们可以做到凭借自己的作品赚钱。在内容上,在艺术中心这样一种很难盈利的设施中,招揽了想以艺术中心为根据地的创意企业开设办公室和店铺,打造一个混合生态空间,用租金的收入来支援艺术中心的财政。

3331艺术中心成立1年后,附近新建了5个住宅地块。曾经流浪汉占据的“折叠纸板交易中心”变成了人们口中的 “park front”,可以闲逛的街区。许多周边的房地产销售时候还把“park front”作为销售广告。


end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