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mu丨文
前两天网上看到几段视频,流传挺广的。大概是穿着红衬衫的西装大哥在跳舞机机台上疯狂尬舞,引得路人频频围观。
网上有人吐槽这是桐生一马在炫舞技,看着像那么回事。
作为日本黑帮题材的游戏,《如龙》系列发展了这么多年,可探索的地图虽然并不是特别“开放”,但是现实里该有的各种娱乐设施倒是一应俱全——像《如龙0》里有桌球、迪斯科、保龄球、卡拉OK、各种扑克……
自然还有跳舞机这种日本特色的东西。
这可能是最好COS的角色,又是最贴切游戏的场景了。
脚底下星星点点的机台,我记得叫《Dance Rush》。当然,今天不是要来聊桐生一马COS怎么样,而是想讲一个宅男因为跳舞机改变人生的故事。
日本有个电视综艺叫《跟拍去你家》(家、ついて行ってイイですか?),节目很有意思,微博上也有字幕组会进行汉化搬运。
内容大概是记者(兼摄影师)在末班车开走后的地铁站外,随机搭讪男女,表示愿意帮忙报销打车费,并询问是否可以让他跟着回对方家里,进行简短的拍摄采访。
毕竟大半夜还在外面忙活的,谁还没有点故事呢?通过家中装潢和摆设(特别是冰箱里的食物),与一番家长里短的闲聊,人的生活习惯、人生轨迹等等就这么在镜头逐渐明晰起来。
你会发现,这个节目的特点就是感觉非常真实,像小型的人性纪录片一样,看尽人生百态,最后总是能挖掘出普通人深层的内心世界。当然,我不否认会有后期剪辑美化的部分。
前段时间,制作组偶遇了一个钟爱跳舞机的游戏宅,21年时间不间断地练习着。因为跳舞机,他不仅交到了很多现实里的朋友,而且从一个不擅言语的社恐游戏宅,逐渐成为能在人前自信演讲的靠谱社会人。
很励志,又跟游戏搭边,这段切片在街机圈子里流传很广。(感兴趣可以网上搜“生草字幕组”,找到211201的烤肉视频。)
当事人叫 本田浩二,他自称叫「コウジP」,P是Producer制作人的意思。圈子里一般叫他「DDR-KOJI」,以下简称KOJI桑。
这天夜里他正带着一身疲惫,刚从秋叶原的游戏厅准备回家,结果路上偶遇《跟拍去你家》节目组的亲切搭讪,得知来意后,爽快地答应了跟拍的请求。
一进门,节目组就看到在玄关摆放着的好几双鞋子。
据说这些都是跳舞机要用的,平时穿什么鞋子跳都有讲究,会根据游戏厅设备环境不同,经常备换调整。
东京寸土寸金,KOJI桑在日暮里站附近的租房只有1室,房龄13年,总计9张榻榻米的大小(差不多15平),每月房租91000日元(5000RMB左右)。
小小的房间略显拥挤,显示器旁堆满了大大小小各个年代的游戏机,从PS2到XBox 360,甚至是世嘉的Dreamcast,一看就是标准的游戏宅。
“纸片人老婆”好好地躺在了床上。
跳舞机的跳舞毯则被收纳在角落,随时可以取出。
因为家里难得来客人,让本就狭窄的空间更不便于高难度的快速动作展示。KOJI桑打开了电脑,展示了一段自己在游戏厅的动作录屏。
视频里出现的跳舞机游戏是“DDR”,最早是1998年科乐美推出的舞蹈街机游戏,全名叫《Dance Dance Revolution》,国内叫《热舞革命》。
玩法很简单,屏幕里会有上下左右4个箭头陆续出现,看准时机用脚踩地上相应的方向。视频里的脚步很快,快到让人产生跳舞机“烫脚”的错觉。
事实上,国内也曾有一段时间非常流行跳舞毯,不过游戏本身和DDR没啥关系。
如果你是8090后,听到瑞典微笑姐妹组合《Butterfly》那一声“阿姨压一压”时,可能会撕开童年里那段被七色灯球和起伏鼓点环绕的午后记忆。
这首歌曾在全国各大舞厅广泛播放,也一度被DDR收录成为可玩音乐曲目(现在应该已经没了)。往音乐APP逛一逛,留言区简直就是大型童年追忆现场……
“嘿,我当年小学儿童节跳的就是这个舞”“对对对,我上幼儿园时放的就是这个”
扯远了……回到《跟拍去你家》节目本身。
KOJI桑说,自己因为经常要发力,小腿上锻炼出了坚实肌肉。手臂因为要支撑身体,所以肩膀和手臂也非常健壮。
很难想象这是个纯纯的游戏宅能拥有的健硕身躯。
紧接着节目组跟拍了一圈厨房情况,让屏幕前的观众确信“果然还是宅啊”,而不是专业运动员假扮的之后,开始转入正题,聊起他的跳舞机生涯。
KOJI桑今年36岁,从15岁开始接触跳舞机。算了算时间,恰逢是2000年世纪之交,正处于俱乐部和迪斯科文化复古返潮的时期。
这里BB姬要插入介绍下时代背景。
(图:2000年,大阪市北区茶屋町,游戏厅DDR机台跳舞的年轻人,出自《朝日新聞社》)
(图:2000年,日本仙台市某游戏中心)
我们都知道,日本战后经济发展迅速,80年代曾经历过一段泡沫经济时期,一直到90年代股市崩盘,房价*,接下来通常被称作“失去的XX年”。
到2000年左右,KONAMI推出了一系列模仿现实舞厅的街机游戏,比如下落式音游《Beatmania》,特点是旁边有2个碟,可以模仿DJ搓碟,反响相当好。
(标题:《又是跳舞,又是DJ,在游戏里绽放“俱乐部文化”的花朵?》)
DDR作为跳舞机类型游戏的始祖,也吸引了许多“害羞而腼腆”的年轻人。游戏鼓励身体活动,在游戏厅的公共空间里——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边玩边表演,营造了一种独特的社交场景。
每个玩家都把这一平米当作彰显自己的舞台,用着令路人眼花缭乱的方式,拼命挥洒着青春的汗水。当时KONAMI业务经理面对自家街机音游的巨大成功,评论说:“我认为我们(KONAMI)给了年轻人一个表达自己的地方。”
年轻人走上街头,重新接触俱乐部文化,这可不得了,被日本媒体视为景气的“好兆头”而大肆报道,结果么……
(标题:《不景气怎么办?跳舞吧——游戏中心发生“异变”》)
KOJI桑就是跟着这股潮流爱上的跳舞机。因为表兄提了一句“这游戏好像很流行啊?”而意外上了DDR的贼船,没想到一去就是21年。
最沉迷的时候,他会专门乘坐电车跑到关西一些24小时营业的游戏厅,在那里泡上20小时,跳到精疲力尽为止,一天可能要花上5000日元。
聊到为什么会喜欢上DDR。
果然还是因为跳的多,越来越熟练,自己的进步能清晰地反应在分数上,能够明显感受到自己的成长,从内心会感受到喜悦。
日本的NicoNico弹幕视频网上有一段KOJI桑的整活视频。
一个带着马的头套的人,背对着屏幕,在街机厅的DDR机器上熟练地玩一些难度最高的曲目,吸引了相当多的路人围观。
旁边还有小孩子不断在打气:“马儿,刚八雷(加油)!”这时视频里的弹幕也齐齐飘过。
这是KOJI桑第一次在网上出圈。
顺带提醒下,业余爱好者千万不要轻易模仿他的动作,因为马的头套让视野极差,很容易摔倒。整个过程还要背身,上下左右颠倒,需要足够好的技术和茫茫多时间的练习背版。
因为技术高超,早先他曾被邀请参加过一档《Game Wave》的节目,在电视镜头前进行现场展示。
KOJI桑感叹,当时自己还是个腼腆的男孩,面对主持人“好厉害”的连声夸奖,在镜头紧张的话都说不出来,只是一味的点头傻笑,没有好好接上话。
他坦白自己之前是个社恐,不擅长在人前讲话。中学高中读的也都是男校,直到在麦当劳打工的时候,第一次和陌生女性主动对上话。
心里真的很紧张。比起和其他人一起玩,其实更喜欢一个人憋在家里打游戏,所以父母也经常会对他少年时期的“社恐宅男”行为发火。
人们进行社交行为的情况一般有两种,一种是自愿的,一种是被迫的。前者就是我们说的社交牛逼症,后者印象里就经常和“宅”挂钩。
彼时,人们对宅男的认识不够充分,就算是在动漫大国的日本,也会跟自闭、单身、家里蹲、不擅言语……这些消极层面的印象挂钩。
当然,“宅”没有老婆是真的,没有朋友却是假的。一直到KOJI桑上了大学,因为接触跳舞机的关系,逐渐开始参加全国性质的大赛。
这个过程中交到了很多朋友,也去过了各种各样的地方,生活被游戏彻底改变,告别了过去怯懦的自己。
有了这些话题后,父母也终于慢慢理解自家的儿子,不介意KOJI桑的宅兴趣。更重要的是,游戏带给他自信。
“初出茅庐刚成为社会人,开始实习的时候,有时要在人前做演讲,但一想到自己都玩跳舞机这么多年了,和那个比起来也没什么了。”
没想到演讲最后意外的顺畅,果然变了很多啊,KOJI桑试着回忆,“可以说多亏了跳舞机,才有了现在的自己也不为过。”
节目尾声,聊到自己会跳到什么时候,答案很显然,“等什么时候体力跟不上,脚再也跳不动吧。”
有时候我真的很佩服这些……能够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啊。
跳舞机、街机音游,对很多人来说或许太过遥远。不过想起来,前两天BB姬编辑部内部聊起AVG文字游戏,大家现在节奏很快,很多时候没有耐心去品读这些长文本的作品。
或者说太过功利主义。就像……你现在让我去投入几百几千小时练习技巧,甚至一天泡在街机厅里就玩跳舞机,不说体力,光是精神上就完全支撑不住。第一反应会是:“哎啊,这么多时间拿来做点什么不好,都够我玩好几款游戏了。”
但转念一想,我又为什么不把玩游戏的时间,换成看电影、看电视剧,或者看书之类的提升自己的兴趣上,而不是游戏这种看似“浪费时间”的事情?于是对功利主义者来说,这个问题似乎看不到终点的迹象。
(节目的嘉宾评价)
而像KOJI桑那般,能从一项事情中寻找到乐趣,并持之以恒的人,反倒是极艰难、也是极其令人佩服的。
这是真正找到自己人生箭头的男人。
-END-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