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西米亚狂想曲》去年11月2日在美国公映后,影评人的看法就和观众的态度就南辕北辙:
影评人认为这部影片太过平实,完全不像一部关于摇滚明星的传记电影,烂番茄新鲜度也只有60%;
观众们却热血沸腾、趋之若鹜,还创下了音乐传记片在北美的最新票房纪录——成本5200万,获收9亿美元。
可能在影评家心里,佛莱迪·摩克瑞的传记必须离经叛道、惊世骇俗。
这与该片最早确定的主演萨莎·拜伦·科恩的想法完全一致,他认为该片应该拍成更写实的R级(限制级)。
但摩克瑞的老队友布莱恩·梅与罗杰·泰勒更想要一部与音乐有关的PG级别(普通级)的电影。
科恩因此推掉了片约。
如今,乐迷显然站在了乐队成员一边,认同这就是对他们摇滚之神最好的纪念——
相较于被媒体扒住不放的私生活和多年疾病缠身的折磨,音乐才是他的精神硬核。
这一次,全球各大奖项的评委都站在观众一边,影片拿到的奖项一双手脚数不完,包括4座奥斯卡小金人。
在中国,它更被乐迷顶礼膜拜,豆瓣评分高达8.7,评价人数超过15万,好于94%的传记片和音乐片。
摇滚乐……好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在上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摇滚是音乐世界的主宰,超级巨星的摇篮,也是无数畅销金曲的诞生地。
那时候,人们用磁带、CD、黑胶听歌,唱片销量随随便便一百万,乐队巡演一次能在路上走一年,现场永远像一口巨大的、烧开的热水锅,千万人一起雷霆万钧地呐喊、合唱、挥舞、哭泣、流汗……
作为史上最成功摇滚乐队之一的皇后乐队,正是出现在这段黄金时代。
《波西米亚狂想曲》是关于乐队已逝的灵魂主唱佛莱迪·摩克瑞的传记电影。
影片一开始就交待了佛莱迪在英国社会的边缘人身份:他是外表一眼就能被认出的亚裔。
因为一张脸处处遭白眼,使他对家庭缺乏认同感,为此连名字都改了。
同时他保守的家庭也对他艺术范儿的行为举止不太感冒,父亲更认为他就是个既无志向也无信仰的二流子。
但佛莱迪始终不管不顾地生活在对摇滚乐的狂热之中。
大学毕业后,他白天在机场做着无聊的工作,忍受旁人对他的奚落;晚上混迹于酒吧等声色场所,看别人摇滚,做自己的梦——
就在这里,他碰到了主唱刚好撂挑子的微笑乐队。
这支乐队在当时已经小有名气,加上三位老队员个个都是音乐奇才,所以佛莱迪的毛遂自荐遭到群嘲:
大家不认为一个上排多出四颗门牙的龅牙小子能唱出什么好听的歌。
结果,佛莱迪一张嘴大家全服了,所谓的“生理缺陷”使他可以横跨四个八度音阶。
他们还任由佛莱迪把乐队名字改为狂妄暧昧的“皇后”。
就算在摇滚世界里,佛莱迪的一切也很出圈:
他衣着华丽、举止妖娆,举止投足就是一个大写的“怪胎”。
他的嗓音如金如玉,创作思维天马行空,人人都知他是天才,但就算最有前瞻性的制作人也理解不了他疯子般的想法。
但最后总会证明:这个疯子是对的。
当佛莱迪写出摇滚歌剧《波西米亚狂想曲》,并千万遍地反复叠录,把母带磨成透明录出来的心血之作,却不被唱片公司接受。
除了曲风前卫,还因为当时的歌曲都是3分钟,这首歌却足足有6分钟。
很庆幸,在乐队成员以毁约相逼下,公司最终还是将之作为单曲发行了,成绩如下:
英国流行音乐排行榜蝉联九周冠军;
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英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歌曲”;
英国销量第三高的单曲——236万张;
20世纪面世的所有歌曲中网络流量最高的一首——至少16亿;
如今,它还成为佛莱迪传记电影的名字。
从此,佛莱迪率领皇后乐队冲出英国、冲进北美,成为雄霸全球的超级卡司。
专辑一出就是排行榜冠军,销量拿多白金如探囊取物,演唱会门票卖得恨不得把场地凭空扩出去两圈。
然而,他和亲如兄弟的乐队成员们也在无休止的巡演和纸醉金迷的生活中,渐渐生出嫌隙来。
佛莱迪在小人的怂恿下,为着400万美元的巨额报酬,决定出版个人专辑。
这个小人如果蝇般的男人,以爱他的名义,将佛莱迪圈禁在一团污糟糜烂中,与其他人彻底隔离,包括他这辈子惟一爱过的女人、惟一的挚友——玛莉·奥斯汀。
片中当玛莉冒着大雨、拖着孕肚终于找到被一堆人渣缠住、生活毫无希望的佛莱迪,问他为什么拒绝参加在温布利球场举行的“Live Aid”大型慈善摇滚演唱会,你也许会明白,为什么佛莱迪去世前会把大部分财产都留给了她——
她不仅一直深爱着他,而且从未放弃他,不遗余力地拉着他,直到他醒来:
至今玛莉依然和家人住在佛莱迪留给她的位于肯辛顿的家。
这场超级Live集结了全球最炙手可热的明星,包括迈克尔·杰克逊、麦当娜、保罗·麦卡特尼、U2、鲍勃·迪伦……
现场观众超过7万人、收视辗压奥运会,堪称摇滚乐史上最辉煌的时刻。
也是佛莱迪和皇后乐队如万顷烟花般轰然绽放、至尊至绚的时刻。
亦是这部传记电影最令人蚀骨销魂的时刻。
原样复建的温布利球场Live Aid的舞台,长达20分钟的演唱现场被完美再现,观众如同亲自参予了三十多年前那场惊地动地的伟大Live。
人人都说男主角拉米·马雷克在还原佛莱迪的舞台表演方面做的贼好,真的是贼好。
只是这种好,并不是靠模仿得来,而是靠研究佛莱迪本人的一切。
从外形来讲,就算化完妆两个人也没有很像,连块头和眼珠的颜色都明显不一样。
脱口秀主持人吉米·法伦曾当面对马雷克直言:
“我觉得你长得不像摩克瑞,换做是我,不会找你来演他。”
后来制片人决定把本片的重头戏——Live Aid选在第一天拍,公开说法是担心伦敦不靠谱的天气。
但马雷克认为他只是想通过这场戏来做一个决定:拍板开机!或者立马叫停!
结果当然是OK,毫不夸张地说,拉米·马雷克走进了佛莱迪·摩克瑞的灵魂:
用上嘴唇不动声色地努力包住龅牙的样子;
在被人骂是巴基斯坦小子时愤怒无奈的样子;
被自己写的歌感动到泪水盈盈的样子;
与人交往时再光鲜也藏不住害羞的样子;
在舞台上像孔雀般展开屏羽风*踱步的样子;
待到浴火重生,他直如一道闪电撕开尘世的阴霾,从天地间最桀骜不驯的一根刺,化为人世间最强的那道光……
这一切的热血沸腾,这鼓舞人心的力量,皆来自于马雷克本人疯子般的努力:
他花了数不清的时间进行形体和语言训练,Live Aid的录像更是看了上千遍,还特意学习弹钢琴。
他甚至一直戴着假牙说话、学习唱歌,电影中佛莱迪的声音,就是他本人、加拿大歌手马克•马尔泰勒和马雷克三人声音的混合。
就算影评人对这部电影再怎么褒贬不一,但没人对马雷克的表演有任何微词。
众口一词:“很难找到比马雷克更好的人选”,“他让你相信他就是佛莱迪”......
吉米·法伦看到影片中皇后乐队LiveAid的演出片段时,心甘情愿打了自己的脸:“这是从Live Aid现场演出剪出来的吗?”
因为这个角色,3年前才开始领衔主演的好莱坞少数族裔男演员拉米·马雷克,一举拿下奥斯卡影帝。
而他所致敬的这位史上最伟大的摇滚歌手,早在28年前已经逝世,年仅45岁。
临走之前,他不仅与家庭、队友、自已以及全世界的恶意和解,还幸运地没有看到摇滚乐孤独的今天。
而他更不会料到,他的元神会在三十年后,以一已之力在全球掀起一股摇滚热潮,证明它从未死去——
据说有的城市,电影院里上演了如现场演唱会般震撼人心的互动,很多人泣不成声。
我这里情形大不一样。
偏僻小城。首映当天。周五下午。
一场电影,总共几十个人。有大半是一个人来。
非常安静。大部分人默默用光了一包纸巾。
这是一场末路英雄缱绻又坚定的告别……
也是一个生命强者灵魂力量的终极爆发。
亦是一场谁都不愿醒来的繁华大梦。
如果没有知音,不如独自享受,包括片尾几分钟密密麻麻漫长的字幕。
这是来自中国乐迷的致敬——
献给一生对中国充满向往却始终未能成行的摇滚英雄,佛莱迪·摩克瑞。
(电影烂番茄编辑部:文姨)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