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空降兵某旅组织今年春季入伍的新兵进行开双伞跳伞训练。马鹏飞摄
义务兵征集政策调整为“一年两征两退”后,对新兵尽快成长成才提出更高要求。下面一组稿件,反映了新兵下连后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一些基层部队为解决问题展开的有益探索,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示。
“这要是在战场上,你就阵亡了!”看着班长的黑脸,下连不久的列兵马勋威心里犯起了嘀咕:“为啥按照指令做也有错?”
这一幕发生在第80集团军某旅四连展开的班战术训练中。接到“占领前方阵地,对‘敌’装甲目标实施摧毁”的指令后,担任反坦克火箭手的马勋威迅速前出,但因在选定射击位置时忽略了隐蔽性,遭到班长严厉批评。
其实,马勋威出现如此失误情有可原。新兵训练期间,班长强调最多的是射击速度和精度,对结合地形地势选择合适的射击位置讲解并不多。只掌握了基本专业技能,却不具备战场意识、敌情观念,在新兵连被称为“好苗子”的马勋威,下连后受挫不断。
该旅支援保障连下士郑旭也曾有过类似烦恼。他至今对下连后第一次战斗射击的场景记忆犹新。新训期间射击成绩一向优异的他竟然脱靶了。战斗射击需要在规定时间内越野跑到达指定位置,按指示路线搜索前进,并对不同方向随机出现的隐显靶标进行射击。而在新兵专业训练时,郑旭只接触过固定靶射击。他说,没有战斗素养和战场意识,只是跑得快、打得准,还远远不够。
“如何提升单兵综合作战能力,加速新兵成长尽快形成战斗力,是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该旅领导介绍说,这几年,新兵需在训练基地完成3个月基础训练,再根据专业,分别参加军队院校、训练基地或各单位组织的专业训练。虽然经过训练新兵具备了基础体能,掌握了专业基本技能,但和部队岗位需求仍有不小的差距。
下连就打仗,新兵怎么“扛”?为此,该旅在全旅范围内展开调研,深入基层一线询计问策。官兵们普遍认为下连后的训练硝烟味更浓,新兵不仅要有基础体能,更要有能打仗的过硬本领。必须摒弃操场化的练兵思维,让新兵们在贴近实战环境中壮筋骨、长才干,加速成长步伐。
去年初,该旅集中全旅骨干力量组成攻关小组,对新兵下连后如何训练展开研究。他们区分专业和任务,为新兵制订训练计划表,对怎么训、训到什么程度、由谁组训任教等进行明确。同时,创新开展战斗体能、战场技能、战场勤务以及智能的融合训练。
从战斗准备到战斗结束,该旅通过情况诱导、连贯实施的方式,在模拟真实战场环境中锤炼新兵能力,并从战场态势判断、行动效能、敌情意识、协同作战等多个维度,对新兵训练情况进行评判,进一步提升单兵综合作战能力。
在该旅训练场上,记者看到新兵们正在完成武装越野、战场救护、化学防护、战场侦察、观察报知等课目连贯训练。“防护时没有注意风向、撤收时未考虑敌情……”班长们在一旁边观察边记录,并在不合格课目后面画上“×”。
前不久,该旅组织实兵实弹射击演练,马勋威依据无人机实时传回的信息,和战友交替掩护、协同配合,一击命中远处目标。该旅一名领导说:“进步令人欣喜,但新兵下连后的不适应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张佳琦 张德煜 本报记者 刘宝瑞)
成长周期长,难题如何“破”
■胡亚楠 张 震
烈日炎炎,海军陆战队某旅炮兵营野外训练场,两名义务兵利用训练间隙进行手动间接瞄准射击课目比赛,最终成绩不分伯仲。有趣的是,这两名义务兵,一名是去年春季入伍的,另一名是去年秋季入伍的。
“本以为比他们能早学半年专业,可没想到最终还是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看着自己的上等兵军衔,那名先期入伍的战士脸上挂着一丝惆怅。
“为何先入伍却没能先学一步?”刚接手连队工作时,修理一连连长李忠恒也有同样的疑问。上任伊始,李忠恒与连队骨干探讨时发现:去年春季入伍的新兵相较去年秋季入伍的新兵,在专业训练上并没有明显优势,甚至有人还无法独立完成装备操作,需要班长骨干帮带才能勉强过关。
“这都是去年欠下的账。”深入了解后,李忠恒找到了原因。原来,去年春季入伍的新兵下连后,恰逢部队野外驻训。由于驻训期间以专业协同训练和实弹射击训练为主,留给新兵学习专业技能的时间和资源都有限,只能等到年底展开专业复训补训时才有机会系统学习。
“装备还不熟悉,很多技能还没有完全掌握,感觉自己与连队训练有些脱节。”该旅火力连上等兵陈心阳坦言,“下连即驻训”的状态让他一时间难以适应。由于专业能力不足,他无法直接参与演训任务,大部分时间只能跟着跑跑腿、打打杂。
“春季入伍的新兵成长周期被拉长了。”去年,该旅在跟踪调研第一批春季入伍的新兵情况时就已发现了这个问题。“新情况带来新挑战,我们必须主动作为,解决制约战斗力生成的瓶颈问题。”该旅领导说,全旅涉及的专业加起来有上百个,且不同专业各有各的训练方法。为了尽可能缩短新兵的成长周期,他们分专业组织机关基层集中研讨,让各营连立足各自实际,结合实弹实训、演习演训、新装备训练等任务,制订新兵专业训练方案,旅机关适时提供指导。
今年驻训开始前,该旅炮兵营自行榴弹炮二连党支部专门研究了新兵下连后的训练安排。考虑到驻训时间短、任务重,骨干抓训力量薄弱,且炮兵专业训练操作性强等实际,大家一致认为新兵专业训练要循序渐进、逐步升级,在不打乱连队正常训练节奏的前提下,让新兵充分参与。
“我们根据单兵专业训练、单兵技能训练、岗位协同训练的特点规律,为新兵制订了一套滚动升级训练方案。”该连连长黎子琦介绍,他们给新兵下发岗位职责清单和能力生成指标,安排骨干逐课目、逐内容进行指导帮带;一年后再根据新兵训练情况进行炮手岗位调整,让其进阶至相对较难、要求更高的岗位。如此一来,可以加速新兵能力提升,形成专业力量梯次配备,让更多有潜力的年轻炮手尽快突显出来,早日成长为全能炮手。
提前了解新兵基础训练情况、选配“一对一”帮带骨干……今年春季入伍的新兵下连前夕,该旅各营连又对如何组织和改进新兵训练进行了深入探索。两栖机步二营营长张新明说,希望这些探索能够形成有益经验做法,为今后下连新兵胜任演训任务提供助力。
他山之石
下连后,随着训练课目增多、强度增大、难度增高,很多新兵感到不适应、跟不上。为帮助新兵尽快提升能力、胜任岗位,一些单位探索总结出一些招法,可资借鉴——
招法小贴士①
以新带新,梯次互助
“下连后,春季入伍的新兵直接接触战术训练,而秋季入伍的新兵则正赶上专业训练,两者人数相当,可以‘以新带新’。”去年9月老兵复退工作结束后,本以为当年春季入伍的新兵能够第一时间补上“空缺”,然而几次营连综合演练过后,他们便暴露出专业技能不过硬等问题。为此,第71集团军某旅放权各营连,让不同批次入伍的新兵结成互助小组。
具体做法是:以2021年春季入伍的新兵为基准,在专业训练中,前一批次秋季入伍的战士“点对点”帮助后一批次春季入伍的新兵打基础;战术训练展开后,经过演训任务历练的春季入伍的新兵变身“小教员”,为同年秋季入伍的战友讲解示范战术训练课目基本要点。
(朱宇伦整理)
招法小贴士②
以多帮一,逐级协同
每个班排不同专业,每个岗位不同职责,如何让同年两批入伍的新兵尽快适应岗位需求,是摆在第73集团军某旅防化连官兵面前的一道难题。更为严重的是,由于组训骨干少、训练时间短,加之器材场地受限,新兵们此前在训练基地并没有打下牢固的专业根基。
“下连后,新兵就是战斗员,要让他们跑步进入战位。”为此,该旅根据防化连任务特点,除了安排专业骨干与新兵结对帮带外,还提出了“以多帮一、逐级协同”的训练方法。即在班排战术训练中,区分双人、多人、班组、排战术等协同训练课目,由老兵带着新兵逐课目过关,提高新兵的战术素养和协同意识,并在比武、演习、驻训等大项任务中进行成效检验。
(王路加整理)
延伸思考
提升新兵“即战力”
■胡 璞
管理学中有个概念叫做“即战力”,是指即便是新手,也能即刻投入并胜任工作的“战斗力”。从这个概念的视角来观察新兵下连后部队对他们的期望,倒是也很“合拍”。
“即战力”不会天生就有。下连后遭遇“第二适应期”,这是很多新兵向合格军人转变需要经历的过程。之所以会出现“第二适应期”,除了新兵不适应连队生活节奏外,更多的是因为他们的军事能力素质与岗位需求、任务需要不相匹配。
当前,各部队陆续推开“先训后补”模式,即新兵在训练基地完成基础训练后,再补充到基层连队。这种模式的好处显而易见,既使作战部队减轻了承训新兵的负担,有效避免对正常工作任务的冲击,又可以整合和盘活新训资源,释放基地化、集约化、专业化训练效能。
获得“即战力”,往往会经历“阵痛”。比如,经过训练基地训练的新兵,下连后一时难以适应新的岗位、无法执行演训任务,与基层部队的期望和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必须承认,这是发展中的问题,只能靠发展去解决。这就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先训后补”模式,不断壮大训练基地师资力量,科学设计新兵训练内容,提高新兵训练目标要求,推动“新兵供给侧”与“新兵需求侧”无缝对接、有效衔接、融合链接,让新兵出炉就是“合格品”、下连就能上战位。
在这个过程中,作为部队战斗力链条上至关重要的一环,训练基地应该担起更大的责任,争取有更大的作为。
来源: 解放军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