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90后越剧女演员陈丽君的走红
让不少网友直呼
“传统戏曲原来也这么有魅力”
既热爱戏曲舞台
又能抓住年轻人眼球
如今,像陈丽君一样的
90后、00后“戏曲传承人”不在少数
刘书含便是其中一位
刘书含出生于沈阳
4岁学习跳舞
从小便有个“唱跳”梦
14岁时,她在母亲的鼓励下
去戏校学京剧
母亲告诉她那里既能唱歌又能跳舞
年幼的她就这样走进京剧的大门
学戏12年
刘书含吃过不少苦头
压胯、翻跟头、吊腿
每一项都让她记忆深刻
但刘书含从没想过放弃
到研究生阶段
学了多年京剧的刘书含
“改行”学起了昆曲
《牡丹亭》里最经典的“游园”“惊梦”两折
她就学了两年
前些年
因为戏曲观众的流失
刘书含身边不少同学、朋友转行
离开舞台
但刘书含发现
越来越多人在网络上找到“新舞台”
“很高兴看到以前离开的人
又慢慢把过去的功夫‘捡回来’了
我们都想把热爱的戏曲
继续唱下去”
独属于中国人的“非遗”浪漫
来自历代中华文明的积淀
蕴含着源远流长的辉煌
众多高校各出奇招
为青年学子打造系列活动
中华文化传四海
传统技艺展魅力
以让更多青年学子
学习传播中华文化的初心
暨南大学创办了“中华文化大讲堂”
茶艺陶瓷、剑术国画等活动
百花齐放
茶香花画,灵静风雅
华夏衣冠,礼仪之邦
陶瓷之器,塑造千姿
剑无虚发,百步穿杨
自2016年创办至今
中华文化研习班已举行了14期
其中共举办了500多场次
各类中华文化的活动
覆盖暨南大学24个学院
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同学
有48000多人次的同学体验研习
传播推广中华文化
讲好中国故事
与金钱板双向奔赴
为了保护金钱板非遗艺术
从2005年起
四川外国语大学就有步骤地
开展对金钱板的保护
传承和传播工作
学校在2007年成立的金钱板表演队
是目前全国高校唯一的
金钱板社团
学校陆续开设了《金钱板表演艺术》
《文化遗产保护》等课程
成立了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推广基地
推进篆刻、面塑、布艺、蜀绣
软木画、国画多种类
非遗项目的保护和传承
还曾赴俄罗斯等国家交流演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金钱板
代表性传承人丁长福表示
“金钱板是老祖宗留下来的
宝贵财富
他会将毕生精力投入
传承与推广之中”
象形着意潜心捏
仪态丰神巧手划
河南大学学生李书闯因热爱
而拜师学艺
自制各种非遗面塑
一捏、一揉、一搓
他熟练地用小刻刀
点、切、刻、划
每一个作品栩栩如生、精致非凡
由了解而热爱,因热爱而传承
进入大学之后
李书闯有意识地锻炼
自己的新媒体运营能力
建立了自媒体账号
把面塑作品甚至制作过程
毫无保留地分享至公共平台
让更多热爱非遗面塑的朋友们
更深层地了解和学习
以此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头顶花园”?
集美大学邀你体验非遗浪漫
近日
集美大学开展了簪花、珠绣
扎染等系列非遗活动
体验者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
运用凸绣、平绣、串绣等
传统的工艺手法
使用玻璃珠、电光胶片
和丝绒等材料
在团扇上绣制出浅浮雕式图案
草木染,至今有二千年的历史
将白色帆布包用皮筋细密地扎好
充分浸泡在染液中
最后取出清水冲洗
同学们在活动中
纯手工感受扎染的魅力
拥有一个独创的草木染帆布包
蟳埔女从孩提起就把头发留长
成年后将秀发盘于脑后
梳成圆髻
然后再穿上一支骨髻
另用应季的小朵鲜花
茉莉、素馨等扎成整齐的花环
少则一二环,多则四五环
戴在脑后
俗称为簪花围
又被称为头顶花园
大家以盘发、簪花及配套服饰
进行体验
感受蟳埔女特有习俗
镂金作胜传荆俗
翦彩为人起晋风
剪纸
是我国最古老的民间手工艺术之一
河南职业女子学院
致力“非遗”技术传承
让传统文化在校园里再放光彩
该校发挥地域文化资源优势
在古朴的建筑及非遗作品中
汲取创造灵感
一把剪刀,一张红色宣纸
在大家的手上
焕发出新的光彩
一幅幅剪纸作品
圆如满月,尖如针芒
方如金砖,缺如锯齿
“见人、见物、见生活”
非遗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
是充满着烟火气与人情味的古老智慧
发现美,欣赏美
体验美,创造美
同学们对哪些传统文化感兴趣呢
快来评论区分享吧!
微信公众号“学校共青团,综合整理自微信公众号“河南大学”,“中国青年报”,“集美大学学生工作部”,综合整理自视频号@河南省教育厅、@四川外国语大学、@暨南大学、@集美大学学生工作部等,转载请注明来源。
来源: 学校共青团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