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墓的反盗墓技术,绝招是薄葬笔记 03#历史#盗墓

古墓的反盗墓技术,绝招是薄葬笔记 03#历史#盗墓

首页游戏大全古墓笔记安卓版更新时间:2024-04-27

曹操本人就是当时最大的盗墓贼,曹氏集团的发迹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于曹操设置的专门负责盗墓的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将。曹操当然深谙树大招风,厚葬之墓最易被盗的道理。曹操去世时正是三国鼎立初具规模之时,遗命薄葬既可防范盗墓贼,又能减轻负担将精力用在对抗吴蜀两国上。

曹操的继承人魏文帝曹丕继承曹操遗志,继续提倡薄葬。曹丕清楚地看到古往今来未有不发之墓这一事实,他在生前留下这样的遗命:为棺椁足以朽骨,衣衾足以朽肉而已。故吾营此丘墟不食之地,欲使易代之后不知其处。无施苇炭,无藏金银铜铁,一以瓦器合古涂车刍灵之义。棺但漆际会,三过饭含,无以珠玉,无施珠褐玉匣,诸愚俗所为也。

曹丕的薄葬可谓至极,堂堂皇陵棺椁仅能容身,随葬品只使用陶器,便是寻常百姓丧葬也不会如此简略。更值得一提的是,曹丕死后下葬事宜严格按照他遗命所说,真正做到了薄葬。

当时薄葬已经成为国家的制度,士族的家规和一般平民百姓的自觉行为,以法令的形式推行以节约社会财富,以支持战争和应对灾荒。如478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厚葬送终则生者有靡费之苦,圣王知其如此,故申之以礼数,约之以法禁。朕今宪章旧典,只案先例着之律令,永为定准,犯者以违制论。

当时具有强大社会势力的士族对薄葬也采取拥护态度并定为世代相传的家规。如刘宋时张邵临终遗命祭以菜果,苇席为恩辆车,诸子以焉。亲友对薄葬的支持更进一步体现在敢于拒绝皇帝和权贵对逝者官爵与助葬费的馈赠上。

当时还有许多支持薄葬的社会舆论,提供理论根据使之形成史上罕见的现象。如皇甫谧在《笃终论》中说:存亡天地之定制,人理之必至也。夫人之所贪者生也,所恶者死也。虽贪不得越期;虽恶不可逃遁。"与土并反真之理也。

而到了隋唐盛世仍有人不断提出薄葬,他们中的代表便是唐太宗李世民。有唐一代的帝陵也多依山为陵,其原因是李世民认为依山为陵能够节省修陵的人力和开销。他在诏书中说道:皇后节俭遗言薄葬以为:'盗贼之心,止求珍货既无珍货复何所求。朕之本志亦复如此。王者以天下为家何必物在陵中乃为己有。

今因九峻山为陵凿石之工才百余人数十日而毕,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庶几奸盗息心存没无累当使百世子孙奉以为法。盗墓贼求的只是珍宝如果墓中没有值钱的随葬品,盗墓者还能来偷盗吗?因此唐太宗要求自己死后陵墓中不藏金玉俑和豪华器皿。

五代十国之后,中国封建社会的乱世画上了一个句号,但很多皇帝依旧标榜薄葬尤以明清两代为多,只是这个时候的薄葬多是皇帝崇尚英明节俭的面子工程,因而很少提到防盗之事。历史上提倡薄葬的帝王众多,但真正身体力行践约薄葬之实的却并不多。

第一个提倡薄葬的汉文帝虽然他大力提倡薄葬,但《汉书》记载修建霸陵竟动用民夫数万人之多,地宫中的随葬品更是"多获珍宝"。正史中记载魏文帝曹丕的陵墓果如他遗命中所说的那样,可曹操是否真的薄葬一个谎言正史中却没有记载。

但野史中广为流传的七十二疑冢倘若属实,那曹操的薄葬也是两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丧乱的缘故帝王们的墓葬也不封不树,以致今天我们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李世民的薄葬则是一个天大的谎言。

昭陵占地面积达2万余公顷,周长60千米地面上礼制建筑齐全,城垣环山起伏石雕林立,建造这些地面建筑和石雕便要耗费惊人的人力与物力,地宫内的随葬品更是奢华,盗墓贼温韬便在盗掘昭陵时发了一笔横财。唐太宗的陵墓修得富丽堂皇,不仅如此还随葬实践了珍贵的钟繇王羲之等前代大书法家的真迹。可见李世民的薄葬之说并未付诸至于。明清两代帝陵更是修建得奢华异常,明十三陵、清东陵、清西陵等无一不是辉煌壮丽,陵园至今仍然巍峨绵延。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