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官,您是打尖还是住店”,为什么吃饭被古人说成“打尖”?

“客官,您是打尖还是住店”,为什么吃饭被古人说成“打尖”?

首页休闲益智客官饿了吗更新时间:2024-06-03

古装剧往往相比现代剧更容易受到观众的喜爱。古装剧演员们穿着做工考究的衣服,梳着漂亮的发髻,再装饰几件珠宝,一位亭亭玉立的美人就出现在了大众眼前。还有许多人是因为不了解古代的生活文化,因此想通过观看古装剧,从中了解那个遥远的年代。

一条热闹的古色古香的街边,有许多商贩,也有不少店铺。典当东西可以去当铺,若肚子饿了要吃饭就可以去客栈。客栈的小二会在门口热情问候每个前来的客人:"客官,您是打尖还是住店?"客官也会回答他们,自己是吃饭还是住宿。从很多电视前的观众往往听不懂"打尖"是何意,但是结合客人和店员的对话,打尖应该是吃饭的意思。那么为什么吃饭要被说成"打尖"呢?

一、打尖的出处

打尖一词,最早出现于清朝的白话文小说中。清福格《听雨丛谈·打尖》:"今人行役于日中投店而饭,谓之打尖。"但是那个时候的人们并不明白为什么打尖要被说成吃饭,毕竟在古代,吃饭也有许多说法,例如用膳,过堂,进食等等。后来的读书人定义打尖为旅人进店吃饭小憩片刻离开,打尖在这个时候更注重表达休憩之义。

后来这种说法演变成了"打发肚皮之意",人们在赶路的时候因路途遥远事务繁多,只能草草吃一些东西来打发肚子,于是打尖就变成了吃饭的意思。

还有一种说法是,古人原先把吃饭称作打火,因为他们做饭是需要用石生火。而古人只用早饭和晚饭,中午不吃东西,所以中午如果饿了就要打火烧饭。这种说法流传出去后,人们在用竹简记录文字的时候,因"火"字与"尖"字过于相像,而将两字混淆。所以打火变成了打尖,就这样误传下去了。

二、方言"打尖"

在京津口语中,打尖意为行路途中吃便饭。京津沿用了古代打尖的含义,并把它写到话本子和戏剧中。此时的打尖有了更加详细的意思。舌尖上面有5个味蕾区,分别可以品尝酸甜苦辣咸,也是对味道最敏感的地方。人们在赶路途中吃一些东西,让舌尖品尝食物的味道,填饱肚子继续上路,所以谓之:打尖。

在广东方言中打尖,则有着完全不同的含义。广东人把人们不讲先来后到,插队不懂秩序的行为称为"兼队",但"兼"字稠密难写,为了简化表达,便将"兼"变成了"尖"。

方言也是一种奇妙的语言,尽管我国发展后,要求人人会讲普通话,但方言则是一种由地方历史和地域文化互相结合渗透而形成的语言。听到家乡话,会让人们倍感亲切,所以方言也是连接游子思乡情节的纽带。

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地区都会有方言的存在,方言丰富了语言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魅力,好比"你吃饭了吗"这个问句,在中国不同省份的方言中就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云南方言把它说成"你给吃饭了",上海方言则是"弄去饭了伐",内蒙古就更简单,用四个字概括"吃甚来来"。这些不同的叫法带有地方的文化和情感,使人产生温暖的感觉。

三、现代意义的"打尖"

《舌尖上的中国》热映后,打尖一词重新回归人们的视野。这是一部以食物为窗口,向观众们表达中国文化大国的情怀,让人们有滋有味地重新认识这个古老的国度。

《舌尖上的中国》分为三部:以纪录片的形式向观众展示中国日常饮食的变化以及中国人在烹饪上面所掌握的经验和技巧,各个地域不同的饮食习惯和味蕾。

更令观众感同身受的是,这部纪录片拍摄了不同乡土风情的人们烹饪美食的完整过程,从挑选食材,贮存食材的经验分享到烹饪方式,以及最后美食的呈现,简直是眼球的饕餮盛宴。

那么“打尖”和这部纪录片又有什么关系呢?

人们品尝食物需要嘴巴舌头和牙齿共同作用,舌尖品尝食物的味道,牙齿负责咀嚼食物,让胃更好的消化。这部纪录片的名字是用舌尖品尝中国的地方美食,每一个画面都会让人胃口大开。有些人在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经常会吃东西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也可以说是满足自己的舌尖,所以也被称为"打尖"。

古人口中的"打尖"是吃饭的另一种意思,传到现代后,有些地方仍然沿用它原本的含义,但在有些省份"打尖"已经演化出了新的含义。这便是地域之间的差异造成风土人情和文化的不同。

世界上有很多奇妙的东西,但是语言和文字无疑是最令人捉摸不透的两种东西。语言和文字的意义可以是千变万化的,在不同的语境下也有着完全不同的意思。例如中国的多义词就是这种不确定性最典型的代表之一。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往往用文字来记录。但是同样的句子和片段,每个人对它们的看法和理解都可能存在偏差。

古人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语可以亡国。很多时候一个人的言语也会使他的命运发生改变,情商高懂得与他人交流的人,往往更受欢迎,他们在朋友的协助下很容易就能获得成功。而不擅长与别人交流甚至经常对别人恶言相向的一定得不到他人的喜爱,那么他离成功也是遥遥无期。俗话说,好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运用这神奇的语言呢?在与别人交流时应该三思而后行,先思考后言语,不要让自己的表达方式引起别人的误会。我们在平时的生活中应该用知识来填补自己的空缺,多读书,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我们也应当怀揣善良之心,用善意的角度去理解别人的话,不要轻易带着恶意去揣测别人。这样大家都能用恰当的语言和别人愉快地交流。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