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第二批驰援武汉医疗队部分队员与武汉医护人员合影。
他们,凛冬出征,暮春凯旋;
他们,把绝望埋葬在一个多月前寒气逼人的武汉,在那些阴冷的雨夜种植希望,直到向阳花开,落樱缤纷。
滚滚长江水,流不尽2020年冬春之交的可歌可泣。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武汉告急,湖北告急。“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湖北省特别是武汉市依然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要着力解决床位和医务人员等医疗资源不足问题”“要继续集中力量和资源,全面加强湖北省和武汉市疫情防控”……这是**时刻的牵挂,这是党中央的召唤和命令!关键时刻,全国各地累计派出346支医疗队、4.26万名医护工作者驰援武汉、驰援湖北,共同谱写了一曲“我和我的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时代赞歌。这其中就有546名逆行的白衣勇士出自大连。
从大年初二的星夜出征,到元宵之夜的紧急集结,大连的“白衣战士”们“国有召,战必行”,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定支持下,慷慨赴荆楚。从1月26日第一批17人抵达武汉到3月28日大连医疗队负责的武汉雷神山医院最后一个病区关闭,63天,据不完全统计,大连医疗队员累计参与救治患者800多人,仅雷神山大连医疗队就救治患者509名。“大连速度”“大连方案”“大连经验”在武汉的医院、在重症病房、在雷神山病区为“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作出了辽宁大连的贡献,多次得到中央指导组、湖北省和武汉市领导的肯定。
巍巍黄鹤楼,刻不尽“一树樱花,两地情深”。2000公里的征途上,前进的是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最美逆行者”。疫情就是命令,他们出发时行色匆匆甚至来不及和亲人道一声别,便义无返顾;归程似箭,回家时依旧匆匆行色,功成身退留下一城康宁却不带走九省通衢的片刻妖娆。63天的战斗中,奋战的是不怕牺牲、攻坚克难的“新时代最可爱的人”。在被按下暂停键的武汉,所有的工作都是“拼命”,所有的故事都写满了奉献和牺牲。防护服上写下的名字,是对生命的郑重承诺;N95下深深的压痕,是拼尽全力的“勋章”……很多武汉人说:谢谢你,曾救过我的命,曾为我们拼过命。很多大连人说:谢谢你,让我知道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很多中国人说:谢谢你,让我看到哪里有阳光,哪里就有熠熠不灭的希望。“霹雳手段、菩萨心肠、坚强意志”这是远征的白衣英雄加持的“大连力量”,这也是战“疫”的神州凸显的“中国精神”。
2月8日,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省委常委、市委*谭作钧在为即将远行的511名大连驰援武汉雷神山医院医疗队送行时,满怀深情地叮嘱医疗队负责人: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的重托,圆满完成任务,把我们所有出征武汉的同志平安带回大连,一个都不能少,我等着你们凯旋!
3月20日、3月30日,大连市委党校、大连周水子国际机场,大连医疗队的队长们大声地向市领导郑重汇报:我们已圆满完成任务,全体队员平安回家!一个也不少……
市领导欣慰地笑了,前后三批总计546名医疗队员幸福地笑了,医疗队员的亲友家人们安心地笑了,700万大连人高兴地笑了……笑着笑着,很多人已泪流满面。
出征
1月26日大年初二6时许,市政府门前,市领导正在为大连首批加入辽宁援助湖北医疗队的17名医护人员送行,他们要乘坐大巴车到沈阳乘机赴武汉。深冬的凌晨,北风清冷,一如此时的武汉——新冠病毒肆虐,疫情如火。“我们只来得及给他们带上一周的物资,可他们一去就是50多天……”市卫健委医政医管处处长马新光一提起这件事儿声音就哽咽了。当时武汉危急但具体情况外界并不完全清楚,大连也陆续出现确诊病例,亟须加强物资储备,“我们尽力了,但给他们带的还是太少……”风风火火的大男人说不下去了。目送远去的大巴车,很多人眼中含泪;当大连医疗队员驰援武汉的消息传开,感佩之外,“一定要平安回家”响彻全城。
再舍不得也要舍得,再心疼得要命也要送!因为国家有难、同胞有难!2月2日正月初九,第二批援助湖北危重症患者救治医疗队的18名大连医护人员出发,他们的战场将是最危险的“红区”,与死神争夺生的希望;2月8日元宵节,本该团圆之夜却充满了离别,第三批511名大连“白衣战士”飞赴武汉,他们将整建制进驻还在建设中的雷神山医院,夯实武汉战“疫”中的这方“压舱石”。
总计546人,带着大连闻令而动、大局为重的使命担当,带着7万大连医护工作者救死扶伤、许身报国的铿锵誓言,带着700万大连人深深的期许、深深的牵挂,赴荆楚,战武汉,守中华。
4小时集结500人,这是大连的速度
首批17名医疗队员,来自大连7家医院,集结组队只用了一个晚上。第二批18人,也来自7家医院,“半夜12时接到通知,第二天上午要出发。我是凌晨2时收拾好行李的,6时起来到(大连)北站集合。”第二批医疗队队长、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龚平说,在北站他的队员们一个也不少。而他们的身后,还有数万个鲜红的手印。“召集信息一发出,不到一小时就收到来自医院各岗位的百余名医务人员的请战书。”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副院长袁宏说。
元宵之夜“大连4小时集结”的故事已是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短短4个小时,从遍布城乡的20家医院火速抽调出511名人员组队,连夜飞赴武汉——这是全国地级市人数最多的一支医疗队,和他们一起出发的还有武汉急需的抗“疫”物资。“我们把村里最硬的鳞片都借给了你,武汉,记得保护好他们,让他们平安凯旋!”当网友在大连新闻传媒集团新媒体平台上写下这样的留言,滨城、江城,双城一心。
为大家宁舍小家,这是大连的情怀
“其实这世上并没有超级英雄,不过是无数人都在发一分光,然后萤火汇成星河。”回头翻看546名医疗队员的日记,却发现“大连速度”的背后是大连人的情怀。他们中有的人早就将行装放在单位随时备战;有的人来不及回家,让家人直接把行装送到集结地;有的人没时间与爱人、孩子告别,在工作岗位上换下白大褂就奔往集结点;有的人狠心放下怀中不满两岁的孩子,含着泪毅然前行不敢回头……不是没有牵挂,而是爱得更大、更深。
这是两个把情定在大连把心连到武汉的“白衣天使”。周长铭和张翠英是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的一对恋人,10年前俩人就约定要在2020年2月2号登记结婚。然而2月2日这一天,周长铭作为第二批医疗队员去了武汉。送走爱人的张翠英2月8日作为第三批队员也赶往了武汉。“我们医务人员,现在正是需要医务人员的时候,我们就主动报名了……遗憾多少有一点,但是前方比我们这件事更重要,义不容辞。”没有如约当上新娘子,张翠英和爱人却把“最美”定格成永恒。
战斗
三批大连医疗队员在武汉的63天,在他们职业历程和人生经历中都是无法忘怀的记忆,在2020冬春之交的武汉和大连,也是城市历史不能不刻录的记忆。1000万武汉人民不会忘记,700万大连人民也不会忘记,这些白衣执甲的战士,决胜在没有硝烟的战场,守住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挺起了中国人压不垮的脊梁。那些防护服上的誓言和“调皮”,是生命守护者的坚定和自信;那些护目镜下因汗水蒸发而起的雾气,是战士们无声的勇毅和决绝;那些被口罩勒得“面目全非”的面孔,恰恰是他们最美的勋章。63天,冬去春来,所有的好消息都是来自这些战“疫”英雄的付出和坚守。
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支援蔡甸医院、重症病房
首批大连医疗队17名队员,分别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大连市友谊医院、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编入辽宁医疗队驰援武汉,支援武汉协和江北医院(蔡甸区人民医院)。该医院下设三个院区分别是江北院区、济和院区和妇幼保健院区。大连17名队员,6人在江北院区ICU(重症监护室),与辽宁医疗队其他队员共同收治50余名重患;11人在济和院区,负责50张床位,与武汉当地医护共同收治患者约170人。3月20日,首批医疗队员凯旋。“那50多天,感觉像做梦一样。只有站在病人床边查房、问诊、安抚、写病志、下医嘱时才觉得不是梦里。”医疗队员、大连市友谊医院王利菊说。
“刚到济和院区,我头嗡的一响,真是被吓到了。这是一个普通病房改造的临时传染病救治医院,没有明显的隔离区,没有专业的感染控制,医疗队伍才组建4天,没有一位是呼吸专业的医生……感染控制是最迫切的问题。”首批医疗队队长、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曹丽华说,疫情不等人,我们只能克服困难,边开展救治工作,边梳理完善流程:重新规划医院流程,进行感控培训;发挥专业优势,带领医生查房、指导诊疗、评估病情,对病人进行规范、精准化施治;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精细化管理,减少并发症和病重率……“我们去的时候医疗物资匮乏,哪有什么防护头套,一样进行气管插管。怕,但患者病情危急,也顾不上了。”医疗队员、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张永利说,“我工作了近30年了,从来没有遇到这么凶险,病情变化这么快的情况……但,我们坚持下来了。”
“红区”——抗“疫”定点医院中重症病区的别称。2月2日,包括18名大连队员在内的辽宁援鄂危重症医疗队到达武汉。2月4日晚,他们陆续进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东院区开展工作。又是一个50多天,医疗队员们每天都在和死神抢时间、抢生命。对于他们而言,进入“红区”的每一分每一秒都可能是患者生命的最后一分最后一秒——异常艰辛的大抢救随时发生。与繁重的工作相比,直面生死的压力才是最大的考验,任何的松懈都可能意味着死亡的降临。但,他们没有让“可能”发生:截至3月26日,辽宁援鄂重症医疗队共计负责救治患者129名,其中危重症病例33名、重症病例91名;开展有创呼吸机10例、无创呼吸机17例、高流量吸氧20例、体外模肺氧合( ECMO )1例、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3例;已有118名患者治愈出院或转雷神山医院,剩下11名患者已转到其他病区继续治疗。
“2月6日晚,辽宁医疗队接管的两个病区接收了29名重症患者。”第二批医疗队队长、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龚平用“惨烈”形容当时的状况。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区是被临时改造成的新冠肺炎重症及危重症定点收治医院,辽宁医疗队接管的两个病区原来是妇科和肝胆外科病房,所以传染病设施、流程都不完善,重症抢救设备更是“残缺不全”。“当天晚上我值班。刚接完班,一下子就同时来了5个患者。我记得很清楚,最重的患者推进来的时候处于严重缺氧状态。可是,一切都太急,缺物资、缺设备、缺药物。”龚平回忆说。刚刚忙完这5个,马上又要来8个,还有更多人在排队……大战在即的紧张骤然凝得让人窒息。“刚开始的十几天是最难的。”龚平说,人手少得他们不得不三班倒,“大家都很累,越累越睡不着,不少队友只能靠药物催眠,逼着自己休息。”刚到武汉时天气还很冷,室内没有暖气空调,队员们都很不适应,脱下防护服时里面的手术衣早被汗水打湿得透透的,一到阴冷的走廊里顿时浑身冰凉,睡觉时穿着衣服还觉得冷,“有些队员冻感冒了,也不敢说。老家(大连)给我们送来电暖气那天,队友们都激动地欢呼起来了。”
啃下硬骨头:整建制接管雷神山医院8个病区
2月8日,511名大连“白衣勇士”驰援武汉雷神山医院。他们分别来自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大连市中心医院、大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大连市第四人民医院,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大连市友谊医院、大连市中医院、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大连市口腔医院、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金州区人民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大连院区、旅顺口区人民医院、普兰店区中心医院、瓦房店市中心医院、瓦房店市三院、庄河市中心医院。他们是最早到达雷神山医院、也是雷神山医院目前最大的一支医疗队伍。到达武汉后,大连医疗队分成大连一队和大连二队,分别接管武汉雷神山医院的8个病区、365张床位,累计救治患者509名,实现了患者零死亡、零复阳,医务人员零感染。救治期间,大连医疗队确保治疗同质化,治愈率显著提高,病亡率明显降低,多次得到中央指导组、湖北省和武汉市领导的肯定。
辽宁援武汉雷神山医院医疗队指挥部总指挥、大连医科大学副校长、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院长徐英辉说,雷神山医院对于武汉打赢新冠肺炎阻击战意义重大。想打胜仗,必须建立一支政治过硬、技术过硬、身体过硬、心理过硬的精锐医疗队伍,同时还要做到分工协调、团结合作。根据雷神山医院实际施工进度,大连医疗队采用接收工作与施工进度同步推进的方式,做到完工一个病区、接手一个病区、筹建一个病区、验收一个病区、开诊一个病区,“五个一”同步实施,在最短时间实现开诊。2月12日,大连医疗队接收的A13病区只用了不到三天的准备时间就率先接诊,是辽宁雷神山17支医疗队负责的病区中最先实现接诊的。一周内,大连医疗队接管的8个病区全部接诊;首批治愈出院的三名患者中,两名经大连医疗队治愈。 “患者在短时间治愈为社会树立了坚定信心,更为完成**强调的应收尽收、应治尽治,作出了重要贡献。”徐英辉说。
建章立制,创造“大连模式”与“大连经验”
充满希望才能迎接美好,但决胜战“疫”还要靠科学专业。在武汉雷神山医院,“大连模式”和“大连经验”是大连医疗队创造的宝贵财富。到达武汉后,医疗队迅速出台各类制度,包括医疗、感控、驻地管理、交通管理等,确保队伍制度化、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步调一致,团结一心。根据不同专科,将医疗及护理合理分配,达到最优组合。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副院长尚东、呼吸内科专家李艳霞等组建成辽宁医疗队专家组,并带领专家组在国家标准方案基础上,根据雷神山医院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了雷神山医院辽宁医疗队的诊疗方案并实时进行修订。该方案不仅注重科学性、及时性,而且较早地将中西医结合、共情医学理念、心理干预应用到患者的治疗中,多措并举,因患施策,形成具有大连特色的救治方案,体现了大连的救治水平。
“高效的管理得益于精细化的管理模式。精细化管理模式在这样一个封闭的环境,面对这样一个特殊的患者人群和医护人员及患者心理的些许压力,显得尤为重要。”雷神山大连医疗二队负责人、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副院长刘志宇说。医疗二队选择性地复制精细化医疗质量管理理念和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既往的“7S”管理工作经验,首先在A6病区开展示范病区建设,建成“7S”管理的标准病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办公室、更衣室、库房、病房,每一个功能区域都进行了标准化的划分,标识清楚,流程合理,分类有序。同时运用PDCA管理循环推动“7S”工作不断完善。“实践证明,规范化、标准化、同质化的‘7S’和个性化精细化医疗质量管理是我们战胜新冠肺炎的‘利剑’。”刘志宇说。在雷神山,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分管的病区是不少医疗队参观学习的样板。
武汉雷神山医院每个病区都分成隔离区和非隔离区,两区之间进出需要进行严格的防护消毒流程。这是保安全的需要,但也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怎么打破这一困境,让医护人员和病患能及时的“面对面”?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教授杨延宗不远千里自带设备从大连连夜奔赴武汉,在武汉雷神山医院搭建起了一座“桥”。2月19日,大连医疗队创新完成首批“医疗音视频实时互联系统”的搭建和试运行,实现工作人员在指挥部、办公室、医生护士站、隔离病房、清洁区之间的实时音视频无障碍通讯,使诊疗变得更直接、科学、高效、温暖。该技术以辽宁医疗队接管的17个病区作为试点后,又在短时间内实现了在整个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互联互通系统的建立;大连医疗队与大连后方中医专家的实时会诊。至此大连“中医诊疗方案”在雷神山医院也应用开来。大连后方中医专家组依据武汉前线疑难危重患者中西医结合救治的需求,充分发挥远程支援作用,通过武汉、大连两地前后方专家共同努力,让患者得到更好的个体化治疗。
从治愈年仅9岁的小患者到98岁的危重患者出院,从护佑准妈妈到肝移植病患平安,雷神山上大连医疗队的精湛医术赢得了举国赞誉。从精准精细的治疗方案到技术先进的远程会诊再到科学有效的医院管理,雷神山上树立起熠熠生辉的大连品牌。特别是大连医疗队在雷神山医院手绘的文化长廊,点亮了所有医护和患者的心,更点亮了战“疫”中中国人的自信,而夫妻战友的心灵扶持,小恋人的终成眷属,更让人们看到了人间的美好。
后援
“兵马未到,粮草先行。”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知道,打仗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打后勤——后勤有保障,抗疫打胜仗。决胜武汉、守护中国,大连不是尽力而为而是竭尽全力。“决不能让前方战士流汗又流泪,一定要白衣勇士安心、放心!”在大连后方,市委、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一起立下庄严承诺:用最温暖的怀抱让远征的战士没有后顾之忧,用最崇高的致敬让城市的英雄获得至高的礼遇!
据不完全统计,大连医疗队驰援武汉期间,全市卫生健康系统给医疗队带去医用N95(3M 1860)口罩1.6万只、外科口罩3.3万只、医用防护服1.1万套、隔离衣6500套、护目镜3700只、防护面屏5600只、一次性鞋套7100双、医用检查手套3.5万副……为医疗队医用物资使用,提供了充分保障。
我市各单位各部门组织提供了充足的生活物资,大连共派出6批次、11辆车,运送150余种物资110吨。每次发车前都通知546名医疗队员的家属准备个人物资并集中收集,共计1700余箱;协调组织武汉志愿者300余人次在大连医疗队各驻地照单高效有序卸货搬运,大大减轻医务工作者负担。同时,我市还成立“新冠肺炎防控一线医务工作者家属保障工作组”,与驰援湖北武汉的医护家属建立联系,一对一加微信好友结成服务对子,全力解决家属的生活需求和实际困难。6个工作小组,132名机关干部及其背后的工作单位,组成强大的服务团队,为家属提供各种服务,既包括生活用品、防护物资配送等统一行动,也包括线上课业辅导、亲情陪伴等个性化服务。服务的标准是:有需必应、有急必解、虽远必达。大连市第五人民医院护士刘亮正奋战在武汉抗“疫”一线,因小区封闭管理,她在吉林省白城市的老母亲买菜不便。一个来自大连的电话向老人了解情况后,一箱新鲜的蔬菜以及粮油等生活物品很快就送到老人手里。一名医疗队员的家属买不到哮喘药,工作组连夜联络医院和药房,迅速用冷链方式将药品送达;一位老人因患慢性病要打吊瓶,2个小时后,医护人员上门为老人扎上了吊针……63天来,每天都在上演的一幕幕,温暖着家属的心,纾解着前方白衣战士的担忧,鼓舞着他们斗志。
3月6日晚,大连星海湾畔、青泥商圈,楼宇小区、地铁公交,机场火车站……3万多块LED巨屏和电子屏幕同时点亮,这是一次史无前例的全城集体致敬,致敬驰援武汉的白衣勇士,他们是大连700万人最远的牵挂和最近的思念,更是镌刻在大连丰碑上的永远的骄傲。那一夜,大连人的朋友圈被“致敬——最美逆行者”刷屏了。“这最美的样子,是大连最大的骄傲!”“致敬最美逆行者,这是大连最美的风景!”全城亮屏,大连白衣勇士的名字和样子,成了这座城市最亮的光。那一刻,亮屏致敬最美逆行者激起了大连人心中的自豪,那一束束光,穿透有良知的心灵,照亮整个世界。3月6日以来,3万多块户外大屏及公共电子屏,以每个屏幕平均3分钟一次、一天平均200次、全城一天平均600万次的播放频率呈现最美。
大连亮屏,武汉泪目。来自家乡的亮屏极大地鼓舞、温暖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大连援助武汉医疗队。“大连花开正艳时,我们必得胜归来。”看到自己像明星一样出现在家乡的大街小巷,驰援武汉的英雄们感动得泪流满面。同样被激励和感动的还有为守护大连昼夜奋战的广大医护人员。“感谢大连,以这样的方式,向战友们致敬”……一股前所未有的奋斗力量在全市医疗战线传递。全城亮屏致敬英雄,也激励和感动了全市各条战线上为疫情防控和恢复生产坚守岗位的大连人。“疫情不退,我们不退”,是疫情期间人们众志成城的同频共振。“大连为白衣勇士亮屏,在山海间荡起一股雄风,伴着社区等各个一线防控人员披星戴月,严防死守,他们是我们的精神力量。”甘井子区红旗街道兰丰社区*孙海燕说出了很多人的心声。
致敬最美,是一座城的精神;呈现最美,是一城人的情怀!
来源:大连日报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