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民船坞到太阳岛

从平民船坞到太阳岛

首页休闲益智小淘气尼古拉安卓版更新时间:2024-06-17

带着垂钓的鱼杆

带着露营的篷帐

我们来到了太阳岛上

小伙们背上六弦琴

姑娘们换好了游泳装

猎手们忘不了心爱的猎枪......

一曲《太阳岛上》,生动地勾勒出了哈尔滨之夏日图景。

每逢周末,一家人带上足够的食物,早早地来太阳岛岛上散步、戏水、划船、拉手风琴……累了便在地上铺一块塑料布,摆上面包、红肠、大绿棒子啤酒,席地而坐,把酒临风。

这样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把哈尔滨这座城市的浪漫气质体现得淋漓尽致,也是很多人的美好的记忆。

实际上那时候还没有太阳岛公园(2005年成立),人们去太阳岛主要是大坝、江心岛和极乐村,也就是青年之家。

现在太阳岛公园,当年是江北岸深处长满塔头垫子的一大片湿地。近些年,随着太阳岛公园的逐步建设和开放,老太阳岛渐渐淡出人们视野。外地人只知道太阳岛公园,只有老哈才会回想起那心里永远萦怀的地方。

极乐村

极乐村位于太阳岛围堤内西北角的现公园区域内,是由俄国人“佐朵夫”(音译)于1916年在江北修建的最早的公园。

1926年前后,极乐村卖给蒋介三等5个中国*。又建起10多座欧式建筑,夏季租给俄国人使用。

当时,这个地方只有30多户中国居民种菜、养牛。

1941年,扩建极乐村,曾经改名为“清风乡”。

极乐村现存最早的建筑就是青年之家塔楼。

青年之家

青年之家“塔楼”建造于1920年。原为东正教小教堂,典型欧式建筑风格。

这里的房屋,露台,凉亭,石头小路在蓝天.白云. 绿树的掩映下,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似一个仙境中的世外桃源。

在塔楼的两侧,伴依着两栋很长的俄式房屋,红屋顶,半圆式窗台,木制门楼上爬满了青藤。

那时候不管是中国人还是俄国人,去江北野游,都是去青年之家。人们喜欢那片浓密的树林,喜欢堤坝下的细沙,也喜欢那漂亮的塔楼。在沙地上,取出啤酒、红肠和汽水,一个浪漫的假日就开始了……

青年之家,是特殊历史时期留给哈尔滨的特殊财富和宝贵的历史遗产。

六十年代,青年之家的建筑物大都被拆毁。

平民船坞

100多年前,太阳岛这里还是一片荒芜。实际上,那时候还不叫太阳岛,名字叫平民船坞。为什么这样说?

旧时平民船坞

因为中东铁路桥是单向行驶设计,所以在距离哈尔滨火车站5.2公里的地方,建立了一个中东铁路的会让站。

松花江“老江桥”

建站之初名为石当站,后改名为船坞站,松北站。1899年哈尔滨中东铁路开始铺设轨道,其中就有这一路段。

石当站为四等车站,办理旅客乘降,不办理托运业务。

平民船坞就是这个时期建成的,在这里沿江辟建了全长1500余米的当时哈尔滨最大的船坞。

也就是说,今天的太阳岛(堤围区部分)在1932年以前叫“平民船坞”,不叫太阳岛。

江心岛

1932年以前的“太阳岛”,并不是现在江北岸边太阳岛辖区,而只是松花江中现如今太阳岛东西两个轮渡码头,其所对江中的那个长着柳树丛的扁长形沙滩,也是后来被称作江心岛的地方。

当时的“太阳岛”,是一处不引人注意的光秃秃的无名小岛。自1898年中俄开冶合资修筑中东铁路以后后,俄国人纷纷涌进哈尔滨,夏季里便来到这个沙摊上洗浴戏水、纳涼,做日光浴。

“太阳岛”虽好,但当初也只不过是松花江中的一个面积约4平方公里的扁长形沙滩。

船坞成了太阳岛

1932年8月,由于松花江水泛滥成灾,一下子将那个小小的“太阳岛”冲掉了四分之三。

可以说,“太阳岛”这个名称是被1932年的那一场大洪水冲”到平民船坞岸上来的。

20世纪20年代中国北京政府接管了哈尔滨的市政管理权以后,把‘贫民船坞”改称为“平民船坞”。后来随着平民船坞的不断繁荣,船坞一带也成为人们休闲生活的场所。

由于“平民船坞景色宜人,所以越来越多的各国侨民到东平原和前岗地区修建度假别墅,沿江避暑、野浴、商业等服务设施也随之相继建成。

当时形成的浴场主要有太阳岛浴场、十字岛浴场和极乐村浴场。

游人纷纷涌上了平民船坞,大量的商亭、店铺开始在这里安家落户,自然而然地,平民船坞的旧称也就被“太阳岛”取代了。而原来的“太阳岛”残骸则被人们称为“江心岛”。

浪漫的太阳岛

1898年,中东铁路修建至哈尔滨,大量俄罗斯人涌入哈尔滨。彼时的太阳岛灌木丛生,十分幽静,宛若一处远离城市喧嚣的“世外桃园”。

许多俄罗斯的青年男女热衷于来到这里,江风习习,树影斑驳,年轻人的恋爱在这里也得到了迅速的升温。

在1929年出版的《滨江尘嚣录》里,曾这样描写太阳岛:“夏季酷热,侨俄男女争往沐浴,皆精于泅游之处,间有在水中停二三分钟者,其习俗之男女,多扬水为戏,可为快事。自远望之,千百之头,隐隐浮沉上下,犹鸭鹅等水禽之捕食者焉。每浴数十分钟,即登岸仰卧沙洲之上,以应阳光。”

逐渐这里发展成为盛夏季节游人,游泳避暑的旅游胜地,而野餐、野游、野浴的“三野”风情也由此流传下来,甚至一直影响着如今哈尔滨人的生活习惯。

到了冬季,人拉的冰爬犁是当时出入太阳岛最便捷的交通工具,乘坐在冰爬犁上前往太阳岛度假不仅是当时最时尚的事,更是乘坐者身份的一种象征。

随着平民船坞的不断繁荣,这一带也成为了人们休闲生活的场所。格外优美的自然风光引得许多人前来观赏,一些俄国人在这建起不少俄式别墅。现在这些别墅被完整地保留下来,成为此处最为显眼的标志。

那个时代,这些俄罗斯木屋,多半集中在江边的商业区。一般都是独门小院,院里种花草树木。

房屋是用圆木镶嵌垒起来的,外面抹上泥灰,叫“木刻棱”。

在太阳岛这里还保存着这种建筑,它们是美观与实用的结合,结构和谐,装饰精美,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也失去往日的光鲜,不免透出一丝丝落寞与孤独。

走进小屋,窗帘都是以十字绣或白线钩织成的。陈设与摆件,也几乎与俄国侨民之家大同小异。房门是用铜钉皮革或者铁皮包上的。这些从二三十年代延续下来的房屋内饰,在当时完全缺乏房屋装修概念的中国,无论在中原与江南,实际上都是鲜见的。

这些漂亮的小木屋成了人们享受乡村宁静安逸生活的休闲度假之所,逐渐成为了城市居民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

俄罗斯人的一个传统习惯,每到一地都要修筑教堂。太阳岛上原有二个东正教堂,一个是青年之家的塔楼,另一个原址位于哈尔滨江北岸太阳岛的临江街东端,始建于1923年,落成于1928年,毁于1970年。

东正教同时进入哈尔滨。太阳岛出现了当时第一家教堂———圣·尼古拉教堂。居住在岛上的俄国人举行婚礼、洗礼、葬礼,过圣诞节等都在这个尼古拉大教堂举行。

教堂建筑面积236平方米,砖瓦结构,欧式风格,是一座俄罗斯东正教教堂,堪称太阳岛上的明珠。

1970年,先是发生了不明原因的火灾,教堂毁于火灾,而后被清理了残存的建筑物。

在美丽的太阳岛上,若论另一个著名的地标当属米尼阿久尔西餐厅,“米尼阿久尔”是俄语音译,意为“精美的艺术品”,也就是后来的太阳岛餐厅。

太阳岛江上餐厅是一座俄罗斯式全木结构的二层小楼,建筑式样独特,从江面望去,就像坐落在水上的一艘轮船,是哈尔滨早年著名景点之一。

餐厅m外观酷似一艘大型客轮,里面能容纳200人同时用餐。

当年米尼阿久尔餐厅所在位置是太阳岛最繁华的地方,休闲度假的游人乘游艇、游轮在这里登上太阳岛,在餐厅里临窗就能看到岛堤跳台上年青人勇敢的跳水运动,这是当时哈尔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遗憾的是,上世纪九十年代,这座船型“木头餐厅”毁于一场大火。

2008年大顶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完工以后,哈尔滨段的松花江水面上升了三米左右,于是昔日的“太阳岛”遗址~江心岛”,就这样在人们的视野中消失了。

从船坞到太阳岛,从“太阳岛”到江心岛,这段往事随着时间流逝已经很少被人提起了,但是“大水冲来的太阳岛”却成为哈尔滨最璀璨的明珠之一。

百年沧桑,往事如烟,

虽然时光不再,

太阳岛却永远伫立在那里,

和我们一同前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