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做孩子才肯说:亲子之间的沟通密码

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怎么做孩子才肯说:亲子之间的沟通密码

首页动作格斗汉姆酷跑更新时间:2024-05-17
如何说 孩子才会听 怎么听 孩子才肯说:沟通密码

这本书的两位作者都是三个孩子的母亲,而且都被收录于美国名人录。全球已有20多万个亲子团队把这本书作为家长培训的教材,这本教材也被翻译成了30多种文字。

我们跟孩子的沟通存在五个常见的情景

以上五种状况每个人都会遇到,书中还有一些问答的环节,让我们很轻松就能学到办法。

理解孩子的感受

我们常常没有做到理解孩子的感受。

比如,孩子说:“爸爸,我小兔子的耳朵断了,我很难过。”当孩子讲这些话的时候,爸爸的回应可能是:“没关系,反正只是一只小兔子,不要紧,爸爸再给你买一只。”

忽略孩子的感受,会使得孩子不愿意跟父母沟通。他觉得反正爸爸总是无所谓,也不能理解他。

有一次,嘟嘟自己画游戏,他画得很认真,我说了一句“这有什么好玩的”。当我表达出来不知道为什么好玩的时候,他特别失望,说:“我觉得这很好玩,这是要用想象力玩的游戏。”

很多事,在大人看来真的不值一提,但对孩子来讲,真的是很重要的事情。他会哭、会难过、会觉得被忽略了,包括我们还容易说的“不要紧,没关系,这有什么了不起的”“你看你怎么这么小气”这样的话。这些都是对孩子感受的忽略。

孩子在学校时,老师批评了他,他觉得受了委屈、不高兴,大人却在孩子不需要给他建议的时候说:“你主动跟老师谈一谈不行吗?主动去解决这个问题。”

当你说这种话的时候,你说得对,但是没用!这种话会让孩子觉得两头受气,在学校里被老师“欺负”了,回到家跟你说,你还照样说他不对。那以后回家,他就不会再讲了。这种给建议,无助于沟通。

想正确地沟通,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当你能够耐下心来听,说一些“嗯”“哎哟”“真是”,有时候,几个词就够了。

当孩子说他的兔子的耳朵断了时,你可以说:“我知道兔子的耳朵断了让你觉得很难过。你很喜欢这只兔子,它的耳朵断了真的好可惜。”这就是说出孩子的感受。

当你说出这样的话时,孩子自然就会点头,愿意继续跟你聊下去,甚至他对兔子耳朵这件事本身已经不太在乎了,因为大人已经理解他了。

有一次,嘟嘟在楼下踢足球,还有一个小朋友跟他一起踢,我主动提出陪他们一起踢足球。当然,我比他们踢得好一点儿,我会控球、射门。

我觉得很愉快,可踢了一会儿,嘟嘟就哭了,他说:“我再也不跟你踢足球了。你还是让我自己玩吧。”那时候,他已经上一年级了。

我当时就觉得好笑,说:“爸爸陪你玩,咱们是在锻炼,跟爸爸这样强大的对手踢球,你不是能够进步吗?”

我是站在大人的角度在说服孩子,告诉他不要在乎这件事,大家锻炼锻炼玩一下,输赢没关系,况且爸爸的时间很难得。

但这并没有做到倾听,他更加愤怒、更加生气,哭得更伤心了。

这时候,我突然想到,我犯错了,我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我在碾轧他俩,他俩根本就踢不过我。

我赶紧蹲下来对他说:“是不是因为爸爸的介入让你们没法踢得很愉快?”

这就是找到他的感受。

他说:“对,就是。”

我说:“你是不是希望你们俩能够更多地踢球?”

他说:“我俩就没踢到过球,全被您踢了,我俩也赢不了。”

他俩本来踢球的玩法非常简单,就是两个人面对面,你朝我的门里踢,我朝你的门里踢,但他们俩玩得很开心,时常哈哈大笑。

所以,大人不能用自己的行为来替代孩子,不能用自己的判断来替代孩子的感觉。

当我说出并尊重了孩子的感受,嘟嘟马上就好了,还和我约定:“爸爸,以后咱们玩的时候,你要尊重我们,允许我们用自己的方法。”

我说:“可以,这没问题。”

这就是双方的沟通。最后,嘟嘟踢完球和我回家的时候是高高兴兴的。

孩子会非常感谢你的这种做法。

还是以兔子玩偶的耳朵断了为例,孩子说:“我兔子的耳朵断了,我很难过。”幻想的方式是说:“我敢担保,如果你是一个魔术师的话,一定会把它的耳朵给变出来。”或者说:“如果你有法力的话,你一定会让兔子的耳朵‘噌’的一下长出来。”

孩子是愿意幻想的,他哈哈大笑的时候,就说明他已经知道爸爸妈妈是理解自己的。

孩子喜欢拿着瓶子对嘴喝饮料,父母会觉得这样不雅观、不卫生。这时候,如果说“真难看,放下,没教养”,孩子是不舒服的。他潜意识里会觉得这件事很有意思,如果大人不在,他一定会继续这么做,因为越禁忌的事,他会越有兴趣

如果你制止他的时候说:“我知道对着瓶子喝水很痛快,但是爸爸担心这样做会滋生很多细菌,还会传染疾病。而且,这样做也不雅观,所以不要这样做。”

先去认同他的感受,理解他急于喝到饮料的心情或者渴望很痛快的感觉,再告诉他这样做的危险是什么,所以提议倒到杯子里喝,孩子就很容易配合。

我们来学习以下例子:

孩子很焦虑,明天要参加数学期末考试了。父母有三种说法。

只要说出这样的话,不用帮孩子解决这个问题,他就已经放松了。

孩子正在玩贵重的珍珠项链,父母有三种说法。

孩子用手抓意大利面,父母有三种说法。

让孩子与你合作

关于寻求合作,我们平时的误区是想让孩子听话,有四种常见的误区:指责、辱骂、威胁和命令。这些方式只会让孩子在当下配合你一下,他内心是抗拒的。叛逆起来还有可能连当下都不配合你,会故意跟你捣乱,因为他的情绪无法安置。

正确的方法是:

以上是寻求合作时的好方法。

我们举例子来理解一下。

孩子在你不希望他画画的地方画画。

父母说:“如果再让我看到你在客厅里画画,我就把它们都扔了!”我其实最听不得这样的话,类似的还有:“你要再不收拾,我把玩具全扔了。”

说这样话的父母觉得很有用,但扔一次他的东西,会给他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我们不该用威胁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还有的父母说:“你是怎么回事?知道除掉地毯上的颜料有多么麻烦吗?”这种指责也没法让孩子改变。

你可以告诉他:“在客厅画画会弄脏地毯,你可以在厨房或者自己的房间画,你自己做决定。”这就是给孩子提供一个选择,让孩子更容易配合你。


孩子跟你抱怨:“妈妈,你今天答应带我去买玩具的。你答应过,你又不去。”

孩子有了抱怨的情绪,这很正常。如果父母说“别抱怨”“现在不要烦我,过一会儿再说”,就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并且没有给他提出具体的要求。

你可以告诉他:“我希望你这样跟我说——妈妈今天可不可以带我去买玩具。”这种语言模式是需要我们教给孩子的。

嘟嘟半夜起来想喝水的时候,他会说:“爸爸,能不能麻烦你帮我倒杯水?”一个孩子说这样的话,父母的心都融化掉了。

所以,我立刻说:“没问题。”再困我都能立即去给他倒水。

在他很小的时候,我们就教过他跟大人说话不能用命令或者抱怨的语气,要学会用商量的语气。因为抱怨的语气大人听了也不高兴,商量代表着尊重。


孩子忘记给花浇水了,花枯了。

这时候,如果说“我下次再给你买花,给你买个塑料的”,这是用回避的方式在指责孩子

如果说:“你求我给你买那盆花,你现在让它自生自灭,是吗?”这是讽刺、挖苦

正确的说法:“你新买的花正在掉叶子。”

告诉他一个事实。描述事实,给提示,提供不同的选择,描述自己的感受,写便条,这些方法都是让孩子寻求合作的沟通方式和方法。

关于惩罚和奖赏

关于惩罚,很多父母会用体罚的方法,或者取消孩子看电视的资格。

用这样的方法对待孩子,孩子通常会产生三种状况。

我小时候就是这样,父母要求我不要做什么的时候,我不反抗,下次我就聪明一点儿,尽量不让父母知道。

他对自我的评价不断降低。当一个孩子对自我的评价不断降低,出现自卑情绪时,他成功和幸福的可能性都降低了。

所以,不要轻易用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孩子。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一文里曾经提到过,惩罚有两种,一种叫“直接后果”,一种叫“间接后果”。

最要命的是间接后果。

比如说,孩子打碎了一个瓶子,家长说不许看电视,可看电视和打碎瓶子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所以,当家长用这样的方法惩罚他的时候,家长让他学会的只是暴力手段。以后,他跟别人沟通的时候,就容易产生:你这件事不同意,那我在另外的事情上欺负你。这是因为父母用不讲理的方法跟孩子沟通,孩子就学会了跟别人用不讲理的方法沟通,他的人生将会困难重重。

更好的惩罚方法是什么?

比如,老师说孩子上课跟人打架。有的家长从学校回来就劈头盖脸地把孩子训一顿,甚至先揍一顿再说。

正确的方法是倾听,并且回应:“听说这件事后,我很担心,我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情况。”

孩子说:“他把我气得要命。”

孩子说自己气得要命的时候,家长应该如何回应?根据上文,我们学到了关于“理解孩子的感受”这部分知识。

家长不要说:“你怎么那么容易生气?你要跟同学和平相处。”

家长要说的是:“一定是把你气坏了,你才会跟他打架,对吗?”

孩子讲的过程中,有一个原则很重要,就是不要评论。只有家长不评论孩子,才能够鼓励孩子不断地表达。

如果家长忍不住说“你也太小心眼了,这有什么了不起的”,孩子的话就会打住了。

孩子把打架的经过讲出来后,家长可以总结一下:“我知道了,他随便翻你的东西,事先还不和你打招呼,所以让你变得很生气,你就跟他打了一架,对吗?”

孩子讲完之后,家长能准确地总结出来,孩子会觉得非常愉快,因为这代表着尊重。

“我听到你跟他打架,我真的吓了一跳。我特别害怕你和同学做出互相伤害的行为来,你能理解妈妈的担心吗?”

讲完自己的感受之后,再让孩子知道妈妈对这件事是担心的,是不赞成的,最后一起来做解决方案。

嘟嘟上学的时候,班里有个很强壮的孩子是嘟嘟的好朋友。但是,嘟嘟回家的时候,有时手上会带着伤,因为孩子间的打闹是容易没轻没重的。有一天,嘟嘟说上体育课的时候,这个同学坐在了他身上,嘟嘟的腰非常疼。我家的老人和保姆很担心、很心疼,也很生气,打算去找人家理论。

我就和嘟嘟聊天,问他到底是什么情况。嘟嘟讲了全过程。

讲的过程中,我没有给建议,因为只要给出评判,嘟嘟都会说不对、不是、没有。

我的办法就是倾听。听完了之后,我问他:“这事应该怎么办?你有什么想法?”

他说:“没办法,就这样吧。”

我说:“那你想不想解决这个问题?因为爸爸不希望你被伤害,你也不希望自己上学的时候被伤害,我们有什么办法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吗?”

我问他:“你能不能不跟他玩,离他远一点儿?”

嘟嘟说:“不行,我们俩还挺喜欢在一块儿玩的。”

我说:“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他努力地想,然后说:“如果我们能够集中精力干一些别的事,我们就会好一些。”结果就是,他们后来发明了一套游戏。

因为学校不允许带手机,他们就设计在纸上画游戏的方法来攒积分打怪。他们越来越愉快,不但不打架了,还成了联盟里的好朋友。

孩子其实是可以解决问题的,当家长邀请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的时候,家长把所有的方案(包括孩子提出的离谱的方案)都写下来和他讨论。

当孩子发现再离谱的建议都能被写下来时,他会觉得这是个非常有意思的游戏。我给成年人讲课也是如此。

有一次,我要求大家讨论“一根皮带在荒岛上到底有什么用”。有一个学员说把它扔到河里听个响,其他的学员就笑,准备批评他。我说“很好,把它写下来”。当这么奇怪的一个想法都能够被写下来时,很多人就愿意更积极地贡献想法了。

所以,我们鼓励孩子,和他们就会有很多的互动,写下很多的想法,再在所有的想法中选择怎样做能够解决问题。


关于正确赞赏孩子的方式,可以使用“二级反馈”的方法。

二级反馈就是在别人做对事时你要说“谢谢”,并且说为什么。一级反馈仅仅是表扬对方,没法使对方更有动力前进。很多孩子不喜欢听父母的表扬。

书里有一个案例:孩子投篮投了半天,终于投进去了。爸爸就说:“太棒了,了不起!”孩子反倒把篮球一丢,不玩了。

老爸想:怎么夸两句反倒不爱玩了?

青春期的孩子身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你一夸他,他就不做了。原因是这种评价似的赞赏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压力。

评价式的赞赏有这样的词:“孩子你真棒”“孩子你真了不起,你真是与众不同”“你太棒了”。孩子听了之后,觉得既然都已经这么好了,干吗还要做?再做,剩下的就都是挫折了

二级反馈是你一定要描述出你所看到的东西。

爸爸说:“我看到你一直在练习投篮,并且最后能够投进去,连着投中了三个球。我觉得你真的是进步了。”

我就是用这样的方法跟嘟嘟沟通的,来帮助他获得一个又一个正确的行为词语。他知道一个词的意思是什么,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学会并乐于去做这些正确的事。

有一次,嘟嘟掉了一颗牙。嘟嘟的奶奶就在微信上问:“宝贝疼不疼,要不要紧?真是受苦。”嘟嘟赶紧给奶奶回了语音,很淡定地说“没事儿,这是所有人都会经历的”。

孩子淡定的时候,爸爸应该做什么?

我说:“嘟嘟,你今天的回应真的很淡定。”用一个词来概括他的行为,孩子会理解原来淡定是这么回事。

嘟嘟在对别人表现出耐心的时候,我会说:“你今天跟小朋友相处愉快,因为你今天表现出了耐心。”

有一次,一位教育学的教授跟嘟嘟聊天,他蹲下来直视孩子的眼睛跟孩子说话。嘟嘟发现这个大教授这样跟自己说话,也就蹲了下来,还跟教授握着手说话。

教授说:“我没见过一个小孩儿会自己蹲下来跟我说话。”

嘟嘟觉得自己站着不礼貌。教授很感动,说这孩子特别有礼貌、懂事,也夸了他。

回来之后,我就对嘟嘟说:“你今天这个行为爸爸挺高兴的,因为你能够体会到礼貌,你照顾了别人的情绪。你蹲下来为了和别人平视,我觉得很好。”

让孩子知道他具体好在哪里,这种赞扬对孩子来说非常有用。孩子会特别乐于跟别人说“我是一个有礼貌的人”“我是一个有耐心的人”“我愿意做一个有自控力的人”。

在我家墙上,嘟嘟贴了一些东西,我们没有任何人要求他写日程表。有一天,我出差回家,发现二年级的嘟嘟自己写了一个日程表,写着每天三点半放学一直到晚上八点半睡觉之前这段时间怎样安排。他严格按照日程表来执行,有看电视的时间,有写作业的时间,有玩游戏的时间。

有的家长会要求孩子必须一回家就把作业写完。我倒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应该让孩子自己来掌握这个节奏

嘟嘟愿意自己掌握节奏。他既然从来没有落下作业,何必非得让孩子一定要按照大人的节奏来生活呢?

用情感引导的方法赞赏孩子,难点在于有时候父母的眼中总是看到孩子的缺点。我们对孩子的缺点很敏感,对优点反而马马虎虎放过去了。

我想提醒大家,即便孩子做了一些让你不那么满意的事,你也可以学会从中寻找孩子一些进步的地方。当你能够做到这一点的时候,孩子也会变得更加阳光和开心。

孩子总有可能做得不到位。

比如,孩子早起上学,还是晚了,但是他有没有努力?如果他努力的话,你就告诉他:“爸爸今天看到你已经很努力了。今天,咱们早起、吃饭、穿鞋,离开家的时间比昨天已经提前了10分钟。你已经真的在进步了,相信你肯定会做得更好。”

这就是看到了孩子进步的部分。当家长能够有这样一个心态去发现孩子的优点时,你就能发现孩子也会这样做。

嘟嘟的奶奶有一次说:“我现在老了,很多反应都不快了,没有年轻人反应得那么快了。奶奶很多事连你都不如,你都可以给奶奶上课了。”

嘟嘟说:“奶奶,你的生活经验可比我丰富得多,你在很多方面都比我们强。”

当孩子能够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时,证明家长之前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


处理愤怒的方法

愤怒是亲子沟通中的一个难点,最理想的状态是平和的教育。就是父母能够永远保持平和,遇到什么事都不生气,跟孩子好好谈。

但是,这很难做到,有时候真的会急。如果你真的急了,该怎么办?真的已经发飙了,该怎么办?这本书给了实用的一招,当然也是应急的招,特别逗,叫“快去逃命”。

有一个妈妈说“我真的气得不得了了”,儿童心理学家汉姆·吉诺特博士告诉她,在这种时候,你可以这样说:“我非常生气,非常非常生气,我要打人了!……所以,快跑!快去逃命!”

孩子一溜烟跑掉了。过了一会儿,孩子把头伸过来说:“妈妈,我现在可以回来了吗?”

妈妈说:“还不行,我还在生气,除非你想出办法,不要让妹妹再哭!”

孩子赶紧去哄他妹妹开心,在家里扮小丑,蹦蹦跳跳地让妹妹高兴。两个孩子很快地就玩在一块儿了,妈妈自然就不生气了。

在你愤怒的时候,你可以比较严厉,因为你生气了。你可以用一些词来表达,比如说“音量”“我的耳朵”“小心”。

明确地说出你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比如“我特别不喜欢你在餐桌上随便丢东西”“你拿食物乱扔别人,非常不礼貌”“我希望你有点儿餐桌礼仪”“好好吃饭”“不要拿食物玩耍”,你可以提出这样的要求。

如果有一种状况使你真的脾气爆发了,你揍了孩子,真的大喊大叫了,那么弥补的方法是这件事过去三五天后,你的情绪好转了,可以很认真地把孩子叫过来,说:“我想跟你谈一谈上个星期咱们在公园里发生的那件事。”

孩子可能敏感,不愿意谈,你可以说:“妈妈现在想起来也很后悔,妈妈不应该在那儿大喊大叫,我那样做是不对的。”当你开始讨论这件事情的时候,孩子的情绪马上就软化了。

这时候可以说:“咱们能不能想一个办法,以后尽量少发生这样的事,你有什么建议吗?”通过邀请孩子一块儿来商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来抚平孩子的伤口,尽可能减少伤口对孩子造成的伤害,有时候反倒能够让你和孩子建立更好的联结。

我爱人小时候很顽皮,有时候会被她爸爸揍,但她印象最深刻的场景是她爸爸给她涂药膏。爸爸说:“我打你,爸爸也很难过。”当然,能够不打是最好的,因为打的时候,孩子受到的惊恐的伤害一定是存在的。

分享这样一个原理给大家: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是和孩子建立情感交流的机会;孩子做对事的时候,是塑造孩子行为的机会。


这本书有一部分内容是家长问答,值得分享。

比如说,有一个孩子总是对家长说“不”,孩子2岁多,让他穿袜子就是一场战斗,应该怎么办?

作者认为跟一个2岁的孩子斗争是没有任何胜利可言的,战胜他了,也无所谓胜负。既然你改变不了他的思维,那就可以改变他的情绪

可以用有趣的方式来解决:把手放进这个袜子里,代表这个袜子说“不要把臭脚丫放在我里面,臭死啦,臭死啦”。一边说这样的话,一边帮他把袜子穿上。孩子可能会咯咯笑,觉得很好玩,因为孩子喜欢玩拟人化的游戏。把袜子当作一个会说话的对象,让孩子穿袜子,是一种沟通的方法。


有一个3岁的孩子,父母从来没有打过他,但是他经常会动手打别人,这是“小野兽们”都会有的问题。

每一个小孩儿在成长的过程中,两三岁都会有个暴力期

书中的建议是:你的任务就是不厌其烦地重复,要跟他讲“不要打人”“我不喜欢这样”“我不会让你打我了”,必须不断地制止他。


还有人问:“女儿总是哼哼唧唧,让我很抓狂,该怎么办?”

最没用的办法就是告诉她不许哼唧,否定孩子的感受。

有效的方法是分析原因,告诉她:“我听得出来,今天没给你买溜冰鞋让你很失望,我现在把它写进你的愿望清单里。”这就是去跟孩子确认情感,而不是指责。

但是,有的妈妈说:“你如果不好好说话,我完全帮不了你。”这种指责会带给孩子更大的压力,她会哼唧得更厉害,因为她不会表达。

你要通过安全鼓励,让她慢慢地表达出来。


关于撒谎的问题。

一个母亲问:“我看到儿子摔碎了客厅里的花瓶,但是当我问他的时候,他矢口否认。处理他撒谎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有的父母说:“我最讨厌别人撒谎,你这个小骗子,我亲眼看到你打碎的。”当说这样的话时,第一是没有接受孩子的情感,第二是对造成的伤害没有帮助

我们要知道撒谎的原理。一个孩子撒谎最重要的原因是恐惧,因此一个善于沟通的妈妈会说:“我看见你投球的时候把花瓶摔碎了。”

孩子说:“没有,不是我,我发誓不是我。”

他还在撒谎。妈妈说:“我知道你希望它没有发生,我很失望,我希望你想在客厅踢球的时候能够对自己说‘不’。现在,我们该怎么收拾这个残局呢?”

孩子说:“那我去拿扫帚。”

这种说法并没有指责孩子是一个骗子,而是说出了他内心的期望,他只是期望这件事没有发生过而已。

当大人理解了孩子说谎的动机的时候,其实是可以妥善地解决这个问题的。而且,当父母表现出了宽容,并且要求孩子加入探讨中来时,孩子也会更少地出现撒谎的状况。

这本书读起来很容易,希望大家通过学习,一起成为一个善于与孩子沟通的人,家庭的氛围就是通过能力的一步一步提升在建设的。希望大家都能够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给孩子一个幸福的童年。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