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基辛格,就知道如今美国的外交差在哪里

对比基辛格,就知道如今美国的外交差在哪里

首页休闲益智逆转外交更新时间:2024-05-09

本文首发“恒星通讯社”,作者守常授权推送

只有认为美国无所不能的人

才会低估基辛格的历史地位

中国人是有情有义的,对于基辛格博士,我们一直怀有深厚的感情和敬意。

这绝不仅仅因为博士当年参与推动中美关系破冰,见证了我们这一路的发展,还因为他高超的外交思想和组织执行能力值得我们学习。

更因为他关于世界秩序的深刻思考是人类和平事业永久的宝贵财富。

尤其是最后一点,对于我们判断美国政府接下来的趋势有莫大的历史意义。

01

基辛格到底有多牛?

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到底有多强,不是看他在顺境中能否高歌猛进,而是看他在逆境中能否力挽狂澜。

基辛格对于美国而言就是这样一个人物。

1977年1月13日,基辛格即将从国务卿位置上卸任,为表彰他的卓越贡献,福特总统亲自为其颁发总统自由勋章,并盛赞他为“我们共和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国务卿,他的卓越成就在美国历史纪年中无与伦比”

《向基辛格颁发总统自由勋章时的讲话》

是的,这个“最伟大”不是one of,没有之一。

当时的美国人几乎毫不质疑基辛格是否配得上这么高的评价,即便是那些攻击他部分政策“不道德”的人,也不得不承认这些政策让美国实现了战略目标。

因为他们亲眼看着他在八年的外交工作中化腐朽为神奇,使得本来岌岌可危的美国全球局面奇迹般地站稳脚跟,以固若金汤的姿态迎接即将到来的冷战全面决胜阶段。

这也使得他卸任之后每次都出现在美国历史学家们评出的卓越国务卿榜单中,和杰斐逊、麦迪逊、亚当斯、门罗等古早名卿平起平坐。

所谓疾风知劲草,上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美国究竟面临什么样的困境呢?

一句话概括:内忧外患,危机四伏。

在国际上,随着苏联经济、军事实力的迅速发展,冷战进入了最波谲云诡的高峰期,深陷越南战争泥潭的美国已经无力固守全球防线,在西欧、东亚、中东等核心地区相继受到苏联强势挑战,苏攻美守的态势开始成型,而亚非拉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反帝反殖民运动也如火如荼开展,使得美国的全球战略开始出现塌方迹象。

冷战名照:《总统和他的国防部长》

人物为深陷越战的约翰逊和麦克纳马拉

与此同时,随着西欧、东亚盟友经济的全面崛起,追求战略自主的思潮逐渐兴起,美国的政治经济控制力快速下滑,国际收支连年出现大规模逆差,大量黄金储备持续流失,美元信用遭受不断质疑,建立于二战之后的金汇兑本位制体系已经走到无法支撑的最后阶段,美元霸权随时有崩塌风险。

席卷欧洲的反越战示威

而在美国国内,随着民权运动、反越战运动、反主流文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如野火燎原般交织延烧,美国社会出现政治分裂、暴力冲突、道德危机等多重问题,国家精神遭受严重质疑,民众思想混乱躁动,全国范围的大型*乱频频发生,“迷茫”成为整个年代的代名词。

60年代末美国出动军警平乱是常态

种种内外问题叠加,使得失败主义情绪弥漫着整个美国,用1968年8月8日尼克松在接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演讲中的话说:

“看看如今的美国,我们看到城市笼罩在烟雾和火焰中。我们听到警笛声响彻夜晚。我们看到美国人在遥远的海外战场上死去。我们看到美国人互相憎恨,互相争斗,在家中互相残*。当我们看到和听到这些事情时,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正在痛苦哭喊。我们来到这片土地就是为了这个结果吗?”

“As we look at America, we see cities enveloped in smoke and flame.We hear sirens in the night.We see Americans dying on distant battlefields abroad.We see Americans hating each other; fighting each other; killing each other at home.And as we see and hear these things, millions of Americans cry out in anguish.Did we come all this way for this?”

乱局当前,人心思变。同年底的大选,尼克松以选举人票301:191的结果大胜民主党的汉弗莱,终结了民主党自1933年之后的长期执政优势。

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正式上台,和他同一天在白宫开始工作的,正是在他力邀之下放下哈佛教鞭,接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的基辛格。

一个以现实主义和大战略思想为标志的美国外交黄金时代就此拉开序幕。

上任之初,美国政府内部士气极其低迷,用基辛格的话说:

“尼克松宣誓就职时,美国决策部门的精英们认为越战不光打不赢,而且还反映出美国政治制度的先天性道德失败。政府中转而持这种观点的人已经多到了无法有效执行政策的地步”(基辛格,《论中国》第八章)。

为实现快速决策以尽快扭转局面,魄力极大的尼克松直接赋予基辛格主管下的国家安全委员会高于国务院等内阁部门的外交、安全事务权限。

面对已经拧成死结的国际格局,临危受命的基辛格先是确立了国家安全委员会主抓核心问题的工作思路,把日常外交事务、国际安全事务、国际金融业务分别归流到国务院、国防部和财政部,将决策制定和政策实施区分开来,为美国政府接下来的全球战略转向打造出高效的工作框架。

这位二十来岁就在阿登战役中崭露头角、仅用八天时间就在分配到的占领区建立一个专业文职政府的组织型人才开始充分发挥他的执行能力。

美国救火队长,《出差前的基辛格》

工作框架建立之后,基辛格开始着手梳理战略问题:

对于当时的美国而言,越战毫无疑问是头等大事,这场战争是引发美国外交内政双重失血的重大战略失误,而此前民主党政府之所以会在这个问题上越陷越深,根本原因在于误判了形势——

自杜鲁门时代开始,美国政府便把中南半岛上这个小国内部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的进程执意理解为共产主义阵营即将展开全球军事扩张的信号,同时严重低估了中国捍卫亚洲大陆秩序的能力,导致一系列战术行动失败。

而到了肯尼迪和约翰逊时期,满脑子“代表上帝行使正义”思想的民主党人行事更为偏执,认为美军持续失败是因为筹码下得不够多,搞到最后竟然孤注一掷地将50多万兵力扔进这个深不见底的地缘大坑中,彻底脱离了原先预设的一切外交、军事、经济轨道,并在内政外交上引发一系列失控的连锁反应。

因此,只有以体面的方式迅速解决越南问题,美国才有可能跳出这个战略陷阱,避免更大规模的全线溃败。

而要实现上述目标,就必须得到中国的合作,只有中国同意在和谈和撤军问题上为美国保留适当的空间和颜面,美国才有可能以软着陆的方式解决问题,保住在盟友中的最后一点政治信誉和实力威慑。

因此,对华和解就成为尼克松政府必须优先完成的工作。

“以对华和解为总抓手,在丢掉越南这个包袱的同时建立与中国的合作,以此盘活全局,把坏事变成好事”。

这就是基辛格作为21世纪卓越的现实主义外交家,以其深厚的国际关系学术功底和历史研究造诣,在美国艰难时刻大胆提出的破局战略。

在基辛格令人信服的论证之下,原先意识形态对抗色彩极为浓重的尼克松不再犹豫,将这个石破天惊的新战略视为“关键”、“改变美国外交政策和世界领导地位的机会”(基辛格,《论中国》第八章),并决心“利用对华开放向美国公众表明,即使在一场大伤元气的战争中,美国还是能制定长治久安的蓝图”(同上)。

1971年,经过两年多秘密联系,基辛格经转多国,在巴基斯坦总统专机行程掩护下开启破冰之旅,尼克松政府终于成功抓住了对华关系这把扭转美国颓势的战略秘钥。

1971年基辛格经由巴基斯坦秘密访华

在此基础上,美国顺利完成了越战撤军、稳定盟友、守住亚太的三大目标,为七十年代中后期集中精力治疗内伤和八十年代重装上阵创造了宽松的外部空间。

而基辛格也因为促成越战和谈,获得197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1973年巴黎,基辛格与北越代表黎德寿

在实现越南解套之后,基辛格又通过穿梭外交成功斡旋第四次中东战争,他一方面全力支援以色列稳住形势,一方面又强硬阻止以色列扩大战果,最终促成阿以双方达成停战协议并进行首次公开对话,为签署《戴维营协议》和美国全面主导中东局势奠定政治基础。

基辛格与阿拉伯领袖埃及总统萨达特

借越战和谈和斡旋中东成功之势,他又软硬兼施,诱使本来处在敌对情绪中的沙特和美国达成石油美元协议,继而又把该协议扩大到欧佩克,赶在金本位制崩盘之际为美国建立起更持久稳固的能源货币霸权体系。

1974年,沙美签署石油美元协议

与此同时,基辛格以“缓和政策”顺利改善与苏联的关系,通过一系列让利式的合作把这个军事超级强国纳入战略军备控制轨道,推动北美、欧洲、苏联三方共同签订建立泛北大西洋安全架构的《赫尔辛基最后文件》,成立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机制,并积极介入非洲、拉美地区事务,建立新的协调机制,终于刹住了美国溃败的势头,让这条下坠曲线猛烈掉头直上。

1975年8月,《赫尔辛基最后文件》正式签署

前排:基辛格、勃列日涅夫、福特、葛罗米柯

基辛格对美国外交的重塑力度是如此之强,以至于连水门事件造成的华盛顿政治大地震都未能影响美国国际形势的强势反弹,还把他送上了国务卿的位置,成为美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同时主持国家安全委员会和国务院的核心人物。

在担任国务卿期间,他累计飞行里程91万公里,对外国进行了213次访问,还曾创造在18天内连续访问17个国家的工作纪录。

到1977年基辛格卸任时,美国已经完全稳住内外阵线,在冷战决胜阶段即将开始的关键时刻满血复活。

这位划时代的战略大师和执行专家,仅用八年时间就完成了挽狂澜于既倒的外交伟业,同时又为美国创造了诸多新的王牌,为美国赢得冷战最后胜利筑起了雄厚的国际政治经济基础。

这就是福特愿意把“最伟大国务卿”的盛誉授予基辛格的原因。

大家说,这个称号是不是实至名归?

02

两个时代的美国外交

如果以基辛格的标准来衡量今天的美国外交,我们只能说如今的美国是“崽卖爷田不心疼”,妥妥的毫无章法。

从基辛格主要外交事迹可以看出,这位大国棋手在处理外交事务和制定全球战略时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特点一、以维护美国的长期利益和根本利益为目标,高度重视世界秩序稳定对实现这两个利益的保障作用;

大国关系必须稳定,否则必然走向全球战争,这是人类近代史以来所有重大悲剧最终提炼出来的核心教训,基辛格极其强调这一点。

以《赫尔辛基最后协定》为例,二战结束之后,美国政府对于建立欧洲安全架构一直不情不愿,认为这样会弱化自身和北约在欧洲的存在感,不符合自己的利益,直到基辛格改变了这个路线。

基辛格认为,欧洲建立安全架构有利于在欧洲大陆和苏联之间建立均势体系, 而这个均势又必须有美国支撑,因此不但不会削弱美国的存在,还能大大减轻美国的长期负担,利大于弊。

为此,他果断牺牲东欧和波罗的海国家的主权诉求,顶住质疑声和苏联达成战略缓冲区共识,推动安全架构协商,最终促成欧安会的成立。

1975年,法国欣然接受欧安会构想

左一为德斯坦,我们之前介绍过

实践证明,这种新均势格局确确实实维护了欧洲的安全,把苏联西进的选择完全封死,迫使急于扩张的苏联把目光转向东方,最终一脚踩进阿富汗的死亡漩涡之中。

重剑无锋。维持大国稳定,把目光放长远,和对方比内功和耐力,这才是大国竞赛应该有的样子。

也是因为听懂了这个告诫,所以奥巴马上台后面对美国内部的系统性问题,采取了对华合作为主的外交路线,让美国顺利度过金融危机创伤恢复期。

大国外交上奥巴马深知基辛格的功力

但是,从特朗普政府开始,美国外交思想开始变得狭隘和短视,外交目标也从维护长远根本利益变成维护霸权地位,肆意破坏国际秩序,宁肯采取损人不利己甚至同归于尽的方式也要遏制假想敌的发展,以为这才是符合美国利益的做法,这不得不说一种认知和能力上的退化。

特点二、以历史和现实为依据,准确分析各国的战略意图和行为动机,避免以偏概全或道德判断;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它总是押韵的,深谙历史的人在分析问题和规律时能自然而然站高一层,处理事情也更有节奏感,这就是历史造诣极高的基辛格能在短时间内逆转美国外交的重要原因。

在斡旋第四次中东战争时,基辛格根据犹太人民族心理和以色列建国思想,准确预判以色列政府和军方在站稳脚跟之后必然寻求扩大战果、意图全歼被包围的埃及第三集团军并完全占领西奈半岛,届时和谈绝对无法进行,中东也将永无宁日,因此多次施压要求以色列政府停止进一步行动,甚至以最后通牒方式威胁切断援助。

面对基辛格的强势震慑,在战争中全靠美国援助才得以翻盘的以色列政府不得不选择后退,交战各方仅用20天就实现停火,还被迫同意将占据十多年的西奈半岛完全归还埃及,为第四次中东战争画上句号。

时至今日,以色列右翼还在为“痛失”这块亚欧非咽喉战略要地愤愤不平,但也不得不承认与埃及的和解确保了以色列至今仍处在相对安全的战略环境中。

试想一下,如果是一个平庸的国务卿来斡旋这场战争,结果会是怎么样呢?

他恐怕是要被极度复杂的局势牵着鼻子走的,最后不但无法快速恢复和平,战争烈度还将持续升级,最后把所有人都拖进无休止的泥潭,多败俱伤。

如今的乌克兰僵局,不就是这样形成的吗?

特点三、以对话和接触为主要手段,寻求与各国建立合作或平衡的关系,尤其是与大国或潜在对手;

“无知不是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天生就应该高人一等,可以随意对待他人,他实际上就已经走在失败的道路上,国家同样如此。

正如基辛格1956年在《外交》杂志发表的《反思美国外交》所指出,“美国外交困境的根源在于美国例外论”,也就是认为美国是上帝选定的国家,负有将上帝的旨意和美式价值观传播到全世界的义务和权力,因此常常不顾别人意愿和自身能力强行“发民主、送自由”,导致战线越拉越大、包袱越背越多。

基于此,基辛格大胆放弃主观主义外交路线和追求【绝对安全】的错误安全观,转而采取具有浓厚现实主义色彩的新路线,对苏联全面实施“缓和政策”,与苏联合作建立基于“相对安全”新观念的安全架构。

此后,美苏签署了一系列的军控和安全协议,如《反弹道导弹条约》、《战略武器限制条约》、《防止核战争协定》等,极大降低了双方核竞赛和核战争的风险。

《会猎》,基辛格与勃列日涅夫

与此同时,基辛格大力支持西欧国家与苏联阵营开展对话和合作,建立了包括苏联在内的欧安会,承认了苏联在东欧的利益,并就中东、南亚、非洲等地区问题进行协商,寻求共同利益,避免了双方直接对抗或打代理人战争。

不管这是基辛格的真实理念也好,还是权宜之计也罢,这种对话合作姿态从事实上帮助了美国安然度过冷战中最被动的时期,受益最大的还是美国。

所有后来指责基辛格“纵容苏联”的人都应该记住,正是基辛格这种务实的精神,才确保了他们口中“十恶不赦”的苏联竟然没有在美国最捉襟见肘的七十年代对美国落井下石,仅凭这一点他们就不应该对基辛格站着说话不腰疼。

反观如今的美国,在面对压力时不是选择以对话和合作来消除误会、追求双赢,而是想重新回到阵营对抗的历史垃圾堆里寻找安全感,疯狂拉帮结派、构筑小圈子,不断挑起对立冲突,对国际规则和国际组织更是合则用不合则弃,把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演绎的淋漓尽致。

两相对比,真是高下立判。

特点四、以灵活和务实为原则,根据不同情况调整策略和方法,不拘泥于意识形态或固有模式。

基辛格对于世界和平的贡献,还包括创造性提出“有限战争理论”,系统回答了核武器时代下大国冲突的界限控制和解决方式问题。

在1957年出版的《核武器与外交政策》一书中,基辛格敏锐察觉到美国一直奉行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在核时代大国外交中并不适用,指出这种战略过于僵化和危险,使得美国总是不得不在承认战败或扩大战争之间做出选择,而无限扩大战争又会带来核大战,因此这个战略是存在巨大理论漏洞的,反而无法有效遏制对手的渐进式扩张。

为此,他主张采用灵活反应战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反应方式,包括有限战争、外交谈判、经济制裁等,使美国在核时代保持更大的自由度和灵活性,更好地维护自身利益和国际秩序。

而在有限战争中,基辛格强调【明确战争目标、限制战争手段、控制战争规模、避免战争升级】四大原则,并提出了约束战争的八大规则,如在采取每项重大行动之前留一定时间让对方考虑不妥协让步可能带来的后果,为对方设置高于对抗成本的和解利益,与对方进行沟通和信号传递,不要隐瞒己方意图和底线等,对现代大国外交指出了全新道路。

在这个新理论的指导下,美国政府将国家安全战略转型为【灵活反应】战略,不再发动大规模战争,而是转而采取对目标对象进行外科手术式打击或微调,一点点将冷战胜利的战略天平压到自己一方。

1976年,基辛格与赞比亚国父卡翁达

这一年美国在南部非洲进行了一系列交易

反观如今的美国政府,处理国际问题真是展现出惊人的僵化和呆板。

以俄乌冲突为例,开战前它无法形成有效威慑,开战后它又明确拒绝对话沟通,不仅封死了自己的退路,也关上了和平的大门,而打成消耗战之后更是毫无解套方法,与当年纵横捭阖、挥洒自如的外交风范形成鲜明对比。

通过以上四个特点与案例对比,我们就能清晰感受到如今美国外交的水平和冷战时期相比,确实出现了断崖式下降。

这一方面,固然是因为美国相对实力的下降,但美国外交政策缺乏连贯性和一致性、外交理念与现实脱节同样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雪上加霜的是,美国近两届执政者的傲慢更加剧了上述问题。

以对待基辛格的态度为例,面对这位在冷战中功勋卓著的外交家、战略家,特朗普的做法是打破传统撤销了基老等老一辈美国外交权威人士在国防政策委员会顾问身份,而拜登最近更是自诩在外交上“不逊色于任何人,外交理念甚至可以媲美基辛格” 。

说实话,我真不知道拜登这位1987年就因为大学论文抄袭被《纽约时报》曝光而退出第一次总统竞选的政客,究竟有什么脸面能够说出这番话的。

拜登承认论文抄袭,但辩解“并非恶意”

如果是比著书立说开宗立派、为世界创造了新的和平、改善了美国的战略处境等贡献,他这辈子超越基辛格的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

但如果是比在外交上反复无常、因循守旧、进退失据,那他绝对超越了基辛格,完全可以跻身美国历史最差公务员之列。

当然,这并非拜登一人的问题,而是美国的政治体制出现了问题,如今的华盛顿早已陷入党争无法自拔,凡事只论立场、不论贤能。

放眼如今的美国政坛,两党精英见识之短、分裂之深、扯皮之重、效率之低,在美国历史上实属罕见,也将被历史如实记录,和曾经在逆境中精神饱满、斗志昂扬的美国形成比照,让将来的美国人反思什么叫做朽木为柱、国士凋零。

堂堂美国,短短数十年就折堕如斯,真是令人扼腕。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