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淄川 黄快板板话

淄博淄川 黄快板板话

首页休闲益智完美剪草更新时间:2024-07-03

淄博淄川 黄快板板话 摄影/闫盛霆 图文编辑/王玉珍

黄玉庆先生近照

黄玉庆先生,绰号黄快板,淄博市淄川菜园人。传统板话传人,当代板话大师。被誉为当今蒲松龄,李有才。非常喜欢读黄老先生的快板书。不讲任何理由!

《童年记忆西关集》

黄玉庆/原创 2016-09-08

我的家乡靠河崖,祖祖辈辈都种菜,

所以就叫菜园庄,那可真是有年代。

两千二百多年前,淄川县志有记载。

这里设置般阳县,城北就把官地开。

官地都是衙役种,专为官府种蔬菜。

园地盖上看园屋,种菜还得带当差。

菜园不断在扩大,园屋也就不断盖。

看园衙役在此住,常了也就过起来。

渐渐形成一个村,菜园庄名就传开。

菜园位置很优越,寸土寸金都难买。

西面就是孝妇河,水清见底浪花白。

夏天河里大小孩,洗澡摸鱼抠螃蟹。

西关大集在河滩,七行八作真精彩。

叉把扫帚条编市,蓆箔木货竹编筛。

肩挑驴驮马车拉,好大河滩摆成排。

你想买啥就有啥,旧货市场开眼界。

就像清明上河图,十大集市名声在。

六龙古桥河上卧,南北河滩来分界。

桥南布市小商品,桥北杂货啥也卖。

百里之外来赶集,半夜占摊把货摆。

商品牲畜集散地,方圆百里聚集来。

站在桥上往下看,熙熙攘攘似人海。

桥北河上搭木桥,赶集行人挤不开。

玩马戏的扎大棚,几十里外人引来。

演员彩妆练功服,串集城关串大街。

红脸关公提大刀,骑在马上有气派。

吹吹打打来宣传,信息传的可真快。

关公飞马功夫好,高空杂技真不赖。

变戏法的手法快,里边门道真难猜。

打拳卖艺说书的,拉洋片的嘴皮快。

这边玩着布猴戏,艺人扛着小舞台。

藏在布内一人玩,说唱做打带脚踩。

拉洋片的甩腔调,往里看来往里瞧,

西湖美景赛天堂,恋人湖边正拥抱。

最后裸体男女乐,看的下集还来瞧。

高个麻脸卖膏药,现场支锅文火熬。

穿青大褂戴帽垫,八字小胡往上翘。

我这膏药治百病,贴上一贴管保好。

泰山老君炼丹炉,膏药自己把病找。

不信你就先试试,贴上可就揭不掉。

卖香料的贯口活,篇口唱的真不孬。

五月里来是端阳,都买香面和杏黄。

做个香包胸前挂,杏黄抹在耳窝旁,

虫子蚰蜒不敢来,驱虫辟邪益健康。

香面里边有凉葁,凉葁出在凉山上。

凉葁性温健脾胃,小孩戴上不着凉。

吹糖人的用糖稀,心里有样手也巧。

吹个老鼠上灯台,吹个猴子偷仙桃。

捏面人的功夫细,刘海砍樵赛玉雕。

膨化大米做彩球,挂满枝头随风飘。

卖仁丹的打铜鼓,穿着洋服戴礼帽。

化生铁的锢炉锅钜盆钜碗钜大缸。

要想打点银器活,桥北来找王银匠。

就是一家煮地瓜,盖垫一揭满集香。

馋了买上两三块,细嚼慢咽来品尝。

骡马市里暗交易,经纪攥手两头忙。

猪叫牛叫骡马叫,组成动物大合唱。

骡马蹄子磨损伤,老董专门挂马掌。

耍猴那里锣一敲,大人小孩把首翘。

猴子推车山羊拉,山羊驮着猴子跑。

玩猴一打发令枪,猴子装死就躺倒。

竹板一打呱呱响,听书渐渐都围上。

听书多是老常客,说书人叫大老黄。

嗓音沙哑鼻音重,专说好汉武二郎。

武松大闹东岳庙,李家五虎被他伤。

正好说到节骨眼,撂上一句不再唱。

等他把钱连起来,说上两句收了场。

武松脱了露皮裤,得乎得乎再穿上。

有个专说莲花落,这就属于叫花行。

解放以后有传说,青岛首长赖可可,

当年他说莲花落,原来地下工作者。

乞丐穿着大偏衫,长发披肩山人样。

手拿两片牛胯骨,系上彩绸拴铃铛,

边走边打边说唱,嘴皮就像流水淌,

摊子一个也不落,见啥说啥不重样,

掌柜卖的好大葱,一头白来一头青。

白的拿来蘸面酱,青的掐下卷煎饼。

摊主要是不给钱,挖苦数落真难听。

掌柜的,大发财,早晨死了后晌埋。

掌柜有钱是大户,家里开着棺材铺,

棺材做的实在好,大头大来小头小。

掌柜若是钻进去,钉住棺盖跑不了。

掌柜这里撵他走,笑嘻嘻的开了口。

你不给钱我不走,家里老小咋糊口。

我劝掌柜别太抠,后路要给子孙留。

穷人不能扎下根,富的不能光流油。

穷人能把乾坤扭,到时也会住高楼,

那时到我家门口,咱俩喝瓶二锅头。

掌柜笑笑掏出钱,赞上几句往前走。

剃头挑子十几个,铜盆烧水来剃头。

杌子一坐披白布,把头一洗就下手。

两手握着木把推,就像剪草拱着走。

当时推头算时髦,多数都剃和尚头。

管它风刮冷和热,那时根本不讲究。

临时大棚披麦草,垒的炉灶口不少。

鼓打鼓打拉风箱,三股火焰往上冒。

两个炉口烧开水,中间炉口把菜炒。

这样饭棚几十个,赶集吃饭人不少。

土坯上面搁木板,一摆就是几十条,

就地坐着小板凳,点上饭菜就送到。

鲜嫩黄瓜拍上盘,再来一盘炒菜椒,

高度小烧来四两,再来十个油煎包。

烧饼两毛买七个,这里来了热年糕。

国营商业供销社,也来赶集凑热闹。

举办物资交流会,扎上席棚彩旗飘。

一开就是五六天,喇叭广播争促销。

交了腊月赶年集,年货上市来了忙。

沿河一溜爆仗市,基本都是白包装。

大雷爆仗烟爆仗,钻天火箭和两响。

一下进了爆仗市,简直就像进战场。

小孩吓的捂耳朵,大人护着怕呲伤。

那边响成一个蛋,白烟滚滚冲天上。

原来爆仗失了火,一车爆仗全响光。

卖爆仗的急的哭,买爆仗的乘机抢。

有的装进裤兜里,刚一转身开始响,

再往外掏来不及,裤子呲烂肉烧伤。

你再看看那肉市,一摆就是里数长。

农户自养自宰*,*猪宰牛带剥羊。

瘦肉一般不好卖,皮厚膘肥都来抢。

肥的炼油酥素锅,带皮做菜格外香。

那边小孩跺脚哭,两只小手拽着娘,

嚷着要买小风车,还要琉璃小鼓噹。

给俺买双虎头鞋,给俺买身花衣裳。

叫你见啥就要啥,照着小腚一巴掌。

小孩攃着鼻涕哭,不买他就地上躺。

年集赶到二十九,河滩大集空荡荡。

正月初六或十一,开市大吉放爆仗。

当时社会很稳定,平安祥和心舒畅。

七十多年已过去,再也没有那景象。

儿时记忆记下来,没事回味过录像。

黄玉庆/说淄川

淄博民俗文化

说淄川(节选)

竹板一打说淄川,淄川的历史很久远。

早在秦朝就有了城,初始名字贝丘县。

到如今,数了数,两千二百三十年。

当时选址费思量,般河之阳定了盘。

从汉朝起改名般阳县,朝朝代代地址不更换。

行政管辖可有变化,听我细说一个遍。

有时路,有时府;有时州,有时县。

最大版图是元朝,

那时设置是淄莱路,蓬莱仙阁都归咱们管。

1948年,淄川解放了,

淄川县改成了淄博市属淄川区,

一直延续到今天。

不管历史咋沿革,

淄川的锦绣山河山川地貌却依然。

说淄川,老百姓,不陌生;

提《聊斋》,大家更有亲切感。

《聊斋》的作者名叫蒲松龄,

蒲松龄故里就在俺淄川,

世界短篇小说堪称王,

一部《聊斋》天下传。

淄川区自然人文景观底蕴厚,

历史古城有着丰富文化深内涵,

同志们一定感兴趣,

好,我领着大家去看看。

脚下看,我们走的是六龙桥,

始建于明朝万历四十三年。

当时的知县是王知和,

体察民情也算勤廉,

那一年,淄川有六人金榜题名中了举,

王知县,决定建桥作记念,

所以就取名六龙桥,

到现在,四百九十单七年。

前几年,区里拨款又重修,

六条青石雕龙活灵活现盘着桥拦杆 。

你往桥下看,

清澈的碧水映蓝天,

茂密水草藏仙鹤

一对对鸳鸯情侣追逐戏水玩。

往前看就是留仙湖,

服装城,高楼大厦巍然屹立

看岸边,垂柳花草水边悬。

这就是,有名的孝妇河,

博山区颜文姜神座下边是源泉。

颜文姜孝妇神话故事都知道,

在这里咱就不多谈。

走,前面这山叫黉山,

山顶上古庙金壁辉煌象宫殿。

据传说,玉皇大帝派碧霞元君来看这宝地,

狐仙姑负责后洞把着关,

可能是两人失职没看好,

有一砍柴的樵夫上了山,

见山半腰,堰上有个小石孔,

小孔里往外淌铜钱,

抠一抠,哗啦啦啦响声脆

一个一个滚不完,

原来这里通着“增福财神”的黄海钱库,

你说他运气有多么好吧(淄川人读ban)

樵夫甭提多高兴,

这一下很快家里成金山,

再不用砍柴和种田。

他恐怕别人知道了,

顺手捋一把万年蒿,

把钱孔结结实实堵了个严。

后来洞口再去拿,

谁料想怎么敲打也不淌钱。

原来是万年蒿作得怪,

要想淌钱得等一万年,

那樵夫也就傻了眼。

说真的,黉山底下真有宝,

蕴藏着稀土、铝土和煤炭。

俗话说:打开了黉山没了穷汉。

小日本看准这宝山,

掠夺资源采煤炭。

三五年五月三日黉山煤矿透了水,

日本人硬是封住井口不让抢險和救援,

我同胞535人活活葬身煤井下,

这就是侵略者的共荣和亲善!

我呸——

穿过山谷铁索桥,

来到了文化名山梓橦山。

山峦叠翠披晨光,

空气清新尘不染,

奇山异石林深密,

层层叠石抱神泉。

这就是鬼谷子文化发祥地,

仁人志士慕名拜师学艺来到梓童山。

战国时楚人鬼谷子,

鬼谷洞里讲学授徒传经典。

培养出不少杰出军事家、纵横家、外交家,

最突出是苏秦张仪孙膑和庞涓。

九五年在旧址上重建鬼谷祠,

题字就是咱山东人,

原国防部长迟浩田。

东汉的大儒郑康成,

也曾在这梓橦山后洞办书院,

当初学子有半千。

刘备、李诡祖、蒲松龄先后都曾在这里读过书,

虽然他们的简历表上没有写,

可老百姓一代一代都这么传。

郑公书院北边这就是王樵祠,

治平末年设置建。

那王樵是宋朝一个大孝子,

博览群书,四书五经知识渊博料事如神仙。

《游边》《安边》《靖边》三部兵书是他著,

有时间你可以打开网页多浏览。

公元九九九年契丹大军掠淄州,

父母及乡亲被掳掠下江南。

王樵怒冲冲拔剑去追赶,

无数次只身创敌营,

在战场与敌军苦周旋,

无奈寻亲亲没见,

父母亲被敌人*害在河边。

找不到尸骨痛彻心扉,

王樵用木刻双亲像,

为父母守孝六整年。

这就是王樵为国大忠为子大孝

感动了一代一代多少青年。

驱车飞进东山里,

转眼间登上了悬羊山。

古战场就在眼前现,

就好象回到了两千六百多年前。

这就是齐国时兵营城墙和战壕,

一场遭遇战这才引出了悬羊山。

那是公元前六百八十六年的事,

齐襄公不理朝政宫廷内乱自相残。

公子纠和公子小白他们两个人,

各自逃到鲁国莒国去避难,

公子无知将胞兄襄公给*害,

自封君齐国无主一片混乱,

莒国和鲁国分别护送两个公子,

都准备抢时间赶回临淄坐宝殿。

两军遭遇淄河灘,

公子纠将公子小白围困在芩山,

公子纠想这下可好了,

你小白就是插翅逃也难。

果不然,没几天人困马乏粮草断,

那战马连啃带嚼吃荒草

马脖鈴声响成片,

战鼓乱擂声无力,

公子纠想这回王位我稳把攥。

突然间,小白率兵从背面*过来,

鲁国兵溃不成军四处蹿,

鲁庄公无奈*死公子纠,

向齐国谢罪讨好立场变。

同志们问这是咋回事?

别着急,我给大家说根源。

公子小白和莒国护军被困芩山上,

忽有探子来报有一条小路在山东南。

公子小白一听心暗喜,

忽有一计上心间,

令士兵捉来山羊十几只,

一只只用绳全把后腿拴,

然后把羊吊树上,

前蹄下又把战鼓安,

羊前蹄乱蹬就敲鼓,

马嘶草就乱咬乱啃鈴声乱,

公子小白趁夜黑带领人马赶回临淄城

举行大典登吉坐了殿。

齐桓公由此成就霸业雄居战国七雄强盛国,

芩山也从此改名叫悬羊山。

我们再站在金鸡山上往下看,

似卧龙把淄河拦腰给斩断,

这就是上世纪70年代建的太河水库大坝,

库水是淄博最大的饮水源。

好大的水面明似镜,

镶嵌在群山绿树间。

别看水面这么平静,

水库下曾发生个震惊中外的太河惨案大事件。

修水库前库中央就是太河镇,

镇周围石砌城墙防守严,

这里是抗日根据地的交通枢纽,

两面山陡壁万刃形势險,

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我八路军经常活动在镇周边。

秦启龙是国民党的顽固派,

常破坏国共合作生事端,

他的部下王尚志强行进驻太河镇,

把我军通鲁南清河枢纽咽喉给切断,

一九三九年三月三十这一天,

我八路军护送六十二名干部分赴鲁南和延安,

到抗日军政学校去学习,

借路通过让他们提供方便。

当部队行至太河镇西面城墙下,

王尚志命令部下开了伏击战,

我八路军立即还击来突围,

无奈兵力悬殊损失惨,

只有五十九人脱險回部队,

二百一十一人壮烈牺牲在淄河灘。

*怒斥秦启龙,

制造磨擦专家无法无天。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这话就是当时谈,

对记者发表谈话严厉谴责,

太河惨案已经登载入《毛选》。

记念碑高高耸立在豹岩山,

走,咱过去瞻仰献上山花一束束,

也献上咱后人的敬仰和怀念。

沿淄河灘驱车一路下南,

眨眼间登天梯石阶上了马鞍山。

马鞍山因山巅形似马鞍而得名,

两面山,悬崖峭壁形势險,

谁要控制马鞍山,

谁就掌握主动权,

这里是通鲁南鲁中交通咽喉,

敌我在这里展开争夺战。

那是一九四二年十一月,

日伪军扫荡沂蒙折回路过马鞍山,

部队足有两千人,

机枪大炮荷枪实弹还有飞机在盘旋。

狗汉奸送信说山上建着八路军的弹药库,

鬼子和伪军立即停下要攻山。

其实是我部队干部伤员和家属只有三十多个人,

敌我双方兵力悬殊怎么战。

鬼子在周边的山头架上炮,

山下的村庄部队都住满,

十一月九日大清早,

发起攻击开了战,

在飞机大炮掩护下,

日伪军疯狂扑向马鞍山。

“巴沟”,“巴沟”,大盖枪枪声出山腰;

“哒哒哒”,机关枪枪声响连环;

“咕咚咚”,小钢炮声声响成片;

“轰隆隆”,敌机呼啸过山峦。

马鞍山刹那成了一片火海,

硝烟滚滚遮住了天。

山顶上王凤麟副团长来指挥,

弹药少战士更少

按兵不动机智沉着来迎战

吩咐同志们弹药石头准备好,

决不让敌人爬上山。

这时候,日伪军拥向石峰爬上台阶,

王指挥一声令下震山川:

“打!”

弹无虚发射敌顽,

日伪军伤亡惨重滚下山。

敌人十几次进攻都失败,

留下的尸体躺满山。

指挥官急得发了疯,

挥舞着指挥刀叽里呱啦乱叫唤,

带部下刚刚攻上南天门,

王凤麟“叭”一枪指挥官再也不动弹。

指挥官一死乱了套了,

敌人连滚带爬抱头蹿。

连日血战我守山将士大都壮烈牺牲,

弹尽粮绝山上石头也用完,

至死不能做俘虏,

剩下的几个同志趁着夜黑跳了悬崖,

浩气长存献出忠心赤胆保家园。

敌人被击斃二百多,

得到的只是一座空空山。

告诉大家跳悬崖两同志挂在树上脱了險,

他们是王德善和刘蕨兰。

这就是日后在山上建的记念碑,

碑文记录了这一段:

奇男儿守空山,屏将敌伪切断,

飞机大炮山可摇,英雄壮志不可撼……。

表现了我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气壮山河意志坚。

说到这里刚着累涟,

歇一会儿,我再给大家接着谈。

评述黄玉庆板话集《黄快板板话》

作者: 甘肃 /娄炳成 2016/6/3

黄玉庆老先生出生于我国古代文学大师蒲松龄故里,现年八十岁,师从现代著名作家、板话之父赵树理先生,从事板话创作六十余年,写作、发表、演出板话作品三千余篇,被誉为“当代蒲松龄”。以其辉煌业绩,把他定位为一代板话传人、当代板话大师,当之无愧!“中国板话之乡”山西省左权县已经搞了好几届盛大的板话比赛活动,也出版了板话作品汇集,但那是集体创作。据笔者多方查找,当代写作板话达六十余年、并连续出版个人板话作品集、字数超过百万者,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的黄玉庆老先生为全国第一人。黄玉庆老先生以其六十余年潜心板话创作的艺术实践、突出成就和杰出贡献,在当代文学艺术界树立了一个民间艺术家的光辉榜样,使其成为当代板话艺术创作领域名副其实的掌旗人。

黄玉庆老先生的板话集《黄快板板话》(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共30万字),只是他在改革开放之初至上个世纪末板话创作的一个小结(之前,他已经出版了长篇快板书《武松新传》,第三部板话专辑也即将付梓刊印),是他的所有板话作品总量的大约十分之一,而仅以此就可以看出,黄老先生为板话的传承、发展所做出的特殊贡献。这部板话作品集,从头至尾,用百姓言写百姓心,用家常话写邻里事,用淳朴话说大道理,用平民眼看新时代,用仁爱心警示官,用长者风教育人,用善意情提建议,用犀利笔鞭丑恶,大俗大雅,美不胜收,于笑谈之间,尽写时代风流,充满正能量,每篇都是宝贵的历史记录和艺术精品。

一、真实记录新时代

这部板话作品集的第二单元“创业颂歌篇”和第四单元“板话纪实篇”,涉及到改革开放、经济建设、民营创业、城市改造、工商金融、农村变化等等各个方面、各项领域 的作品达87篇之多,是全部作品集中分量最重的一部分,也是思想价值、社会价值、时代价值最高的一部分,忠实地记录了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给家乡各个方面带来的深刻变化,绘制了一幅大改革、大开放、大建设、大发展的壮丽画卷。

在“创业颂歌篇”的首篇《山东新星集团创业颂》里,作者用了14个页面,以板话为主,附带叙述,完整地记录、叙述、赞美了这个“声震齐鲁大地,誉满鲁中商城”的企业集团从白手起家,发展到资产数亿、下属十八个企业、员工由当初的七个人变为1500名以上、中途受灾、灾后克服种种困难重建的全部奋斗历程,三百多段板话句子,一气呵成,没有空话、大话、废话,没有一点枯燥感。如果不是作者深厚的创作功力,加之板话特有的艺术功能和魅力,此类题材是很难写好的。

在《一个“洋”字使北关发生巨变》这篇作品里,作者从“洋”字入手,大写特写了一个中外合资的村办企业集团的创业史、发展史。区、镇、村三级领导干部率先解放思想,走出国门,引进外资,发动群众,关注民生,科学管理,以建设小区的巨大成功,彻底改变了一个村子的落后面貌,融进了城市化的大潮流。接着,作者在下一篇写山川集团创业发展的历史时,把笔墨集中到了该集团董事长这个企业领头人的身上,以饱满的热情通过赞扬其创业精神、优秀品质、关心员工、吃苦耐劳、善于经营等,树立了一个新时代企业家可亲可敬的形象,从而间接地反映了该企业集团的企业精神和发展壮大的历程。

要致富,先修路。黄老先生写修路的板话作品有好几篇,其中,《铺发展基石 筑招商大道》比较特别。全篇首先描写大山深处,偏僻山村,因道路困难,肩挑驴驮,眼看山果腐烂,不能变成经济收入,山民盼望修路十分心切,以此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引出了家乡基础设施建设话题,区委区政府通过招商引资,通盘解决交通道路问题,多方努力,积极进取,最终形成了淄川三纵两横的公路建设新格局,把家乡热火朝天的公路大建设写得活灵活现,真实感人。

二、高唱人间正气歌

黄老先生以他的板话艺术创作,高唱正气之歌,树立社会新风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劝人向善,而是紧跟时代潮流,把握时代脉搏,呼吁人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劳动致富的好榜样,做人民满意的好公仆,做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他在《利用板话 激浊扬清》里写道:“千好万好不如群众说好,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在《民谣与即兴板话》里写道:“要想富,走正路,歪门邪道靠不住。”他说,我们凭劳动致富,就会“不怕公检法,不怕警车叫,吃饭吃得香,睡觉睡得好。”

在树正气,讲新风方面,黄老先生既面对老百姓,也面对领导层。他在《有感于官民之间》里称赞人民公仆要“坚持原则,不当软官;勤政为民,不当懒官;团结实干,不当散官;廉洁自律,不当贪官;有所作为,不当庸官;是非分明,不当昏官。”

“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环卫工人徐其友,“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他不惜以两百余段的板话去描写、讴歌徐其友的劳动模范事迹。他对优秀山村女教师刘俊、“全国人民满意的好法官”孙芙蓉的事迹,也给予了热烈的宣扬和赞美。

他在“说说唱唱篇”里以《说嫂嫂》为题写了五大段新词,其中,一个是农闲卖蒸包的瘦嫂嫂,一个是种园卖菜的胖嫂嫂,还有一个带头计划生育的不胖不瘦的嫂嫂,最后还有一个孝敬公婆的好嫂嫂,四位嫂嫂,形象不同,事迹不同,但都是“好嫂嫂”,他诙谐地总结道:“夸嫂嫂,学嫂嫂,哥哥们听了别发笑,改革开放新潮流,嫂嫂换上新风貌。”

三、鞭笞社会假恶丑

旗帜鲜明,立场坚定,用板话艺术形式揭露贪官,反对贪腐,是黄老先生板话作品的一大亮点。

黄老先生在他的《黄快板板话》“说说唱唱篇”里,写了一个叫作《贪官迷》的快板小段。作品不长,只有五十多句,但写得意味深长,令人笑破肚皮。他描写一个“贪官迷”死不瞑目,家人见他死后就是不闭眼睛,心里肯定有放不下的事情,但想着他生前已经把家里的诸事都安排得挺好,没有他放不下的牵挂,给他烧了“金锭美元”、“保镖小姐”、“轿车庄园”等等,还是不管用,死者的女儿百思不解,问道:“阳间有啥你有啥,别瞪着大眼光吓俺。不放心就让司机陪你去,恐怕不会有破绽。”“她这一说不要紧,司机一听不耐烦:去去去,你爹死还得拽上俺。……就给他烧顶乌纱帽,到阴间挂职带着衔,有权要啥啥都有,带东西晃眼找麻烦。”死者一听到给他烧乌纱帽,立马闭上了眼睛。这个故事写得非常传神,不但令人发笑,还令人发指,把留恋官位、官迷心窍的人揭露得体无完肤、鞭笞得痛快淋漓!

在另一个快板小段《扶贫致富》中,写了一个胆大妄为、敢贪污扶贫款的村官,他因文化水平低,在给上级的报告中错把“贫”字写成了“贪”字,不打自招,惊动了检察院。故事很短,篇幅不长,却像喜剧小品一般,让读者看了喷饭,收到了寓教于乐、爆丑于乐、惩恶于乐的效果。

对于领导干部下基层大吃大喝的问题,他写了《封嘴从你们这里开始》,板话不长,却有正反两面,表扬新班子改变作风,批评大吃大喝现象,两相对比,最后总结道:“要想彻底反腐败,就得先从上头来,只要上边风气正,一层一层不敢歪,人民江山更牢固,国泰民安乐开怀。”

他的另一篇“漫话”《谈讲真话、讲实话》,针对有的干部虚报产值、捞取政绩的现象,针对骗上瞒下的现象,针对不讲真话实话的现象,他写道:“上头要,下头造,很多数字不可靠,上头要得紧,下头造不准,上头要得慢,下头造着看。”先说事情,再用板话进行批评,引人入胜,发挥了板话艺术的长项,避免了干巴说理。

四、关注民生在心头

黄老先生退休前虽当过区图书馆馆长,也不过是一个“小吏”,退休之后,仍担任政协常委或委员,但他的身份还是一介平民。无论作为政协组织里的一员,还是作为民间艺术家,他始终以平民的眼光,以平民的心态,看待民生,关注民生,体会民生,以他的高龄所积淀的几个时代的丰富经历,以过去对比今天,以历史对比现代,用他所掌握的板话一技之长,真实地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民生出现的深刻变化。

市场建设尤其是市场管理,直接关系到民生。黄老先生在他的“板话纪实篇”里以《市场管理确实难》为题目,给市场管理人员写道:“市管难,市管难,市场管好确实难。懒汉子干不了,好汉子又不干。卖主多是当地人,低头不见抬头见。……一靠平时常疏导,二靠制度来规范。管谁都是一样待,注意自律要清廉。市管还得靠群众,养成习惯就好管。”语重心长,有理解,有表扬,有要求。

市管难,城管同样难,城市管理也直接关系到民生。一提到城管,老百姓就骂声一片。黄老先生通过接触城管人员,认真了解他们的工作、思想和困难,体谅说他们“上边压,下边骂,执法人员坐了蜡。”对他们的事迹非常感动,写了百句板话,激励他们,支持他们,对他们的成绩给予了称赞,也对他们提出了殷切的期望。

物价是民众最关心的问题,直接关系着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和生活水平。黄老先生的视角也关注到这件大事上。他在《写给淄川区物价局》的板话作品里写道:“有人把物价比作天平,一头托着企业,一头托着百姓。有人把物价比作杠杆,事业的发展,就靠它来调控。物价关系到事业兴衰,物价关系到国计民生。物价连着千家万户,物价关系到人民内心的阴晴。我们的事业需要发展,人民的负担又要减轻,这一对立的矛盾,要靠科学的价位平衡。”老先生对物价在社会发展与解决民生中的地位、作用、利害关系等的认识上,其高度、深度,一点也不亚于物价管理人员。

土地管理仍然事关民生,甚至事关后代,以及百年千秋。黄老先生在《赞淄川“土地爷”》中写道:“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就是有限的这些土地,保护我们的土地,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管理就得靠土地爷,土地爷就得尽责尽职。”这不是大话,不是官话,是老百姓通俗的大白话,但它所讲述的道理却极为深刻,甚至振聋发聩!在这段长篇板话里,他写到了家乡政府对土地的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并寄语:“管好土地就是我们的天职”!

五、板话说书相结合

把板话与说书结合在一起的文体,早在我国北宋年间就已经出现了。在明代洪楩编印的《清平山堂话本》卷二里,收录的北宋人创作的《张子房慕道记》和《快嘴李翠莲记》两篇古代小说,就是这种文体的代表性作品。它以“入话”、叙述性的“说书”语言和板话体“诗歌”三部分组成,以说书人的口吻,讲述一个比较完整的故事,生动活泼,引人入胜。

黄玉庆老先生的《黄快板板话》,其中有一多半的作品,是把板话与说书这两种艺术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浑然一体,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原来,这些作品都是上世纪九十年代,他应邀在淄博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台直播板话的原稿,是根据电台直播特点和听众交流需要,而特意创作的系列作品。拜读黄老的几十篇此类作品,的确让人感到是在听他娓娓讲说,有声有色,幽默诙谐,挠人痒穴,听着听着,就渐入佳境,不由得会心会意,窃笑不止,拍手称快。

他在“漫话”首篇《我与板话》的开篇语中写道:“有的同志见到了我就半开玩笑地说,你是赵树理笔下的李有才。我说,咱不敢当,论学历弄了个初中毕业,自修人文函授弄了个所谓大专。所谓大专就是当今学历很时兴,文凭到处拣。”出口就逗人乐,接着写道,“报纸上报道了一则消息:司令员怒烧文凭。披露的是交上钱,来了书还没念,文凭先寄来了。”紧接着就用讽刺大跃进年代放卫星的板话进一步阐释道:“干干干,冲冲冲,三天扫完盲,五天考高中,七天成了大学生。”

他在《名片的启示》开头写道:“当今社会官如牛毛,名片盛行,所谓官并非组织考察任命之官,而是人人都可以自封官衔,无须任何手续任何单位批准。”短短一句话,就有很强的吸引力,迫使你心里痒痒,急着想听他继续讲下去。他还写了一篇《用板话汇报》,用诙谐幽默板话给领导汇报工作,是黄老先生的一大发明,他享有绝对的专利权,用这种方式汇报工作,非他莫属。

​六、民间口语特点

黄玉庆老先生的板话集《黄快板板话》,语言特色十分鲜明,已经形成了他自己的独特风格,既使把他的板话作品插花放在其他人的同类作品当中,也能分辨出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黄老先生的板话作品中可以看出,他所使用的语言,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艺术语言,是从老百姓的口头语言中提炼出来的精华,是鲜活的民间语言,是真正的人民大众的语言,是当代国人男女老幼都能够听懂、能够接受、能够理解、喜闻乐见的语言。然而,它既是山东淄博一带地道的“土话”,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散发着浓郁的泥土芳香,却又是黄氏的专属语言,带着黄老先生独有的个性特征;它既是山东流行的名吃“煎饼”,却又是黄氏亲手做的“煎饼”,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想要假冒都难以做到。

黄老的板话语言很直白。他说自己的田园生活时写道:“出北门,往西看,张博路西是菜园,有韭菜,有大蒜,菠菜芹菜一大片。说菜园,道菜园,菜园村名不虚传,祖祖辈辈都种菜,来客吃菜不犯难。”

黄老的板话语言很幽默。当时财政局前来了解图书馆的情况时,黄老眉头一皱,脱口便说:“旧城改造馆拆掉,众神游离难归庙。新馆何时能落成,屈指长叹期渺渺。”他给上世纪个别公务员画像说:“手里拿着大哥大,腚下坐着桑塔纳,腰里挂着PP机,怀里搂着十七八。”

黄老的板话语言很精辟。他讽刺某些所谓的公仆时写道:“工资不高,胜似富豪,摆设高档,新房几套,宗旨忘掉,伸手光捞。”他写某些贪官的异常心态行为时说:“一反腐败心就跳,听说审判就尿尿,晚上不敢走黑道,平常就怕警车叫。”

黄老的板话语言很形象。他写农村的过去是:“早晨汤,中午糠,晚上稀粥照月亮。不要饭,就逃荒,一年四季破衣裳。”他讽刺裙带关系:“父子室,夫妻科,亲家办公桌对桌,外甥泡茶舅舅喝,孙子开车爷爷坐。”

黄老的板话语言很生动。他说改革开放以前的坐车情况是:“中央首长坐飞艇,省里领导两头平,市区一级帆布篷,乡镇就坐一三零,村级坐着嘣嘣嘣,平民百姓两腿行。”而今是:“百姓也能坐飞艇,平民常坐两头平,货车不准再进城,出门打的最流行。”

黄老的板话语言很实在。他写农村基金会:“改革开放二十年,群众手头有了钱。有钱从不舍得花,一分一厘来积攒。十个一毛凑一块,十个一块凑十元。嘴里不吃肚里挪,忙忙碌碌靠勤俭。日子越过越红火,扒扒入入往上攀。”

此外,黄老先生的板话句式,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以及长短句,最长的句子有十六字之多,但以七言为主;不论何种句式,完全根据作品所要反映的内容需要来决定,看似随意,却很有章法,潇洒自如,游刃有余。不管是什么句式,都读来朗朗上口,如同行云流水,不卡壳,不拗口,有板有眼,节奏感很强,达到了生动的语言与灵活的句式的完美结合。

七、国宝应当受珍视

笔者认为,对于黄老先生本人及其板话作品,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为过。以黄玉庆老先生六十余年孜孜不倦从事板话艺术创作的履历和他三千余篇的优秀板话作品,对国家、对社会、对文坛所做出的极大贡献,“一代板话传人、当代板话大师”的称号和荣誉,非他莫属!黄玉庆老先生的创作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艺术成就值得我们总结,作品价值值得我们肯定。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信息传递方式的不断更新,各种社会活动节奏的加快,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无论城乡,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精神需求和审美情趣也相应的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因此,板话表演、传播、与观众互动的外部条件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人民群众对于曲艺娱乐节目的接受和欣赏,已经趋向于电视或其他网络媒体,就连年节晚会的高峰期也不例外。因此,板话逐渐离开了田间地头、乡村舞台,不再与观众面对面、非常直接的互动交流,而是以崭新的姿态走进了网络,走进了博园,以文字写作、阅读欣赏、信息交流的方式生存、传播和发展。

当代板话进入网络媒体之后,由过去的“听觉艺术”变成了现在的“视觉艺术”。因而,在仍旧保持着口语化的基础上,已经突破了它固有的口口相传的局限性,不断提高自身的品位和档次,更加注重文字写作的优美,使其文字修辞、章法结构更加严谨、规范,更加符合新的审美需求;在继续发挥叙事特长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散文的议论和诗歌的抒情成分,使板话的艺术表现形式更为大众化,更加丰富多彩,更为网民所喜欢。

当代板话关注社会生活的视角愈来愈广阔,注重议论国是,关注民生,讴歌正气,鞭挞丑恶,涉及到了其他文学体裁不能或不便涉及的深刻的社会内容和重大主题。当代板话的创作者主动干预社会生活,努力推动社会进步,依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独特感爱,通过认真创作的艺术作品,更具思想意义和社会价值。

黄玉庆老先生作为一个从事板话创作达六十余年的民间艺术家,一位耄耋老人,不仅在几年前就已经认识到了上述问题,而且还与时俱进,身体力行,让人帮助他学会了电脑写作,并以博客的形式在网络上传播交流自己的板话作品和写作经验,指导他的徒弟和板话爱好者写作,的确值得我们称赞和崇敬!

“板话”是赵树理先生命名的,从《李有才板话》开始至今,由于年限不远,加之极左时代的种种干扰,文学艺术界,曲艺界,对板话的评论、研究重视程度远远不够,作品评论和学术研究文章还不多见。尤其在当今文艺传播方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曲艺艺术处于低谷状态的情况下,探讨、研究黄玉庆老先生的板话艺术创作和他的板话作品,意义重大。对于黄玉庆老先生“一代板话传人、当代板话大师”的认同问题,对于板话这一独特的艺术创作形式如何科学定义的问题,以及板话在当代曲艺界的地位作用、今后如何传承发展等问题,还有待于专家、学者们来进一步探讨、研究,做出大量的具有实际意义的工作。

一般来说,老年人大都有“三高”。我总结黄老先生有“六高”:人品高尚;理想高远;板话高人;语言高妙;作品高超;年龄高寿。最后,祝黄老先生再攀板话艺术新高峰!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