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相忘于江湖
从1952年10月9日开始,志愿军19军一直在做总攻前的战斗动员。
志愿军作战方针,是“东方不亮西方亮,西方不亮中间亮”,15军谷政委、政治部车敏樵主任主持干部动员大会,15军定于10月15日凌晨向五圣山、西方山之敌发起进攻。
10月14日凌晨4点,范弗里特抢先发动“金化攻势”。4天以后,志愿军被迫全部转入坑道。联军工兵在山上挖掘气孔,准备向坑道施放毒气。志愿军两次组织反击,都没能打退美军。
10月19日晚,黄继光所在135团2营6连组织第3次反击,全力夺取597.9高地。
一、黄继光和李继德都是“破格”15军45师在597.9高地构建了12处表面阵地,在537.7高地也有9个标高命名的阵地。
10月18日,美军占领表面阵地,为了夺回上甘岭,秦基伟亲自给洪学智打电话,要来一个“喀秋莎”火箭炮营。45师师长崔建功为了拼命,拿出了最后的6个连。
10月19日17时30分,“喀秋莎”火箭炮营和103门火炮一齐怒吼,崔建功指挥坑道6个连发起攻击。134团六连、师侦察连和工兵连一个排,对537.7高地突然进攻,不到30分钟就将丁一权韩2师32团2个营击溃,马上转入防御。拉开大反击序幕后,重头戏在597.9高地。
反击开始,黄继光和李继德在135团2营营部,距离一线不过300米。
黄继光,1931年出生在四川中江,当时流传歌谣:发财垭,沟连沟,地主发财穷人愁。
1951年3月,15军征集志愿军新兵,黄继光在村里第一个报了名。但因为身材矮小体检不过关,几次软磨硬泡,征兵营长终于被他的热情感动破格录取。
李继德,山东高青人,参军时16岁同样被拒绝。几次三番找到征兵干部要求参军,这股子不服输的劲头,让李继德成为135团2营6连1排1班最小的战士,大家称他“小李子”。
一个多月后,老兵李继德跟随营长迎来了一批新兵,第一次见到大5岁的黄继光。
黄继光画像
二、看完《普通一兵》,相约“后事”在1班一共16个人,黄继光对年龄小个子高的“小李子”格外照顾。
吃饭时,黄继光给他夹菜,冬天睡在一个大通铺无话不聊,有点儿学历的“小李子”抽空教黄继光几句外国话。因为上过几年学,李继德被15军选派学习过日常英语和朝语。
起初,黄继光闹着上一线,副指导员吴宝生用钟表的秒针教育他先做好本职。1952年4月,想通了的黄继光给母亲写信,不立功绝不下战场。8月,45师组织电影队下基层慰问,播放电影《普通一兵》,讲卫国战争红军战士马特洛索夫为了胜利,用身体堵住敌人碉堡壮烈献身。
看完电影回营路上,李继德感慨地说,这个人真勇敢,是真正的英雄。黄继光则说,要是搁着我,我也这么干!随后还开玩笑,如果谁先牺牲了,活着的一定给对方家里写信,还要去看一看。
由于表现出色,黄继光调给营参谋长张广生当通讯员,李继德给营长秦长贵当警卫员。
普通一兵
三、上甘岭主峰阵地遇到“拦路虎”战至18日,联军第一次占领全部地面阵地,志愿军被迫退守坑道。
在秦基伟激将下,崔建功下死命令,所有干部下派一级参战。能拿出手的只有6个连,除留1个连机动,5个连向上甘岭秘密集结,134团8连140人损失5人成功进入1号坑道。
10月19日晚,134团8连跃出坑道与美军争夺,凌晨夺回597.9高地最高点。
135团2营6连任务是6号、5号、4号和0号阵地。经过大半夜血战,6连攻占了6号、5号阵地,但伤亡殆尽无力推进。2营参谋长张广生率5连2排继续攻击,夺回4号阵地。
等攻到0号阵地一个加强连只剩下16人,师长崔建功命令张广生,134团8连已占领主峰,天亮前6连必须拿下0号阵地,否则前功尽弃。此时,距天亮已不足3小时。
0号阵地3个沙包搭起的机枪掩体,火舌和弹雨把6连压制在山坡下抬不起头。
黄继光
四、英雄血洒上甘岭营参谋长张广生和连长万福来决定,剩余9名战士分成3个爆破小组,分别爆破三个火力点。
可是,3个小组陆续牺牲。连长万福来和指导员冯玉庆一起向张广生请战。身后黄继光爬了过来,要求参谋长批准自己上,通信员肖登良和吴三羊也挤过来请战,6连只剩这3名战士。
张广生当即命令黄继光为6连6班班长,肖登良和吴三羊划归6班,由班长黄继光带领炸毁三个火力点。黄继光和肖登良炸掉了两侧地堡,掩护的吴三羊却牺牲了。同样来自四川中江的肖登良抄起一挺机枪向地堡射击,被敌人打成重伤。冯玉庆也拿起一挺机枪,掩护黄继光冲向地堡。
再多的文字也无法描写那最后的惨烈一幕。等幸存的战友三天后找到黄继光遗体,两手还紧紧抠住麻包,身体被子弹洞穿胸腹,留下一个碗口大的窟窿,脊骨打断依然保持着挺立姿态。
电影《上甘岭》
五、黄继光精神,就是上甘岭精神肖登良身负重伤,被送回后方医院,一度被列入牺牲烈士名单。
10月30日晚,新任6连6班班长吕慕祥再一次上演了10天前黄继光炸地堡的一幕,在胳膊被打伤没有力气扔手雷的情况下,自己和手雷一起扑进了美军的沙包地堡。
135团2营参谋长张广生牺牲,6连指导员冯玉庆牺牲。连长万福来身负重伤,在黑龙江阿城医院看到黄继光“二级英雄”的事迹,心绪难平,找人带笔向15军政治部说明情况。
1953年4月,志愿军为黄继光追记特等功一次,授予“特级英雄”称号。
主席邀请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来做客,说:为了保家卫国,你没了儿子,我也没了儿子。
在保家卫国的岁月里,正如15军《抗美援朝战争战史》所说:上甘岭战役中,危急时刻拉响手雷、手榴弹、爆破筒、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舍身炸敌地堡、堵敌枪眼等,成为普遍现象。
英雄的上甘岭,已经不仅仅是一道山一座岭。而上甘岭精神,早已成为一个符号和精神图腾。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兵说欢迎各方投稿,私信必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