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张航迹图见证使命担当!读懂一群雷达兵的“辩证法”

万张航迹图见证使命担当!读懂一群雷达兵的“辩证法”

首页战争策略荣耀战舰之怒海争霸更新时间:2024-07-30

万张航迹图见证使命担当

■空军报记者 高迪

一站,10年,万张图。

这是一群海岛雷达兵用忠诚与坚守、拼搏与奋斗,标注出的价值计量,描绘出的使命担当。

图,是东部战区空军某雷达站战备值班保存的航迹图。航迹图,对雷达兵来说再平常不过。但当记者看到摞起来有一人多高、铺展开能占满整个篮球场的航迹图,还是受到极大震撼。

第一张图,起笔于10年前。在方位距离线上,星星点点的目标,代表了一些不怀好意的外方飞机,在我们“家门口”窥视;10年之后,以红色笔迹标注的我方战机,航迹越发密集,已然成为画面的主色调。

图上各种颜色的点和线,密密麻麻的数与字,见证着转型发展的潮起潮落。该雷达站官兵恰似乘风破浪的弄潮儿,在使命的图表上,绘出了高分答卷。

一张张航迹图,宛如一段时光的一个个剖面,记录着这片海空的风云变幻,记录着官兵们的枕戈待旦、忠诚守望。

一双双明亮的“眼睛”,警惕地巡视着万里海空,也瞩望着更壮阔更深远的时空——从现在起,距离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还有不到4年时间。时间不等人!必须争分夺秒、快马加鞭,与时代竞速、向胜战冲锋。

这几年,该站党支部聚焦使命任务,带领官兵迈开加快学习强能、加速体系赋能的步伐。深夜的学习室、训练室仍有人埋头钻研;每次战斗值班,各方舱都有新手跟班见学;他们定期组织“学研战”活动,拿出绘制的航迹图,研讨空情态势,分享值班心得。

从一座方舱到另一座方舱,从一个阵地到另一个阵地,记者透过他们练兵备战的匆匆步伐,感受着一线官兵投身强军实践的澎湃激情,眺望着转型大潮的风起云涌。

读懂一群雷达兵的“辩证法”

■空军报记者 高迪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林文贵 通讯员 安博达 李继龙

东部战区空军某雷达站官兵奔赴战位。黄军 摄

远与近

看得越远,离胜利就越近,离祖国离使命也就越近

这里,距离首都很远。从北京出发,需要换乘飞机、高铁、汽车,再乘船才能抵达东部战区空军某雷达站。

这里,距离大海很近。他们将涵盖该站所处地理位置及周边海域、岛礁的地图,刻印在荣誉室里。一眼望去,从该站到远海,仅咫尺之遥。

上岛以来,官兵们擦亮了“千里眼”,依靠装备的更新、数据的积累和不懈的努力,不断突破探测的精准度,拓展预警的距离,穿透迷雾洞悉战场的能力越来越强。

看得越远,离胜利就越近。这是雷达技师裴超洲的“辩证法”。他说:“把我们放在这里的意义,就是让‘千里眼’看得更远、辨得更清。”

裴超洲是该站首批登岛人之一。当了20多年雷达技师的他,忘不了当年随机动分队到达这里时的境遇——

几部雷达,几间石头房,一片荒地,就是雷达站初创时的全部家底。在满地砂石、野草丛生、阵地起伏不平的营地,双脚是唯一能抵达所有角落的“交通工具”。偏远、荒芜、艰苦,共同构成了雷达站官兵的奋斗底色。

和裴超洲同一批上岛的电源技师彭鸣安,回忆起那段白手起家的日子颇为自豪。他告诉记者,战友们都很能吃苦,没淡水,他们自己打井取水;没市电,他们从驻岛渔村拉电;没有路,他们找来石头,徒手修路。“自己家装修都没费这么大劲。”有官兵忍不住调侃道。

然而谈及自己血缘和亲情意义上的家,这群人又沉默了。

“感觉孩子跟电影里的一样,刚出生就长大了。”谈起家庭,裴超洲心里发酸,他说,回忆儿子出生成长的轨迹,要靠家属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完成亲情的拼图。

老家在山西的下士刘子涵,是该站离家最远的兵。他告诉记者,休假往返要跨越大半个中国,每次都对祖国辽阔的疆域感慨良久。

同亲人隔得很远的这群人,和祖国时刻心连着心。

采访中,有好几名战友都向记者提到一处对他们来说意义非凡的地方。那是另一座岛礁,上面立着刻有“中国·领海基点”字样的石碑。“在那里,你能感受到自己离祖国是那样近,离使命是那样近”。

记者心生向往,计划乘船前往。然而一连几日大风,搁置了出航计划。记者只能通过大家的讲述,在心中“触摸”那座石碑。一名军士告诉记者,今年“七一”,该站党员再次站到领海基点石碑前,开展专题党日活动。

“即使前方是怒海,四周是狂浪,但一想到背靠的祖国,便不自觉地挺直了腰杆。”裴超洲说。

“如果战争来临,我们就顶在这里,誓死捍卫领空、守卫和平!”炊事员郭世奇说。

“宣誓的时候,我喊得特别大声,想把声音传得越远越好,告诉所有人,这里有我们守护!”文书李晨阳,在那一天光荣加入党组织。

“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攥紧右拳,庄严宣誓,大家高声宣誓时,感觉血往上涌,心底却感到无比踏实。

誓言铿锵,涛声阵阵。其实,在那样空旷的环境中,人的声音传不了太远。然而,这群人相信,那一声声发自肺腑的吼声,靠着心与心的共鸣可以传得足够远。

小与大

当能力足够强大时,很大的事也会变成很小的事

“誓擒敌方寸之间,必决胜千里之外。”这句令记者印象深刻的话,摘自该站原创的一段赋。

方寸荧屏如何决胜?记者来到雷达方舱一探究竟。

雷达屏幕上,海量信息呈现。空情数据规律跳动,回波信号星罗棋布,航迹线条纵横延伸。与小小荧屏相对的,是一片广袤的空域,信号撒向空天,加载成海量空情。

该站很多人对担负的超量任务早已习以为常,谈及此话题都显得云淡风轻。那年,电源技师彭鸣安去内陆某雷达站见学,才知道自己所在站担负的空情量是兄弟部队的数倍,“没想到,我们这个小点这么重要”。

此言非虚。从高空俯瞰,这个岛只是茫茫碧波中的一个小点。打开地图软件,它是被一望无际的蔚蓝所包围的几个像素。但在采访中,记者越发觉得,身处小点的这群雷达兵,心里却装着星辰大海,脑中的“雷达天线”始终面向军事斗争准备的最前沿。

他们看到了什么?这几年,战机编队前出、战舰劈波斩浪,作战体系越来越完备和强大。这让该站官兵进一步认识到,雷达站是体系小点,更是信息节点,也是战略支点,不能看轻了、看小了。

他们想到了什么?现在,“小小操纵员连着司令员”这句话被赋予新的内涵。“雷达情报连着千军万马,每个人的能力甚至会影响整个战局。”刚来没多久的新人,也能够看到自己在体系中的作用、能力上的价值。

他们在做些什么?记者在下士陈佳逊随身带着的笔记本上,找到了答案。笔记本是通过单放考核后站里奖励他的,扉页上有他用英文写给自己的一句话:永争第一。

如果说一线是地理方位,那么“第一”则是能力坐标,即使只是一名年轻的00后操纵员,也懂得小岗位与大责任的辩证,参透小点位与大能力的统一。

助理工程师小陈是这个站的新人。维护过多型雷达的他,习惯从装备的角度审视能力的变化。

小陈告诉记者:“现在,雷达装备快速迭代、操作功能越发强大。不能快速形成与新任务适配的新能力,就玩不转新装备、扛不起新使命。”

能力是任务的支撑,数据是能力的表征。近年来,该站依托新装备的优越性能,绘制整理出各类目标航线千余种,总结形成多种战法训法,先后有多篇装备保障经验被专业期刊发表,编纂的某型雷达战斗操作手册得到上级推广应用。

知晓了他们的任务强度,明白了他们的努力程度,也就找到了他们的底气所在,理解了他们的云淡风轻。

当一个团队不够强大时,很小的事就会变成很大的事;而当其足够强大时,很大的事就会变成很小的事。雷达站官兵用行动诠释的“大小辩证法”,关乎能力素质,关乎使命担当。

诚然,在国防和军队建设大棋局中,雷达站是“微小”的,但这里的官兵认得清“棋子”,更看得到“棋盘”,读得懂“棋局”,更悟得透“棋势”。如此看来,他们的视野和格局并不小。

正如基点与基点连接成领海基线,成为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屏障一样,正是这一个个小点上的官兵,胸怀“国之大者”,放眼“强军大势”,挺立前沿一线,才织就了一张张密网,网住未来战场的胜算。

静与动

在日积月累的“静”中,一点一点积累“动”的势能

早晨5时,大海已经醒来,近处的成片渔排与远处的几个岛礁遥相呼应,衬托着海上日出的安静祥和。

半个多世纪以来,小岛所面向的这片海域沉浸在安宁之中。随着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期,周边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像不知疲倦的海浪一般开始拍打冲击,在这片海域产生回声。

操纵班班长吴晓林清楚记得,7年前他刚上岛的时候,第一次进入方舱见学就让他热血冲顶——对照回波可以清楚判明双方飞机在空中对峙。这一充满火药味的细节,让他感觉自己“来对了”!

然而,无论形势再怎么严峻,这群人外表看上去也是安静地对着荧屏,记录参数,点击鼠标,传输信息……

但是,一个对军事稍微关注的人不会不清楚,在新军事革命加速推进的大背景之下,精确制导导弹可以定点清除高价值目标,无人机能轻松冲破封锁摧毁重装坦克,武器装备智能化、隐身化、无人化趋势更加明显,剧烈的变革就是这样快速且安静,残酷又冷血。如此看来,静也是一种力量。

对该站官兵来说,听觉上的相对安静和视觉上的绝对“嘈杂”,时常在他们的战位上构成对立且统一的战斗场景。

一个万籁俱寂的夜晚,屏幕上的回波信号多到一时数不清,密密麻麻的点和线构成了一幅抽象画。然而,异动就隐藏在数据织成的画布上。

高手过招,胜负在动静之间。随着键盘敲击、鼠标轻点,雷达工作模式瞬间切换,目标信号便像白纸上的几点隐形墨水,在这一时刻变得醒目。迅速判定、及时上报,一场看不见硝烟的战斗转瞬分出高下。

唯有以快应变,才能与周遭的激变保持相对静止。而对快的追求,体现在该站日常的方方面面。

炊事员郭世奇记得,那次转进战斗值班的警铃拉响时,他正给战友打菜,前一分钟手中的汤勺还在滴着汤,下一分钟整个食堂已经看不到人了。记者尝试从食堂跑步前往阵地,用时是该站官兵平均用时的两倍还多。

我们无法改变自然时间,但可以通过加速,改变相对时间。也许正是领悟了时间的辩证法,该站官兵在党支部的带领下加速学习,也因此产生了钻研新装备的“冲刺小组”。

新型雷达列装的那段日子,生产厂家的专家几乎每天都会接到助理工程师小陈的电话。从问性能参数到问操作要领,再到问工作原理,他恨不得“三步并成两步”。

一次被问得烦了,专家随口说道:“一口吃不成胖子,你们得慢慢来,先学操作保证值班就够了。”

“根本不够!”看似一句善意的“规劝”,却让小陈更着急了,“按部就班咱能跑得过对手?!”对方沉默半晌,随后说道:“你问吧,我们一定知无不言。”

新型雷达的天线静静地矗立着,像一个稳重的哨兵。该站官兵身上似乎也有这种气质,习惯安静地奋斗。

他们都有这样的觉悟:能多画一张航迹图就多画一张,能多跟一次战备值班就多跟一次;有机会多学一部装备,大家都踊跃报名,即使这次没轮到,也不会放弃持久的努力。

越是处在变革之中,就越需要沉下心来,保持定力,在日积月累的“静”中,一点一点积累“动”的势能。

几日的采访接近尾声,离岛前夜,记者登上这座海岛的最高处。

月光下的海岸线仿若一条银链,延伸向远方。夜阑人静,海风习习,浪涛声更是绵延不息。那一刻,记者生发感慨,在部队备战打仗的浪潮中,这个雷达站的官兵正如这一朵朵浪花搏击潮头,在相互碰撞激荡中,释放出不绝的能量。

挺立一线必须素质一流

■三级军士长 柳江

小小的雷达方舱,是我的战斗岗位;战备等级转进铃声,是我的战斗号角。

那天中午,铃声一响,我立刻抓起作训服,快步跑进方舱。调整雷达状态,手起键落,不一会儿,目标空情被捕获入网。

几年前,我从老单位调到这里。任务性质变了,监测目标变了,作战空间变了,唯一没变的,是我那颗好胜的心。

没想到,站里要求我重新跟班、重考单放。一开始,我不服气——在老单位,我可是响当当的训练尖子!

然而,当我跨进雷达方舱,看到屏幕上密密麻麻的回波信息量时,我才明白站里的良苦用心。在这里,日常需要处理的信息量是我之前岗位的好几倍!挺立一线必须具备一流素质。而我,还差得远。

“我们是空防安全的第一道关口,任务就是第一时间为上级提供最准确、最及时的情报!”班长的话掷地有声。“第一道关口”“第一时间”的理念,深深刻进了我的脑海。

为了尽快熟悉情况,我向老班长学基本操作,找技术骨干问装备原理,一有时间就研究航迹图,分析任务区域的目标活动特点。

单放考核的头一天晚上,我辗转反侧。说不清是紧张还是兴奋,我不停想象着自己走上战位为祖国守望空天的样子。

虽然做足了准备,但坐上操纵席的那一刻,我的心依旧狂跳不止。随着雷达基线一圈圈扫过,我紧盯屏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回波,手指熟练地键入目标属性等诸元。最终,我顺利通过考核,成为一名合格的战斗员。

如今,我在雷达操纵员这个岗位上已经战斗了10余年。说来也怪,本应对战斗值班早已习惯,我却仍感觉每一天都是全新的挑战。这些年,装备的科技含量不断增加,对我们操纵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加快战斗力生成,我和战友不断钻研装备性能,确保这双守望空天的“眼睛”看得越来越远、越来越清。

任务完成,值班室里“平时即战时,开机即打仗”的标语映入眼帘。是的,一线必须一流,岗位就是战位!我将始终擦亮“双眼”,用青春和热血为祖国的蓝天编织天网、守好空防。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林文贵整理)

本文刊于11月20日解放军报05版

来源: 解放军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