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收尽收,不漏一人

应收尽收,不漏一人

首页战争策略甩手大嘟嘟手游更新时间:2024-05-01

【武汉闯关系列报道】

武汉向新冠肺炎疫情发起总攻本报武汉一线报道组阳光总在风雨后。连续阴天小雨数日,武汉今天终于天空放晴。太阳一露头,春天的感觉就有了,对于向新冠肺炎疫情发起总攻的武汉来说,无疑是个好兆头。连日来,中央赴湖北指导组指导督导湖北省、武汉市刻不容缓依法采取果断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四类人员”分类集中管理措施,真正做到应收尽收、不漏一人。

网格排查,每天都在争分夺秒

2月8日早上6点半,天刚微亮,伴着一阵急促的闹铃声,武汉市江汉区民意街多闻社区*田霖从办公室的折叠床上迅速起身,抓紧去洗手间洗漱并换上工作服。紧张而又忙碌的一天又开始了。

发热患者筛查、指导分类隔离,是街道社区的重点工作。从1月23日开始,田霖和同事们就在办公室搭起了折叠床,在社区办公室24小时轮班接听电话,以便及时响应居民求助。

“需要把老伴儿送到医院,一会救护车就要到楼下了……”放下电话,田霖和社区安保员邹新民、网格员赵冰赶忙穿上防护服,戴上口罩、护目镜,赶到了社区居民张大爷家。

此时,张大爷已经基本处于昏迷状态。他们把老人从三楼背下来并抬上救护车后,才喘了口气。为了推进“应收尽收”,武汉市各街道社区正处于全员紧张工作状态。在多闻社区内,除田霖、邹新民等工作人员外,赵冰等8名社区网格员也积极上岗,在自己负责的片区内不分昼夜地协助入户排查、送菜送药。

“频繁地接打电话,手机经常热到发烫,随身还要带两个充电宝;忙到凌晨两三点才睡,期间还熬了四五个通宵。”田霖一边翻看手机通话记录一边对记者说道。

在筛查过程中,如果遇到居民发热情况,他们要将发热人员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初诊,并提出隔离建议;需送隔离点隔离的,上报街道协调护送专班负责护送;对于有救治需求的,与上级单位及时联系,根据床位情况安排入院治疗。

运送张大爷的救护车刚刚驶离,田霖就赶回社区办公室,让值班员在电子表格上做好实时登记。记者注意到,这份表格记录了社区所有“四类人员”情况,包括家庭住址、身体情况、病情发展变化等内容,并按发热程度标注红、黄、蓝、白四种颜色,以便精准掌握发热居民情况。

“我们叫它‘分色管理法’。通过电话、微信群、上门等方式全面排查登记,再根据每天上报情况及时修改完善。其中,红色代表发热严重,白色代表已没有发热症状……”话音未落,田霖手机又“嘟嘟”地响了起来。

“手机、座机同时响,每天都在连轴转。”9日中午,武汉市江岸区塔子湖街道华汇社区工作人员张莹正在电脑前快速敲击键盘,统计社区重点人群核酸检测情况报送表格。

“就在半小时前,社区有老两口来电话说,他们测完体温但眼花看不清温度计数字。于是,我们赶紧入户去做记录。”张莹沙哑声音里透着疲惫。

为了确保不漏一人,武汉正全力进行拉网式排查,不少社区工作人员每天满负荷工作。张莹在个人工作簿上这样写道:“每天平均处理130多个社区居民来电。”

电话联系、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和孤寡老人、为居民送医送药,电话一个挨一个,事情一件接着一件,人像陀螺一样地转。“吃一顿中午饭都要到微波炉热两三次。”

为了逐渐缓解基层街道社区工作压力,武汉市整合了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力量,以基层党支部为单位,化整为零,对口支援,先后组织市直机关党员干部、市属国企干部职工、市属高校教师职工,共计16739名干部职工,下沉到疫情较重的社区,统一编入街道社区工作队,协助开展“四类人员”集中隔离集中收治、全天候全覆盖全员排查、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和疫情防控知识宣传等工作,与街道社区干部一同奋战在疫情群防群控第一线。

让张莹等基层社区工作人员感觉欣慰的是,这两天居民对社区工作理解、配合了很多,甚至不少居民主动承担起本楼层“四类人员”情况观察、汇报等任务,“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应收尽收,志愿服务抗疫有成效

想要保质保量完成“四类人员”应收尽收的任务,前提是细致的摸底排查。想要在有限的时间进完成挨家挨户进行摸底就必须要增派人手。

“我们新洲区团委一共组织动员了2000余名青年志愿者参与到抗击疫情的各项工作中去。”共青团武汉市新洲区团委*王静说。

因为过年,人口流动变化大,除了本地常住居民可能外出,探亲回来的人也不少。包干包片,网格化管理,一层一层都将工作压实压细是最基层的保障。

“我们包的这个社区涉及2000多人,1500户左右。我们首先把社区分成7个网格。”王静说,一个社区工作人员加上一至两个志愿者,先进行‌‌全面的电话摸底排查。辖区人员体温高于37度3的,就派‌‌社区医生‌‌上门量体温。体温异常的上报街道安排车送去‌‌医院检查。‌‌经过筛查,普通感冒患者‌‌吃药,疑似患者送去隔离点,确诊的送医治疗,‌‌‌‌密切接触者可居家隔离,也可去隔离点隔离。‌‌

第一遍排查之后,社区每天的日常工作就是微信日报。志愿者给网格里的居民建了微信群,辖区居民要在群里就自己的健康状况每天汇报两次。有任何异常社区工作人员会第一时间给予送医收治处理。

“对于特殊时期的管理汇报制度,虽然很严格琐碎,但居民都非常配合。主要是因为,这事关百姓自己的健康。”王静说。

对于应收尽收的任务,王静比较乐观:“武汉市中心城区的人口密度比较高。但是对于我们新洲区而言,我们基本上做到了应收尽收。特别是在方舱医院建起来后,收治的速度很快。‌‌我们目前的方舱医院还有空床位。”

9日下午4时40分,张英的手机突然亮了一下。她拿出手机打开工作群看了一眼,马上开始打电话联系车辆。

“院长通知我们,新洲区人民医院首位达到国家检测标准的新冠肺炎治愈患者可以出院了。好难得有一个这么振奋的消息。我和医生护士们情绪都很激动。”张英开心地说。

张英原是武汉农村商业银行新洲支行团支部*,疫情发生后她在武汉市新洲区人民医院的120指挥部做起了志愿服务,任临时接线员工作。120接线员不仅要接听患者的救助电话,还负责沟通协调救护车等事宜。

“现在公共交通都中断了。有患者出院,我们也要安排医生车辆送其回家。”张英介绍说。

一个地区的疫情如何,从120的接线便能反映一二。应收尽收,不漏一人,最直观的反馈渠道就是120。

“从接线来看,这几天的情况也比之前好了不少。之前来电的主要是发热患者甚至是重症。但这几天以来都是一些疑似的轻症患者。况且,今天还有治愈出院的,我觉得我们这里应收尽收的任务完成得不错。”张英说。

贴近百姓,用时间追赶生命

不落一户、不漏一人是硬标准。但是,排查需要时间,而时间就是生命。

武汉江岸区天兴花园社区,在办公室里,老远就听到外面传来社区*张建文的“大嗓门”,“一定要挨家挨户排查!”话音刚落,只见他胳膊下夹着一堆表格,火急火燎地走进办公室,放下东西,洗完手,甩了甩手,把手机充上电,还没顾得上与记者打招呼,他的电话又响了,点开免提,一位正在隔离的居民打来电话,这个汉子语气柔和了许多:“别担心,我们知道情况,下午安排检测。”

“这几天,我们精神高度紧张,电话太多,就怕手机没有电,昨晚基本上没睡觉。”张建文一口气说出了社区的最新数据,把社区的3624户、7725人排查了一遍,发现了3位发烧的居民,已经向街道报送了信息,社区正在准备送往医院进一步检查。

如何确保排查效果?张建文说,我们社区有网格管理,就像“拉网”一样进行排查,今天还要再“拉”一次。“下沉干部又来了七八个人,太好了!全部都分到进度慢的组里面,加快速度。”2月9日,这个社区又进行一次全面的摸排。

下沉的干部大多来自市、区机关,无论之前在什么岗位工作,“我就是社区‘指挥员’,听我调度。”张建文底气十足地说,他集合所有社区工作人员和下沉干部兵分两路,一路是按照网格分成13个组、每个组4个人,入户排查但不进门;另外一路,通过电话和微信了解居民情况。

啃硬骨头不能光靠电话和微信。“我们还有9%的人联系不上,怎么办,我们必须挨家挨户走到,不管家里有没有人,上门排查必须到位。”他说,这其中有一半人不在家,在外地老家过年,另外一些上了年纪的老人,不太会用微信和电话。目前,他们的排查已经实现全覆盖。

到了下午5点半,所有的数据汇总完毕。张建文联系街道后,马上安排当天晚上轻症患者入住方舱医院进行治疗,对于病患的亲密接触者,社区干部挨个动员进行隔离。

安排妥当后,张建文打开手机,时间已是晚上十点半,赶紧回家,洗完热水澡,又开始打电话,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安排第二天送居民做核酸检测。“没办法,睡觉也就一两个小时,打个盹,早上起来又该来社区了。”他带着沙哑的嗓音说,工作间隙的时候他坐在椅子上都能睡着。

距离20公里以外,万松街青年社区*宋慧君正在忙碌。早上接完电话,5点就出家门,来到单位带着下沉干部进行排查,“现在情况改善了一些,有9位确诊病例,2人已经治愈出院了,还有1人马上就回来了。”

问及这几天的社区有什么变化?宋慧君很欣慰,情况有所改善,送诊的流程正在完善,轻症患者可以送到方舱医院进行治疗,但是社区工作不能放松。“我的手机号都向居民公布了,24小时开机,随时都能找到我。”宋慧君说。

为了防止有遗漏病例,有一个小插曲。社区工作人员在小区安装了临时小喇叭,循环播放宣传信息,还被居民们投诉了。后来社区干部又想了一个办法,白天拉着喇叭,边走边播放宣传信息。宋慧君介绍,社区的每个工作环节都必须非常细致。

“社区通过两条线开展工作。”宋慧君介绍,一条线是自上而下,疾控中心把核酸检查结果反馈过来,确诊之后,我们马上找到居民,对接入院治疗;另一条线是自下而上,通过社区排查,发现发热病人,社区给街道汇报,联系社区医院的发热门诊做相关检查,如果疑似,再去定点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今天社区排查出4位发热人员。“做了这么多天的工作,我们都快成为半个医生了。”她说。

跟随一位社区干部,记者来到一位居民家门口,隔着防盗门,住户递出了几张检查单。“淋巴细胞减低,胸部CT片子是呈毛玻璃状态,你还是要做一下核酸检查。”“必须要去吗?“你放心,我们来安排。”

“一旦发现确诊,我们就会一直跟踪。”宋慧君介绍,社区每天同患者和家人至少通一次电话,及时帮助解决他们家人生活上的困难,不仅解决居民的后顾之忧,也为了让他们安心隔离,最大程度切断传染源。

在采访快结束时,一辆货车开到了社区门口,“又来了一千斤蔬菜呀!太好了,先给困难群众进行配送,特别是居家的老人。”宋慧君对社区工作人员说。

“这段时间让我们感动的事太多了,不少在外工作的武汉朋友和爱心人士,给我们捐来了口罩和消毒液。武汉是我们的家,我们一定要把工作干好。”她说。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了解到,前段时间,有居民进入隔离点时担心生活不便,甚至对去方舱医院也存在一些顾虑,担心生活设施不便。这些,都需要社区工作人员给居民耐心地解释,随着设施的改善,居民们这样的顾虑逐步减少。

现在社区情况正在改善。但是社区工作压力没有减少,“今天武汉的天气不错,出了太阳,有居民想出来散步,我们还是要做好劝导工作。”张建文说。(本报武汉2月9日电)

(报道组成员:本报记者李盛明、章正、晋浩天、卢璐 光明网记者李政葳)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