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人娱神一台戏(下)

娱人娱神一台戏(下)

首页游戏大全金牛娱乐上下分更新时间:2024-05-09

其实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寺庙也是乡村唯一的公共娱乐场所。川剧常演的本戏戏目有“五袍”“四柱”“江湖十八本”之说,这些“本头戏”以连台的方式演出,通常用于庙会戏、行会戏、会馆戏的演出活动。连台戏角色众多,单开间的戏台已经很难满足演出需要。这个时期的戏场与寺庙合建在一起非常普遍。通过与山门或其他建筑合建扩大舞台面积,使戏台由单开间变为三开间,变为“凸”字形布局。金华寺乐台与山门的结合正是清代成熟戏台的形制,也是过路台的一个代表。这种形制的戏台是中国古代寺庙剧场的创新,扩大了观众区域,戏台抬高也利于后面的观众观戏,还使得戏台子高耸挺拔,增强了美感。后来的骑街戏台、街市戏台都是由之转变而来的。

庙会戏一般在神诞寿庆、新寺新塑像开光时演出,是标准的酬神戏目。唱戏主要对象是酬神,戏是演给神看的。乾嘉时期川剧走向兴盛,看戏是最为时尚的民俗文化活动。“一以答神庥,一以培风脉。”酬神娱人,寓教于乐,寺庙与信众皆大欢喜。

神诞寿庆类题材的庙会戏演出时间较为固定,比如农历二月初二的文昌会、二月十五的老君会、三月初三的娘娘会、四月初八的浴佛节等。还有一些岁时节令的祭祀日,如上元节、清明节、中秋节等祭祀活动的演出。金华寺每年寺内都要举办牛王会、观音会。庙会花费颇多,一度为了培修乐楼,便“暂停演戏,以成盛举”,后来“大功既成,仍复前规,斯时闻者无不欣悦”。

旧时戏班在戏楼搬演时,往往就住宿在戏台上,故有“滚台口”之说。他们会在板壁、台柱等处留下各种文字信息,包括演出时辰、戏目、班社、伶工名字等。乐楼粉壁间至今还有伶人题墨,依稀可辨“甲子年大顺班拜,《宫仁井》《聚沙河》《梅花赞》《蛇血洞》”“川南大顺班演唱,同治四年新正月十一日开台,早戏《黑水分州》,正目《金串珠》”等。

四川地区戏楼多存有川剧班社题名,金华寺乐楼上就留有大顺班、川南大顺班、金竺班3个戏班。四川各地有许多以“大顺班”为名的戏班,三台县郪江镇王爷庙的戏楼上也留有“大顺班”题壁,金华寺乐楼上的题记年代较早且清晰。现在四川地区留存下来的戏楼已不及清代时期的千分之一,可见清代中晚期四川戏班的盛况。据当地老人口碑相传,金华寺的万年台“出戏”(老戏班子用语,表示在这个戏台上容易出好戏),凡在此演出者演技大增。

生旦净末丑,演不完俗世百态。高昆胡弹灯,道不尽人间五味。金华寺乐楼上的锣鼓点子沉寂已久,舞台上铜钟大鼓兀自静默,看人间烟火。

张南本画火《益州名画录》等古籍记述张南本在金华寺所绘“八明王端严威猛、光晕逼真。一日,有西域僧进寺礼佛,骤睹炎炎之势,惊骇不支,几至扑地”。就是说有个西域僧人来到金华寺,正准备进殿礼佛,突然觉得迎面扑来一团熊熊烈焰,以为是大殿起火,惊骇不已,几乎倒地。后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幅画,张南本所画之火逼真到了如此地步。可惜,大画家的神笔后人只能想象了。金华寺乐楼缘檀梁枋、壁上,以及各殿壁间现今还留存有清代重修时的彩绘壁画和题记多处,描绘的题材内容有《三国演义》《封神榜》《西游记》及二十四孝、山水、花木等,其表现手法为工笔重彩、白描、写意、工笔兼写意等。这些壁画取材广泛,造型生动,用笔流畅,色彩调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编辑:何雯雯

校对:赵珺

审核:祝子翔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