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中的“九天”概念

道教中的“九天”概念

首页角色扮演九天神霄界更新时间:2024-05-03

九天观念产生于先秦时期,战国末期,屈原所作《楚辞·离*》中有:“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萧登福将其解释为:“九天是指天圆而有九重(九层)”。在诞生的最初,九天只有一个单独的名称,其指代并不明确,可以笼统地理解为圣境。其具体内容,如名称、结构等均为后人增衍。

《吕氏春秋·有始》谓天有九野,且以星宿与其相配,并冠以名称,中央曰钧天、东方曰苍天、东北曰变天、北方曰玄天、西北曰幽天、西方曰颢天、西南曰朱天、南方曰炎天、东南曰阳天。”王逸注此曰:“九天谓中央八方也。”

汉代扬雄《太玄•太玄数》曰:“九天:一为中天,二为羡天,三为从天,四为更天,五为睟天,六为廓天,七为灭天,八为沈天,九为成天。”按由此可知中天为最下,成天为最上。

从《吕氏春秋》到《太玄》,可以看出,九天的概念逐渐转变为由下至上的层级结构,由平面转化至立体。

后世道教在吸收此了先秦“九天”概念的基础上对其做了宗教化的改造,使其具备了天界、神灵等含义。

约出于东晋南朝的早期上清派经典《上清高圣太上大道君洞真金元八景玉箓》中,继承了《吕氏春秋》的九天观,该书载:尔乃太上大道君,将游行乎九霄,眺神 于外天俱东行,诣郁悦那林昌玉台天;俱南行,诣高桃厉冲龙罗天;俱西行,诣碧落空歌余梨天;俱北行,诣摩坦娄于翳天;俱东北行,诣扶刀盖华浮罗天;俱东南行,诣具渭耶渠初默天;俱西南行,诣沖容育郁离沙天;俱西北行,诣单绿察宝轮法天;俱仰登弥梵罗台霄绝寥丘飞无云根之都玉清上天。这里可以看出九天是按螺旋方式上升的结构,为“天道左旋”的顺时针方向, 以东方为起点,中央为终点。

在道教各经典中,最早对九天中的各天进行命名的为东晋古灵宝经《九天生神章经》,该书继承了《太玄》的观点。后世道教天界结构中,也以《九天生神章》中的结构更为常见,书中提到的九天分别是:郁单无量天、 上上禅善无量寿天、梵监须延天、寂然兜述天、波罗尼密不骄乐天、洞元化应声 天、灵化梵辅天、高虚清明天、无想无结无爱天 。关于九天的名称,在不同经典中也有所不同。

在《太清玉册》《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等典籍中,认为天有“九天”“九重”“九霄”之说,每一重天都有天帝主宰、治理,分别为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太霄,其中最高一重为“神霄”。道教内的神霄派便是以最高一重的神霄为名,取其高远尊贵之意。

此外,九天还有一种说法,但不是道教中的主流。在《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卷二和卷三十中提到,四方各有九天的结构,即东、南、西、北四方,每方各九天,以此形成的三十六天结构,但此两卷经文对于四方各九天的命名完全不同。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