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给北京科技大学的老教授回信。*重要回信令全校师生大受鼓舞、倍感振奋,必将激励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
1952年,北京科技大学(原北京钢铁工业学院)诞生于新中国“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的知耻图强中,承载着科教兴邦、钢铁强国的光荣梦想。一大批来自海内外的名师巨擘和无数慕名而来的“钢小伙、铁姑娘”,以“举矿冶之星火,抚百年之国殇”的雄伟气魄,共同开启助力我国钢铁工业发展壮大的历史篇章。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钢铁工业高等学府,北京科技大学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秉承“求实鼎新”的校训精神和“学风严谨,崇尚实践”的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坚持立德树人、服务战略全局,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突出的学科优势,产出了一大批有重要影响的教学科研成果、技术创新发明,培养了数以万计的社会各领域优秀人才,为我国冶金材料工业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七十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研制发明世界第一台弧形连铸机,我国第一台大型电渣炉、第一台国产机器人、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和第一枚洲际运载导弹的壳体材料,为国民经济建设尤其是冶金、材料行业培养输送了26万名“钢小伙”“铁姑娘”,其中包括41位两院院士、一大批冶金企业总经理和总工程师,获得了“钢铁摇篮”的美誉。
半个多世纪来,一代代钢铁青年在“钢铁摇篮”中淬炼成长,练就一副钢筋铁骨,塑造一股钢铁意志,养成了矢志报国、刚毅顽强、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钢铁精神。多年来,虽然行业形势不断变化,但“钢铁人”的精神始终不渝。如今,北京科技大学正争取早日建成世界冶金、材料教育科研中心和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为促进钢铁产业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铸就科技强国、制造强国的钢铁脊梁,实现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建校70周年的重要时刻给北京科技大学的老教授回信,对学校下一阶段的发展提出了新目标新希望,为学校开启新征程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北京科技大学将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重要回信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将回信精神学习纳入课堂教学、纳入校院两级理论中心组学习、纳入师生党支部学习、纳入教职工理论学习、纳入学生主题班团会、纳入各级干部师生教育培训,充分发挥回信精神的号召和凝聚作用。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四个服务”发展面向,紧紧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深入思考、统筹谋划各项工作,切实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保证学校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
牢记使命,铸魂育人。北京科技大学将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办学治教理念,统筹学科、学者、学生、学术、学风、学堂“六学”理念,常态化构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新格局,深入实施本科生全程导师制和本硕、本博贯通计划,为党和国家培养更多听党话、跟党走、有理想、有本领、具有为国奉献钢筋铁骨的高素质人才。坚持引育并举,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造就一批战略科学家、学术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蓬勃局面。引导全体教师继续发扬严谨治学、甘为人梯的精神,争当新时代“大先生”。
砥砺奋进,谱写新篇。北京科技大学将坚持开门办学,拓展对外开放新格局。面向国际社会开展宽领域、多维度的交流合作,建设世界范围内有重要影响的教育科研中心;继续坚持协同创新,深入推进产教融合,积极投身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进步、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作出新贡献;继续坚持科学治理,加强大学文化建设,营造“风气正、人心齐、工作顺、事业兴”的文化氛围。
求实奋进七十载,鼎新未来向百年。新时代新征程,北京科技大学将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重要回信精神为指引,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心怀“国之大者”,抓好“立德树人、科教兴邦”具体实践,促进钢铁产业创新发展、绿色低碳发展,向着建成特色鲜明、有重要影响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不断迈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
(作者:武贵龙,系北京科技大学党委*)
(项目团队:本报记者 陈鹏 本报通讯员 夏敏、张铮、邢华超)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