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8年,约23500颗卫星被人类送上太空,其中只有1650颗仍在使用。
当5G通信商在雄心勃勃地讨论千星组网,运载火箭用“一箭104星”展示惊人发射力,有关太空垃圾的焦虑正在发酵。
近日,欧洲空间局(ESA)公布了世界首个太空垃圾清除项目,计划在2025年执行。略显意外的是,他们挑中的清道夫并非知名航天巨头,而是一家瑞士初创企业。
提起瑞士,你可能想到手表、军刀或滑雪,却一定不会想到航天。毕竟,这个国家在10年前才发射了史上第一颗卫星。
“大的航天公司太求稳了,报价很高。”1月14日,项目负责人之一、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航天中心(eSpace)主任杨-保罗•柯奈(Jean-Paul Kneib)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表示。“欧空局看中了我们的视野:孕育出一个全新的太空产业。”
飞驰而拥挤的“赛车场”
地球上空的交通状况相当不妙。
柯奈表示,目前约2万颗卫星已经“死去”,绝大多数堆积在高度为3.6万公里的地球同步轨道上。
这是因为,该高度上的卫星能停留在天空的固定方位,而不会像日月星辰一样东升西落,从而与地面获取最大的联络时间。这对导航卫星、通信卫星、气象卫星等都至关重要。
想起面对满位停车场的绝望了吗?情况还要更糟。毕竟,停车场里的汽车静止不动,而“停”在轨道里的这些卫星还在像子弹一样飞行,一小片就极具*伤力。
受到外界扰动,它们可能会相撞,碎裂成更多的残骸。碎片接着连锁相撞,影响到其它航天器,点燃一场太空碎片“大爆炸”。这就是美国科学家凯斯勒在1978年提出的警告,被称作“凯斯勒症候”。
这一警告因首个人造卫星交通事故而愈显严肃。2009年2月,美国的铱星33通信卫星与一颗已经报废的苏联卫星在西伯利亚上空相撞,至少产生了数千碎片。
柯奈引用美国军方监测数据说道,在环绕地球的物件中,直径大于1厘米的超过100个,直径大于10厘米的人造物件超过3万个,更小规模难以计数。为此,国际空间站几乎每周都要微调一下位置,躲避太空垃圾的攻击。
蓬勃产业遗落一地鸡毛
柯奈认为,在几大蓬勃发展的趋势下,太空垃圾日益增长不可避免。
首先,自冷战结束后,美俄的军用卫星发射数量虽然消停了不少,但来自民营部门的增长量十分可观。2017年上天的民营卫星数量已是政府卫星的三倍以上。
其次,大型运载火箭成本持续下降的同时,卫星也走向迷你化。这等于说不仅是高铁票价下降了,每个座位还能坐下一家三口,流量的增加可想而知。
2017年,印度发射“一箭104星”,天女撒花一举打破世界纪录。2018年,马斯克的SpaceX公司也玩过“一箭64星”,结果仅仅四个月后就有19颗失联,成为新增的太空垃圾。
最后, 5G大热带动了星座组网、天空基站的概念。SpaceX除了已被批准1.2万颗的“星链”计划,还在申报共计3万颗的卫星部署计划。美国科技公司亚马逊和英国通信公司OneWeb(一网)也各自提出了3236颗和1980多颗卫星的全球覆盖。
柯奈预计,这些星座网络未来每年将产生200颗报废卫星。野心勃勃的太空产业遗落一地鸡毛,谁来打扫?
太空清道夫
联合国虽已开始重视这个问题,但柯奈认为,太空垃圾很难依靠强制监管来解决。“这就像车位满了,你总不能把别人的车强行拖走,然后把自己的车停进去吧。”他说道。
产业化的“太空拖车”是更为现实的方向,然而,太空清障在技术上尚未走出第一步。“因此,我们和欧空局合作的这第一个项目很重要。”
“清洁太空”公司(Clean Space)脱胎于洛桑联邦理工学院航天中心的一个研究项目。该校学生参与的瑞士第一颗卫星“瑞士一号”发射后不久,回收问题就被提上议程。
eSpace提出的设想是,发射携带四个机械臂的卫星捕捉“瑞士一号”,拖入地球大气层一同焚烧。
在项目设计日渐成熟之际,欧空局就世界首个太空垃圾清除项目展开竞选,“清洁太空”公司最终被挑中。
欧空局指定的清除目标,是一块一人高的卫星支架,曾在2013年用于连接发射的卫星。支架呈圆锥形,重100千克,目前位于高800千米的轨道上。而“瑞士一号”的轨道高度约720公里。
为了节省成本,清洁太空公司打算一石二鸟,先发射卫星在500千米高度轨道上进行测试,伺机先后抓住“瑞士一号”和欧空局卫星支架,同归于尽。
卫星计划于2021年开始制造,2025年执行任务。
“清洁太空”项目示意图
价格仍是太空拖车产业化最大的挑战。“我们预计清除‘瑞士一号’卫星的成本在400万欧元左右。鉴于当初发射它只花了100万欧元,显然这笔生意并不划算。”柯奈说道。“欧空局那个垃圾体积更大,清除起来更贵,大概要上1亿欧元。”
柯奈强调,这毕竟是第一次任务。他们后续计划把类似规模垃圾的清理成本降低到100-1000万欧元左右。
事实上,相比于其他大型的竞争对手,清洁太空公司此次赢得欧空局青睐的原因之一就是成本较低。“大公司作风稳妥,不想承担风险,所以预算会很贵。”柯奈说道。
在他看来,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路。大公司们只想先完成眼前这项任务,如果引来了更多客户再做考量。但清洁太空公已认定太空清理生意大有可为,设计方案时带有商业思维。
“我想欧空局欣赏我们的视野,”柯奈说道,“他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太空行业。”
从技术角度来讲,太空垃圾子弹一般的速度构成最大难点。如何准确地辨认出指定目标而不误抓住别人的卫星?机械臂如何稳稳地固定目标而不制造出更多的碎片?这背后需要用到人工智能等新兴工具。
另一种思路是,用电磁感应原理远程制动,让太空垃圾减速后再行捕获。但柯奈指出,这种方案只能应用在装有特定金属的卫星身上。因此,业内现在也有人呼吁,未来发射卫星必须安装可以接收电磁感应控制的金属。
无论如何,柯奈看到了太空可持续发展将重新定义太空物流链和太空经济学。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