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龙年,中国龙和西方Dragon的差异又成为了热门话题。令人惊奇的是,尽管起源和形态不同,世界各地的不同文明却各自发展出了这样相似而又特点各异的幻想生物,它们同样融合多种动物的特点,拥有与自然风雨相连结的神力或魔法,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日本:和中国龙“找不同”的几个方法
同在东亚文化圈,日本的龙和中国龙有更多的相似之处。大约两千多年前,中国龙文化传入日本列岛,与日本本土的“大蛇崇拜”相结合,并在历史进程中融合了神道教、佛教和道教思想,逐渐发展成为了主管降水、保佑农耕的龙神。
不同于中国的是,龙在古代中国往往与皇权、父权、雄性、阳刚等概念紧密关联,具有特殊的地位;而在日本,龙与统治阶级并没有这么深度的绑定,而且日本民间有许多女性形象的神龙传说。在形象方面,历史上中国龙的形象由简单朴素到威严大气,到精美华丽,再演变到了中华民族的象征符号;日本龙则基本保留了传入时的基本形象,只是一些细节上稍有变化。
我们可以从几个明显的地方来“找不同”。首先是龙的身体——由于日本有原生的蛇文化,中国龙传入后,与原有的蛇的形态发生混杂,所以我们会在日本古画中发现没有四肢的龙和长有犄角的蛇,龙的身形也更加纤细。之后受中国文化进一步影响,形态逐渐更接近中国龙,头部的独角变为双角,蛇身长出了四足,足部有三趾——中国到了明清朝代,三足趾的龙较少,四足趾、五足趾成为主流,而日本龙大多都是三趾。
日本 《鸟兽戏画·乙卷》中的龙
平安时代,被认为是日本漫画鼻祖的《鸟兽人物戏画》中,戏剧性地描绘了动物、人物来反映当时的世间百态,其中也有龙、麒麟这些幻想动物。收藏了《鸟兽人物戏画》的高山寺,还有一套讲述华严寺高僧故事的《华严宗祖师绘卷》,其中描绘善妙变成龙帮助义湘度海的场面,在波涛壮阔的大海中有威武的巨龙、华美的龙宫,栩栩如生。龙也出现在浮世绘作品中,例如葛饰北斋的最后一张作品《富士越龙图》,一条纤长的巨龙伴随黑色的烟云自富士山上空腾飞,如同他的狂想世界。透过他画的龙,也可以看出我国宋代画龙名家陈容的影子。
日本 华严宗祖师绘卷·义湘绘(局部)
到了近代,日本的龙形象又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现代,大量的日本文艺作品以龙为原型进行了二次创作,既有东方特色的《七龙珠》《圣斗士星矢》《千与千寻》,也有更具西方特点的《勇者斗恶龙》《塞尔达传说》等。
印度:神秘的“那伽”是龙吗
印度的“龙”也与中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古代印度神话中本没有龙的存在,现在被视为印度龙神的形象,是中印经济文化交流中,特别是为了适应在中国佛教传播的需要,进行再创造的结果。再创造之前,印度“龙”的原型是名为那伽(Nāga)的神。
那伽是印度神话中人面、蛇尾、蛇长颈的半神。在融合了佛教和中国龙文化后,印度佛教中的那伽龙地位提升,由神性转变为人性,有生有死,轮回转生,护佑佛法,并且更多地与世俗社会相融合。那伽传入中国后,又在中国逐渐产生了人格化的龙王形象,体现了中印文化的深层交流。
石雕蛇王纳迦护佛像 公元7世纪 柬埔寨国家博物馆藏
佛教认为,龙是所谓天龙八部中的一支,是佛教的护法神之一。在印度佛教绘画雕刻艺术中,那伽有多种形态,人面蛇身、蛇冠人身、多头蛇形或男女人形等皆有。那伽常常以礼佛或护佛的形态出现,三、五个或七个蛇冠围绕在佛旁。传说佛陀成道前,有一日在菩提树下禅修,魔罗故意施放法术令风雨大作,湿婆神见此情形立即派那伽保护佛陀。那伽与魔罗斗法,同时于佛陀身旁形成一道七彩保护伞,帮佛祖遮风挡雨令其得以继续禅修。
那伽在东南亚国家也有较大影响。在泰国,那伽又有不同的形象和传说(作为泰国的龙神时,通常译为“娜迦”),它被相信是湄公河的守护神,居住在湄公河底,掌管河流和降水,泰国相信娜迦龙神不仅主宰河流还掌握降水,所以人们会通过祭祀娜迦以祈求获得恩赐和保佑。
西方:面目多样的经典角色
一种用来区别东西方“龙”的说法是:中国龙祥瑞,西方龙邪恶。实际上这种广为流传的说法不完全准确,西方的龙形象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许多变化。
西方龙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是邪恶的代名词。在古代西方历史中也有着漫长的龙图腾崇拜史。大约四千年前,当时欧洲原住民凯尔特人将龙视为刚猛勇敢、正直无私、嫉恶如仇的守护神,他们尊称其为“德拉古”(Draco),意为飞龙、天龙。
丢勒 圣乔治与龙 版画 1504
直到今天,在爱尔兰、威尔士、苏格兰等地,有着凯尔特血统的人们仍虔诚地信奉龙。威尔士绿白双色的国旗中间,是一头气势磅礴的大红龙。还有冰岛的国徽上,一只白齿红舌金爪的黑龙作为冰岛的四大守护神之一,与牛、隼、巨人共同镇守在绘有国旗图案的盾徽旁。
古埃及、古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等古老文明的神话传说中就存在龙的身影。在希腊神话中,龙是财宝的看守者,或是被击败的反抗者。古希腊文明对西方产生了深远影响,希腊龙的形象在也在欧洲诸国的神话传说或民间故事中得到继承。
随着基督教的壮大,龙在《圣经》中作为魔鬼、撒旦的反派形象在西方传播。英雄屠龙的故事应运而生,著名的屠龙主角有大天使米迦勒、贝奥武甫、圣乔治等。
我们今天熟知的西方喷火龙的形象,可以追溯到公元8世纪左右的盎格鲁萨克逊史诗《贝奥武甫》,它融合了北欧和日耳曼文学中对“龙”的认知,这头龙身披鳞片,口吐烈焰,牙含毒液,长着类似蝙蝠的双翼,喜欢囤积和看守宝物。而圣乔治屠龙救公主的传说,为众多艺术家所描绘创作,拉斐尔、鲁本斯、丟勒、丁托列托等画家都画过这一主题,这也在后世成为“勇者与公主”故事的模板。
《霍比特人》《魔戒》作者托尔金画的巨龙史矛革(1936)
如今在西方现当代文学和影视作品中,龙仍然是经典的角色。但有所不同的是,西方人眼中的龙已经有了更加多元的形象。既有《霍比特人》中贪婪的巨龙史矛革,也有《怪物史莱克》里热情有趣的喷火龙,《驯龙高手》里可爱真挚的没牙仔,《他是龙》电影中还演绎了人与龙冲破禁忌的跨种族爱恋。随着世界文化的交流融合,龙的内涵正在不断丰富。
(来源:美术报 作者:施涵予)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