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地震学 | 并不遥远的非欧几何(1)

趣味地震学 | 并不遥远的非欧几何(1)

首页休闲益智欧氏几何更新时间:2024-06-19

中国地震学会—地球科学科普栏目

地震科普—并不遥远的非欧几何

看天上的星星尽显光辉

赏地下的河水肆意奔流

7、并不遥远的非欧几何

7.1 非欧几何

不管数学的任一分支是多么抽象,总有一天会应用在这个实际世界上。

——罗巴切夫斯基(俄)

地震波的传播方式相当复杂(图7-1),只要用它,就必须先确定传播路径或波阵面。不过波动过程远不是欧氏几何能解决的,那毕竟属于传统的、直观的空间概

念——看得见的数量关系,摸得着的空间形式。

科学研究的高级阶段,必须用抽象的、量化的、理性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推理来认识世界。对诸如地震波、电磁场、重力场、太阳能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客观存在,需要从平坦的空间过渡到弯曲的空间,只能由另一类几何学去完成——非欧几里得几何学。

在地震学领域,需要先建立起广义空间的抽象概念,进而了解非欧几何在地球体形状、地图映射、抗震结构等方面的应用。大自然有知,会立刻露出笑脸、和蔼可亲。

图7-1 地震波在全球传播

7.1 非欧几何

◆ 诞生的背景

1637 年,是几何学在欧几里得之后的第一个里程碑。

法国笛卡尔(René Descartes, 图7-2)引入坐标系和线段的运算概念,终结了“数和形”各自独成一体的时代,让“数量和形状”结为夫妻成一家!

例如

直线, kx b =y

圆形, x2 y2 =r2

于是,几何的图形问题转化成代数问题,不仅催生了解析几何,还奠定了微积分的概念基础。从此,求解上述直线和圆的相交点,不再需要手工交切,只要简便地解两个方程就能得到。

图7-2 笛卡尔(1596—1650)

随后,德国数学家高斯(J Gauss,1777—1855)于1827 年把微积分引入几何,诞生了微分几何学。微分对应着直线斜率,积分恰为曲线包围的面积,从而使人类思想的自由度获得了极大解放。这些重大成就的取得,若从公元前6 世纪的勾股定理算起,人类走了2400 年!

恩格斯高度评价了笛卡尔的贡献:

数学中的转折点是笛卡尔的变数。有了变数,运动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有了变数,微分和积分也就立刻成为必要了。

常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中国画里的城池和田园以矩形、平行四边形、圆形为主。连皇帝的画像都一律是左右对称、中规中矩的,他自己不敢笑,画师也不敢逗他笑,更不敢画他的侧面形象。否则,就会追究责任:天子的另一个耳朵跑到哪里去啦?多画一个耳朵当然不行,少画一个也不行呀。

到了文艺复兴时期(中国的明朝),思想解放了。透视观念发展起来了,房屋街道的线条要汇聚到某一个灭尖点,视野里的车辙、轨道、河堤是能够相汇的!远处人物的身高要逐渐变小,肖像画要自然随意,不能搞成“身份证”那样的死板僵硬……也就是说,艺术作品里的世界要真实。

再如, 赤道处的两个小朋友要远足,他们都沿着垂直于赤道圈的经线向北而行(图7-3), 在欧几里得的范畴里,两条路径肯定是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但是到了北极,两个人却相聚碰脑袋了!

敢问数学家:怎么解释现实空间?科学, 面对了一个不能回避的挑战。

图7-3 球面平行线的相交

19 世纪30 年代, 欧式几何的关于“ 平行线不相交” 的公理被突破了, 由俄国罗巴切夫斯基(M

Lobatchevsky,1792—1856) 和德国黎曼(B Riemann,1826—1866)完成(图7-4),称之为“非欧几里得几何”(简称“非欧几何”)。

28 岁的年轻人黎曼,在他1854 年的博士论文里首次将几何空间看成一个抽象而自足的空间,研究了曲率和有关的几何问题,改变了人们对空间的传统认识,成为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之一。

图7-4 罗巴切夫斯基(左)和黎曼(右)

为便于理解非欧几何与欧氏几何的差异,一般用“平行线、三角形内角之和”来介绍概念(图7-5),读者可以结合图中的球面和双曲面的例子来把握这种不同。

图7-5 欧氏几何与非欧几何的差异

◆ 广义空间的抽象概念

地球磁场、电场和重力场也是比较好理解的非欧空间形态(图7-6)。它们的磁力线、电力线、重力位都是处处平行互不相交的,弯曲但又绝非直线状。

怎么定义和描述它们呢?

图7-6 地球磁场的磁力线存在于弯曲空间

怎么定义和描述它们呢?必须先扔掉旧的、习惯的“摸得着的空间形式”, 改用“看不见的数量关系”去描述。说白了,就是用“数学方程”来替代“直观形状”——列个方程、给个公式、弄个积分变换……齐活!这就是空间的精确样子,多么美丽绝伦啊。

两眼看不见?没关系。

只要所用的数学关系“在形式上”属于哪种典型的弯曲空间,就说它“存在于何种广义空间”,齐活啦!

不必难受。借用“几何形式”来表达抽象的思想并不新鲜。常言:“有棱有角的观点,中流砥柱的作用”,不也是借用了多面体和圆柱体的“几何形式”吗?没有人难受呀。大家既没有看到棱角的大小,也没有摸到柱子的高低,却笑眯眯地表示“完全赞同”,没见过谁“痛哭流涕”呀。

说穿了,“数和形”五百年前就是一家了,一家人不能说两家话。

图7-7 几何学里空间概念的进步

下面以“兔子和胡萝卜”为例,进一步讲清广义空间的概念(图7-7)。

若兔子数量(a)和胡萝卜数量(b),满足关系(a2 b2= z),z 是一辆汽车,那么兔子和胡萝卜就位于“椭圆抛物曲面”——因为它与纯空间坐标系(x,y,z)里的典型椭圆抛物方程(x2 y2=z)在形式上是相同的。至于三者的单位(即量纲)不同,只要都乘以单位成本费用,便转化为价钱了,数学上称之为“归一化处理”。

如果兔子和胡萝卜满足双曲抛物方程(a2- b2= z)的关系,那么兔子就只能在“双曲抛物曲面”的空间里吃胡萝卜!

上述,就是广义空间的抽象概念。

抽象,是科学的灵魂。科学思维必须超越现实才能深刻认识现实,掌控现实。

◆ 张量是核心

黎曼非欧几何的核心是张量。

在地震学中,应力、应变、地震矩、动量等都是张量,与坐标选取无关。应力和应变在广义空间里具有椭球曲面的关系,其长短半轴对应着最大和最小主应力方向,在岩土施工中有广泛的应用。

物理学上,爱因斯坦的场方程表明:时空里的物理量(能量、动量、张量)在数学关系上相等于时空的几何量——曲率张量。这就必然导出了广义相对论的结论:物质和能量会引发时空弯曲,重力直接来源于时空的曲率(图7-8)。

图7-8 重力源于时空的曲率

上述在“摸得着的空间形式”里无法表征的推论,属于广义空间的抽象概念。在1918年以后的天文观测中得到了证实,包括引力红移、光线偏折、水星近日点进动和雷达回波的时间延迟4 项。从而,强有力地佐证了非欧几何学的严谨性和正确性。

有了非欧几何的概念后,地震波的传播就可以利用曲线积分确定走时和路径,按照球面三角算出能量扩散,借助球谐函数分解自由震荡……继而对走时做高度校正、对纬度做球心校正、对路径做椭球校正等,全球的测震数据就能最终归一到标准的地球模型上。

上述整个过程全部是抽象的数学运算。

人们完全不需要在地球仪上搞什么测量, 也不再使用圆规和三角板。新时代里,我们要用也只能用新的手段去解决问题。“三英战吕布”时代的冷兵器,只能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图文来源:《趣味地震学》

-END-

转载至:中国地震学会公众号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