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莲池区,地处保定市中心城区,行政区划代码130606,辖区总面积177.6平方公里,2020年末常住人口91.35万人。
保定市主城区行政区划图
2、保定北市区成立于1953年,1955年原保定市一区与四区合并成立南市区;1959年南、北市区合并称路东区,翌年路东区、路西区合并为市区;1961年保定市区重新划分为新市区、永华区、裕华区和新华区四个区,1962年永华区与裕华区北部再次合并为北市区、新华区与裕华区南部再次合并为南市区;1998年清苑县部分地区划归南市区,南市区部分地区划归北市区,2015年撤销保定市南、北市区,设立莲池区。
3、古莲花池,原名雪香园,是一座集园林、行宫、书院于一体的我国传统古典园林,总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其中池水面积约占三分之一,近8000平方米。园内景观布局严谨精致,山水楼台、亭堂庑榭参差错落,有“城市蓬莱”的美誉;
“古莲花池”匾额(北洋政府第四任大总统徐世昌手书)
南宋宝庆三年(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十二年,公元1227年)时任保州(今保定)等处都元帅的张柔率部重建保州城,引城西一亩泉、鸡矩泉水入城,同时在流水必经之处修建种香、芳润、雪香与寿春四座园林,南宋端平元年(元太宗窝阔台汗六年,公元1234年)建成。南宋淳祐九年(元定宗贵由汗四年,公元1249年)张柔部下乔维忠的次子乔德玉在雪春园临猗亭举行宴会,邀郝经作文记胜,从而写下了流传至今的《临猗亭记略》,是有关古莲花池最早的记载文献;
“古莲花池”内一景
明嘉靖四十四年(公元1565年)、万历四年(公元1576年)以及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三任保定知府均对古莲花池加以整修或扩建,“莲漪夏艳”为当时著名的保定八景之一;
“古莲花池”夏景
清朝时期古莲花池也历经多次修缮与扩建。清早期分别于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雍正十一年(公元1733年)和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进行过三次大规模的重修,其中雍正十一年时任直隶总督的李卫于此地创办了“莲池书院”(又称“直隶书院”或“保定书院”),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被辟为行宫,此后乾隆皇帝先后六次来此驻跸游赏。鸦片战争之后道光皇帝下诏裁撤行宫,后又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和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两次整修,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庚子事变”,英法德意四国军队侵入保定,将园内的珍贵文物劫掠一空,并焚毁园内建筑。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重建;
“古莲花池”内牌楼
民国时期,古莲花池一度被直系军阀曹锟独占,1924年直系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战败,曹锟把园内的文物珍宝席卷一空,运往其天津的寓所。此后直至新中国成立,古莲花池因无人整修而日渐破败;
“古莲花池”冬季雪景
1963年“莲池管理处”成立,保定市政府开始对古莲花池进行整修与重建,2002年至2005年古莲花池进行了大规模的复原修缮工程,恢复重建了诸多古建筑。
“古莲花池”内水东楼
4、大慈阁,原名大悲阁,是一组寺庙建筑群体,因其主体建筑大慈阁而得名,山门悬匾“真觉禅寺”。与雪香园(古莲花池前身)同为张柔于公元1227年所建,历经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五年(公元1648年)、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和民国三十一年(公元1942年)四次重修,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主要建筑包括山门、天王殿、钟鼓楼、大慈阁以及关帝庙;
大慈阁山门“真觉禅寺”匾额
大慈阁通高31米,分三层,坐北朝南,阁内供奉观音菩萨,两侧墙壁绘有十八罗汉壁画,是保定市最高的古代建筑,有“不到大慈阁,何曾到保定”之说,“市阁凌霄”为著名的保定八景之一。
大慈阁
5、直隶总督署为清代直隶总督的衙署,清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在原明代保定府衙和大宁都司署的基础上经大规模扩建成为总督署,历经八朝,有“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之说,是我国唯一一座保存完整的清代省级衙署。民国时期曾作为直系军阀曹锟的大本营和国民政府河北省政府的所在地;
直隶总督衙署
直隶总督一职的正式官衔为“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管理河道兼巡抚事”。最早设置于清顺治年间,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开始成为常设官职,至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187年间共有75人担任过直隶总督,其中比较著名的有李鸿章、曾国藩、袁世凯等,李鸿章在任时间最久,前后长达28年。直隶总督因其靠近京师的独特地理位置,位列清代地方封疆大吏之首。(清代地方总督的品级为文官正二品,但通常通过加六部尚书衔提升至从一品,或加大学士衔提升为正一品)
清末重臣李鸿章
清代一品文官仙鹤补
6、清河道署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是我国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道台衙门;
清河道署
清河道一职全称为“分巡道直隶清河道”,始设于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负责管理保定、正定两府以及易州、冀州、赵州、深州和定州五个直隶州。(道台是清代独有的官职,地位介于地方巡抚之下,知府之上,品级普遍为文官正四品)
清代四品文官云雁补
7、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创办于1912年,简称“保定军校”,是我国近代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停办于1923年,旧址位于莲池区东风东路585号。
现保定军校纪念馆
保定军校曾是我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时间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学制最正规的军事学府,设有步兵科、炮兵科、骑兵科、工兵科和辎重科五门学科;
参加北伐战争的部分保定军校生
蒋介石、叶挺、白崇禧、张治中、傅作义、陈诚、薛岳、董振堂、顾祝同、罗卓英、陶峙岳、张克侠、何基沣、蒋光鼐(nài)、周至柔、唐生智、陈长捷、邓演达、郝梦龄、刘文辉、邓锡侯、荣臻等等一大批我国近代知名军政要人均出自保定军校,被誉为中国“将军的摇篮”。
“新四军首任军长”叶挺将军
8、育德中学旧址位于保定市金台驿街86号,原为“直隶讷公祠公立高等小学堂”,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同盟会会员陈幼云受命从日本归国组织同盟会河北分会,遂将其改为私立育德中学,作为同盟会河北分会的活动基地。1917年在蔡元培、李石曾的建议下设立留法勤工俭学预备班,共创办四期。抗日战争期间先后迁往河南与西峡,并并入国立第一中学,改名国立第一中学分校。抗战胜利后原校长郝仲青返回保定,恢复育德中学,1948年迁往北平。1983年在原保定育德中学旧址处建立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
江泽民同志题“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匾额
育德中学曾是我国五所著名中学之一,与天津南开中学齐名,有“文南开、理育德”的说法。同时也是辛亥革命北方的活动中心和中国共产党保定地区党组织最早的诞生地与活动地,刘少奇、李富春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此就读。
育德中学旧址文保碑
8、保定钟楼,始建于明宣德年间,故初名宣德楼,明成化十七年(公元1481年)修缮并更名为干云楼(干云,为高入云霄之意),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3年)再次重修,并改称鸣霜楼;
保定钟楼
钟楼上悬挂有一口铸于金大定二十一年(公元1181年)的大钟,高2.55米,重约8吨,用生铁铸造,钟身共有佛像176尊,原是为金世宗完颜雍祈福而铸造的,起初安置在保州城鸿福寺内,后来鸿福寺与保州城一同毁于战火,大钟也遗落在废墟之中。直至明代宣德年间,时任保定知府的周监建钟楼用以保护大钟。
金代大钟
9、淮军公所全称为“淮军昭公祠暨公所”,是李鸿章于清光绪十四年至十七年间(公元1888年至1891年)为纪念在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过程中所阵亡的淮军将士而建的昭忠祠,是继苏州、无锡和武汉之后修建的第四座,也是规模最大的一座,同时兼有安徽会馆的功能,后改为李鸿章祠堂。
淮军公所牌楼
10、直隶审判厅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宣统二年投入使用(公元1910年),是我国法制史上弥足珍贵的历史遗迹,也是我国从封建司法制度向近代司法制度演变过程中的重要历史见证;
直隶审判厅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件贪腐大案“刘青山、张子善案”就是在此审理的。
11、光园原为明代大宁都司右卫署和断事司的所在地,清代康熙二年(公元1663年)和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改为巡道司狱署和按察使司狱署,1916年曹锟进行大规模改建和装饰后成为曹公馆,因其仰慕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故改名为光园;(按察使是明清两朝主管一省司法的最高长官,位居巡抚和布政使之下,品轶为正三品,相当于古代的“陈臬(niè)”,因此清代又称臬台。巡道是清代由按察使司派出巡查某一地方的官员,原为临时性差使,乾隆年间定为实职,品轶为正四品)
直系军阀领袖曹锟
曹锟曾于此地先后策划了直皖战争、第一次直奉战争与贿选大总统事件,1927年以后成为往来政客、军阀临时办公和休息的场所,奉系军阀领袖张学良、晋系军阀领袖阎锡山以及蒋介石等都曾入住过光园,见证了我国近代史上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2015年改为抗日战争史料馆。
保定光园
12、保定天主教堂全名为“圣伯多禄圣保禄堂”,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901年),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扩建,是河北省著名的天主教堂之一。
保定天主教堂
13、保定清真西寺位于莲花池区清真寺街,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四年(公元1616年),是保定城区遗存的清真古寺中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的一座。
保定清真西寺
14、天水桥坐落于保定南关府河之上,俗称“南关大桥”,始建于北宋淳化年间,是沟通南北交通的要道。起初为木结构,明成化二十一年(公元1485年)改建为石桥,弘治四年(公元1491年)倾圮(pǐ),同年重建,隆庆五年(公元1571年)被洪水冲毁,翌年再次重建,至今已四百余年,是保定市城区规模最大的古桥梁。
保定天水桥头的石狮子
15、保定有两座杨公祠,均是为纪念明代著名谏臣杨继盛所建。一座位于金线胡同,是最早修建的一座,还有一座位于皇华馆街,即旌忠祠,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清代曾重修,院中立有一块明末大学士孙承宗撰写的《旌忠祠碑记》,后因年久失修,祠堂内建筑多有坍塌,破损严重,2013年重修。修缮之后的旌忠祠主殿内,杨继盛的铜像端坐于正中“浩然正气”匾额之下,面前有三座双手反绑于后背的铜跪像,分别是明代著名奸臣严嵩与其子严世蕃,和大将军仇鸾(杨继盛曾因参劾仇鸾而获罪被贬,后又因弹劾严嵩而被诬告入狱,于嘉靖三十四年(公元1555年)在严嵩的授意下被处决)
保定旌忠祠
旌忠祠内正殿
16、慈禧行宫坐落于保定市第二中学内,是清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时任直隶总督的袁世凯为慈禧太后所修建的一座行宫。后院原有一座戏楼,戏楼顶端有一处莲叶托桃的装饰,相传是工匠为讥讽慈禧太后被八国联军吓得“连夜脱逃”而构造的,现今仅存前院。
17、华北电力大学是国家“211工程”与“985工程”重点大学,1958年创建于北京,原名北京电力学院,1970年迁到保定后改称河北电力学院,1978年更名为华北电力学院,1995年与北京动力经济学院合并组成华北电力大学,2003年成为教育部直属高校,是我国能源电力领域的最高学府,2005年校部迁往北京,分设保定校区;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校区
创办于1956年的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是我国司法行政系统的最高学府,司法部唯一直属的一所普通高等院校,被誉为我国“司法警官的摇篮”;
中央司法警官学院校徽
河北大学创建于1921年,初名天津工商大学,后历经天津工商学院、津沽大学、国立津沽大学天津师范学院、天津师范大学等多个时期,1960年改建为综合性大学并定名河北大学,1970年迁址保定。
河北大学校徽
原私立津沽大学校门
18、铁球刻花顾名思义就是在铁球上面雕刻图案,由于是纯手工雕刻,刀法具有随心性,因此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铁球刻花技艺现为保定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杨俊青老师为保定市知名的非遗传承人。
铁球刻花
PS: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