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粘贴一条信息,错失一次晋升机会,小A犯的错你也犯过

复制粘贴一条信息,错失一次晋升机会,小A犯的错你也犯过

首页休闲益智铁锤效应更新时间:2024-08-01

一,可怜的小A

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部分地区已经解禁,公司也陆续准备复工了。这本是好消息的,可小A却高兴不起来。

他告诉我说,他们公司年前已经装修完工的8个新店面,准备解禁后挑个好日子,一次性同时开业。一是搞出规模来个集中宣传,显示一下企业对自身发展的自信;二是疫情刚刚结束,市场一蹶不振,搞个大红喜事冲冲晦气。

可是,年前原本在新店总经理储备名单上的他却被抹除了。

他找自己的直属上司问是什么原因,上司说是区域总经理的意思。总经理觉得小A是个不会独立思考容易盲从的人。

区总经理为什么说小A是个不会独立思考的人呢?就因为他在年前放假的最后一天,在公司的管理人员群里发了一个从其它群里复制的信息。

小A的公司在武汉,年前直到大年二十八才放假,而小A是二十九一大早赶在武汉封城前离开的武汉。

在回家的路上,封城给大家带来的恐惧感越来越浓厚,聊天群里也在传着各种各样跟疫情有关的信息。其中一条引起了小A的注意:武汉已经全面封禁,军方已经界入管理,军方也将会在年三十凌晨派军用飞机在武汉上空喷消毒水,请所有武汉市区内的住房在凌晨**时间段关好门窗...... 这条消息在小A的聊天群里被大家讨论得火热火热的。

小A看到后,想着第一时间赶快告诉自己的同事们,也能显得自己消息灵通。于是,他把这条消息复制粘贴进了公司的管理人员群。

群里当时静悄悄的,这条消息几乎每个人都看到了。事实证明,这条消息是谣言。

小A的前途就毁在了这条谣言上。可是,他为什么会这么轻易就相信了这条当时看来不知真假的消息呢?

这就是盲从效应,一个我们每个人都会犯的错。

二,什么是盲从效应

勒庞的《乌合之众》可以说是研究社会心理学的巨星级著作。他在书中把从众和盲从效应分析得淋漓尽致。

什么是从众?在社会心理学中,从众指的是:根据他人的影响而做出行动或信念的改变,个体在真实的或想象的团体影响下改变行为或信念的倾向。

社会心理学家们曾经作过一个这样的实验:在医院候诊室里,安排几个托儿,在候诊室外,安置一个可以发出“嘀”声的小工具。当嘀声响起时,这几个托儿就按照安排站起来向声响处看一下。连续几次后,其他不知缘由的人都跟着一起站起来向有声响的候诊室外看一下。过一段时间后,这些提前被安排的托儿离开了候诊室,其他不知缘由跟着声响站起的人还继续应着声响站起。而且,后来在托儿走了之后进入候诊室的人也都跟着别人一起,每当候诊室外那个工具嘀一声响,他们就起身向声响处看一下。

这就是盲从,《乌合之众》的作者勒庞认为:在群体中,每一种情感和行为都极具感染力。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感。

三,我们为什么喜欢盲从

1,因为知识欠缺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盲从,是因为我们相关知识欠缺,不知道该作何选择,或者作出了错误选择,盲从也就成了我们的无意间犯下的错。

2,为了生存

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为了抵抗野兽的攻击,提高生存率,就只能选择结群生活;那时没有现代的各种交通和通讯工具,所以在采集食物方面也存在很大的不便利,为了采集食物不被饿死,部分弱小的人就不得不跟着身材较强大的人结伴而行。经过千万年的进化,群居的生活方式早已融入他们的基因,并遗传下来。在我们的身体里,天然就存在“为了生存而结伴同行”的基因。

3,为了避免犯错

在校园里,尤其新生入学那天,很多人并不知道去哪儿登记,于是就跟随着人流,大量的人往哪儿流动,我们就跟随着人流的方向去寻找我们想去的地方。

我们之所以这样选择,就是为了避免找错地方。

4,为了被认可和不被孤立

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元化认知的世界,每一个领域都有多种意识流派,而我们也会随着意识的不同而划分为多个群体。在群体里生存的人都有群体力量的庇护,于是,我们都渴望融入群体被群体认可,得到群体力量的庇护和归属感。

当别人都在做什么时,如果你不做,你就是异类,而异类,就会被孤立、受到排挤甚至打压。物理学家伽俐略就是最好的例子,伽俐略因为跟拥护亚里士多德传统观点的人发生冲突,结果被排挤孤立。

5,为了降低思考和获取答案的成本

懒惰是人类的天性,我们总是喜欢不劳而获的。我们的大脑同样懒惰,它也不喜欢消耗能量去思考。所以,为了偷懒,我们选择了从众。

当我们在网上挑选商品时,同样的商品,看哪一家销量高就选择哪一家,因为觉得大家都选择了这一家,这一家一定有他好的地方。

同理,在街上买奶茶也一样,哪家店铺门前人多就选择哪家。商家也正是抓住了我们的这个心理,才有了”排除营销“

四,如何摆脱从众效应

盲从比无知更可怕,因为无知只是一种状态,而盲从则是选择及选择导致的结果。历史上的东施效颦就是盲从带来的千古笑谈。

事实证明,我们无法根除盲从,但我们可以通过强化自我认知,最大限度地避免盲从。

1,增加知识储备

知识让我们对生活有信心,有追求,碰到挫折时,所学的知识可以指导自己向着正确方向前进。

有了知识,可以让我们有一份满意的职业,这样安身立命有了保障,甚至还可以有事业的追求。

我们深处于信息社会,而信息是以知识为支撑的。所以,我们常说,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知识之所以可以改变命运,就是因为知识可以帮助我们作出正确的选择,正确的选择继而决定我们的运势。

如何增加知识储备?

第一步:确立自己所需要的知识类型

你的身份是什么,就可以围绕自己的身份确定自己所需知识的类型。你的知识类型包括核心类型和拓展类型。比如你是宝妈,那你需要的核心知识类型是儿童辅食、儿童心理、教育方法、初识教育等等,但是只知道这些还不够,你还需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所以,你需要更加认真地经营婚姻,吸收两性相处的知识。而这两性知识,就是你需要补充的核心知识类型的拓展知识。

第二步:阅读、交流和吸收

猎取知识最简单便捷、成本最低的方式就是阅读,所以,在我们确立自己需要的知识领域后,就要有选择性地选择相应书目。

但是,每个人的思维毕竟都是会受到自己知识基础的限制的,所以,我们要想真正地理解多维度的知识,我们就需要交流,与其他同好人交流。我们可以通过加入在线社群与其他同好人互相交流学习成果,让自己的知识继续升华。

第三步:建立知识体系

不论是通过阅读还是交流吸取的知识,刚开始都是碎片化的,它们零零碎碎地存储在我们的大脑里,这时候,我们对这类知识的认识还是模糊的。就比如有时候,我们遇到什么问题时,明明感觉自己有话可说,有知识可以解答,就是无法从大脑里调取出相应的知识。这种想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我们的知识还是乱七八糟地散落在我们的大脑里。就像你的家里从来不整理,东西乱拿乱放,等需要的时候却找不到一样。

怎么破?建立知识体系。

什么是知识体系?你就想象一下一本书的目录,一本书的目录就是这本书的体系,从书名到章节,从章节到子章节,就像一棵树一样,有树根,有树干,有树枝,有枝叶,你需要的就是把自己涉猎到的零碎知识按照所属层级搭成框架,再把知识碎片补充进去。

这个知识体系,建议你使用手机上的相关APP存储,比如WPS、印象笔记等等,方便查找查看。

2,自我提问,独立思考,再多思考一步

你的选择,真的可以让你避免犯错、被孤立吗?

很多时候,当我们抱着某种目的做出了选择后,我们发现,自己的选择并不能达成当初想要的目的。这种情况要可能就是因为当初选择的时候欠缺思考。

所以,当我们面临选择时,一定要记得思考思考再思考。

下面有一套多思考一步的步骤供你参考。

第一步:认清自己当前的实际

当你走在街上,看到许多人密不透风地围在一起时,你要去围观一下吗?

这个时候就要看你自己当前的实际情况了,你是来闲逛的,还是要去办正经事而路过这里?如果是办正经事路过这里,那么劝你直接略过人群。

第二步:向自己提问:这真的是我需要的吗?

当你看到很多人一窝蜂地买某某东西,而你又发现这东西真的物美价廉时,你会不会也跟着去买?许多时候,会的。

事实上,这个时候,你需要做的是自问一下:这东西是我需要的吗?同时告诉自己:我只追求自己需要的,最好的不一定适合自己。

第三步: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和风险

当你发现很多人都在买一样你刚好也需要的东西时,你会不会果断出手?通常都会的,因为是你需求的。如果有你的朋友劝导你买下,你更是毫不犹豫。

事实上,我建议你再多思考一步:我的需求是伪需求吗?买下它会给我带来什么风险吗?我被朋友劝导买它,是会对朋友有益而对我毫无益处吗?

如果能有这一系列的思考,我想,很多中老年人也就不会盲目被卖保健器材的骗钱了。

3,培养批判思维,质疑权威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又称明辨性思维或思辨思维。通俗的说就是,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否定,对接触的事或物所涉及的方方面面进行质疑、思辨。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充分肯定质疑在科学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他曾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取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压倒。”

对已有的学说和权威的、流行的解释,不是简单地接受与信奉,而是持批判和怀疑态度,由质疑进而求异,最终发现真相。

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过程就是批判性思维的辉煌成果。

怎样进行批判性思维?

比如,当别人告诉你一件事的时候,你要深入自问一下:

这是谁在说?熟人?名人?权威人士?

他们在说什么?这是一个事实还是一个想法?他们说话有足够的根据么?他们是不是有所保留,有的话出于某种原因没说出来?

他们在哪里说的这些话?在公共场合,还是私下里?其他人有机会发表不同意见么?

为什么大家都觉得它重要?

除了这种说法(观点),还有其它看法和可能么?

我怎么知道的?

我觉得应该是怎么样的?

经过了这一系列的质疑操作,我想,一大部分的真相都能水落石出了。

总结:

1,小A错失晋升的根源就是因为盲从。

2,盲从的根源有6种:

无知

为了生存

为了避免犯错

为了被认可和归属感

为了不被孤立

为了节约思考和获取答案的成本

3,避免盲从的方法有三种:

增加知识储备

自我提问,独立思考,再多思考一步

培养批判思维,质疑权威


我是曹小心,前香港铁旗智库国际仲裁实验室联合创始人,职识分子俱乐部创办人。

职识分子俱乐部:职场人异地互助,同城交流,资源互补,信息共享。职场如残酷,我们需要抱团成长!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