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大战而准备的那些武器(三十五)

我国为大战而准备的那些武器(三十五)

首页枪战射击战机代号666无限钻石版更新时间:2024-10-16

作者:赤剑天涯

我国典型的二代机(歼-7)和三代机(SU-27/歼-10)进行模拟交战,有人知道交换比是多少么?白板三代机对白板二代机(白板指初始型号)交换比大致在13比1,交换比惊人吧?如果二代机换上与三代机同期的先进空空导弹,交换比会大概下降到5/6比1的幅度。

我国有这样一款战机,改进型号很多,但是每次重大改进都和携带的空空导弹有关。这款战机就是题头谈到的歼-7飞机,也就是军迷口中常说到的的“七爷”。

如果都如上图一样,机头做了改进,加装先进的小型雷达,战损比还能下降到2/3比1的程度。歼-7系列战机近距离格斗能力不错,亏就亏在没有超视距作战能力上面。

1961年3月30日,中苏双方在莫斯科签订了米格-21飞机转让协议,我国拥有了米格-21的特许制造权。最开始国内代号“62”式飞机,1964年11月4日62式飞机正式定名为歼击-7型飞机,简称歼-7。当时歼-7的密级很高,在80年代初的公开媒体里,仅以“三角翼歼击机”代替,同期的歼-8则叫“高空高速歼击机”。

真羡慕现在的军迷,遥想80年代末赤剑首次听闻运-7的大名,直到90年代中期才通过公开媒体一睹真容。那时候没网络,了解装备的渠道很少,特别是像运-7(苏联安-24仿制型)这样的非主流装备,更是难得一见。

我国的歼-7由于仿制的是米格-21的早期型号,搭配的2枚K-13(AA-2)近程空空导弹是打不准的。最明显的例子是60年代末70年代初,我们多次起降歼-7战机拦截U-2侦察机,有次好不容易抓住战机,发射了空空导弹。导弹居然早炸了,结果U-2又大摇大摆的飞走了。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各种歼击机成功的空战记录,都是使用机炮甚至火箭弹取得的。空空导弹是有,可靠性很差,除了证明我国的歼击机也有挂载空空导弹这项能力外,实际用处并不大。主因还是当时世界范围内空空导弹都处于起步阶段,我们打不准,国外的弹同样打不准,论实战中的效能,当时的导弹还真不如机炮给力。

战后第一代空空导弹,主要为了攻击笨拙的轰炸机而设计。经过二战的洗礼,大型轰炸机拥有了越来越强大的自卫能力,机上装备了多个炮塔,能对来袭的战斗机形成交叉火力。比如B-29轰炸机就拥有11门雷达瞄准,自动控制的20毫米机炮和12.7毫米机枪,光靠传统的机炮,战斗机已经没有多少火力优势了,甚至靠近轰炸机都有些困难。战斗机急需一种能在大型轰炸机自卫武器射程外发起攻击的远程装备,第一代空空导弹由此应运而生。(战后的轰炸机已经能携带核武器了,为了能有效拦截他们,各国都使尽了全力)

图上为几款50~60年代典型轰炸机装备的炮塔,真要提点大家熟悉的装备,我国轰-6的早期型号其实都配了前,后,顶部及尾部活动炮塔的。当时的轰炸机个个都是炮塔众多,火力威猛的空中巨兽。

战后早期的空空导弹(第一代及第二代)根据我们的战果统计,发现以下明显的缺点。抗干扰能力差,这里以早期的AIM-9B响尾蛇空空举例,某次海峡对战中就有导弹放弃目标机,追着太阳跑,直到燃料耗尽的。引信早炸,歼-7发射空空导弹拦截U-2失败就属于此例,当时的导弹设计定位是攻击大型轰炸机类目标,实际目标小于设计定位目标就容易早炸。攻击作用距离短,当时一般是射程2~10公里,作战高度15000米,速度2马赫上下。

使用限制过多,导致实战性能会比试验性能差很多。这里还是AIM-9B响尾蛇空空举例,毕竟它属于早期空空导弹的典型,苏联的K-13(AA-2)及我国的霹雳-2导弹都是以它为模板复刻的。该导弹发射时不容许发射母机做大的机动(过载超过2G),同样目标机也不能做大动作。如果目标机不是安安分分的等着挨炸,发射出去的空空导弹同样是打不准的,并且追尾攻击时的射程只有迎头攻击时的6成。

这还不算最坑的,如果目标正在做机动,哪怕仅仅是做了急剧转弯,有效射程都能缩水到5成以下。如果目标没开加力,红外辐射特征大减,实际导引头截获距离不超过3公里,而最小发射距离是2公里,也就是说稍微耽搁一下,就不构成开火条件了。

于是出现了这样诡异的一幕,靶场试验命中率70~80%的先进空空导弹,实际命中率仅6%。在越南战场上,装备了各种先进空空导弹却没装机炮的F-4“鬼怪”重型战斗机,被各种仅装备了机炮的米格机锤到坐地大哭,美国一气之下把战绩几乎为0的数千枚AIM-4“猎鹰”空空导弹全部报废。

当时的空空导弹虽然实战效果不好,也没三全能力(全天候,全高度,全方位),可是好歹具备远超机炮的射程及发射后不管的能力(具体可参考响尾蛇空空导弹),并且在实战中还像模像样的击落过战机。空空导弹虽然作用被过度神话了,但是毕竟代表着未来的趋势,趁着随米格-21配套引进的K-13空空导弹在手的优势,我们于1964年11月开始了K-13空空导弹的仿制,并且将其命名为“霹雳-2”号空空导弹。

早期的歼-7及歼-7Ⅰ最重要的一项改进工作就是兼容国产的霹雳2空空导弹。歼-7(基本型)战机1967年3月正式装备人民空军,而霹雳-2号空空导弹1967年11月投入批量生产。而歼-7Ⅰ的进一步改进型歼-7Ⅱ不只将前翻式整体舱盖改成了后折返式舱盖(详情看上图),还用国产火箭救生装置替换了歼-7原版的苏制带离式弹射救生装置,对涡喷-7发动机进行了改良,将减速伞上移至垂尾根部改善了着陆性能,还采用了720升机身副油箱,大大增加了航程,战斗力最大的提升就是可以携带最新的霹雳-2A(乙)空空导弹。

霹雳-2A是针对霹雳-2抗干扰能力差,光学引信早炸,作用距离短等缺点搞的改进型号,在60%部件通用,95%元器件通用的情况下,大大提高了性能。

在我们歼-7战机有了性能稍可靠的空空导弹,不再依赖机炮打天下,撑门面的时候,国际上发生了几件大事(说起来挺郁闷,我军歼-7的实战战绩基本是靠机炮取得的)。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中东及马岛发生的局部战争中,空空导弹的实战命中率大为提升,比如AIM-9L“响尾蛇”在马岛之战中取得了59.3%的可怕命中率,战后第三代空空导弹在实战中大放异彩。

当时别说战后第三代空空导弹了,连战后第二代空空导弹我们都尚在研制之中。面临着苏联强大的军事压力,引进国外成熟且先进的空空导弹,快速的提高我军战机的战斗力成了必然选择。1982年我国从以色列引进了4位数的怪蛇-3空空导弹,用来提高我军歼-7,歼-8战机的空战能力。(图上导弹尾翼显得又大又斜的家伙即我国怪蛇-3的国产化版本,霹雳-8空空导弹)

歼-8比较大比较重,挂载120公斤的怪蛇-3一点问题都没有,而体型较小重量较轻的歼-7就悲剧了。为了满足挂载新弹后引起的重心变化,歼-7战机不得已在机头增加了200公斤的铅块。霹雳-8较之原先歼-7搭配的霹雳-2导弹,重了近5成,尺寸也有所增大。为了更远的射程(霹雳-8比霹雳-2射程远了一倍),更高的命中率及可靠性,歼-7捏着鼻子,也得忍着这200公斤的死重。毕竟欲带皇冠,必先承其重,为了战斗力的提升,飞行性能有所下降算不上什么大事。

歼-7的改进到这里完了么?并没有。91年的海湾战争,超视距导弹击落的飞机数量,第一次超过了近距格斗弹,军事界惊呼“超视距空战时代已经到来”。后面我们还陆续改进生产了歼-7E,歼-7G等多种型号,如果不是我国的超视距导弹霹雳-11研发坎坷,也许90年代中后期我们的歼-7也会拥有杠杠的中距作战能力。要知道我们最早的“魔改”设想是给七爷换上作用距离80~100公里的雷达,并且能与地面及其他飞机信息共享,先进的中距空空导弹霹雳-11比霹雳-8更重,重量超过了原歼-7携带的霹雳-2导弹近3倍,歼-7一定需要彻底的大改。

但是也由于这样魔改的歼-7改动太大,且性能提升有限,价格上扬又不可控,已经不符合我军对歼-7的战术定位,所以“魔改”的歼-7更多见于在各种航展防务展上“游说”国际友人。

歼-7正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一款新弹配一个改型的思路,稳稳的守卫了祖国蓝天50多年。要知道我们简单升级过的7爷就算和不太先进的歼-8Ⅱ搭档,遂行国土防御任务。采用4机+4机模式,和典型的三代机4机编队(歼-10或者歼-11)对抗,也能把曾经十几比一的战损比压缩成零点几比一。(歼-8负责远攻扰乱,歼-7负责近距格斗,防守方还有数量优势加成)

截止2013年歼-7停产,歼-7总计生产了近2500架,装备了十几个国家,甚至连美国都引进过2个中队。说来好笑,歼-7本来原计划2007年前后停产,临末还接了斯里兰卡空军的订单,斯里兰卡拿到“七爷”后,立马取得了击落敌机的战绩。这波实战广告后,又飞来了不少订单,让歼-7的生产线延续到了2013年,而苏联老大哥的米格-21可是85年就停产了。不得不说,歼-7这个“老兵”不只便宜耐用,易于操作和维护,还人品好,临近停产了,还打了波“夕阳红”,歼-7果然牛,中国军工,中国制造666的。(本文完)

PS:附上歼-7的部分性能,以歼-7E/G为例,机长14.88米,机高4.1米,翼展8.32米,空重5.29吨,最大起飞重量9.1吨,最大载弹量1.5吨,比早期型号提高了50%,左右更增加了一个外挂点,可携带的空空导弹数量翻了一翻(没错早期歼-7顶天就只能带2枚近程红外导弹上天),最大速度2马赫,实用升限18000米(最大速度和升限在换发以后,性能还有所下降,赤剑私下以为机头余下的死重要负一部分责任),航程2200公里,作战半径800公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