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意的“吃苦教育”对孩子是必须的吗?

刻意的“吃苦教育”对孩子是必须的吗?

首页冒险解谜暴走儿童更新时间:2024-05-09

资料图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是不少父母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每到寒暑假,一些家长会为孩子选择吃苦夏令营、训练营,或把孩子送到农村和贫困地区,体验与平时不一样的生活,希望他们能在艰苦的环境中直面挑战、磨炼意志,增强抗挫折能力。

近年来,“吃苦教育”走入人们的视野,虎妈鹰爸也时有出现,带着学龄前儿童暴走,或者迫使孩子在冰天雪地里脱掉外衣锻炼,可谓是“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经受一些磨砺,无疑是孩子成长的必修课。但是,是否让孩子集中接受直奔主题式的“吃苦教育”,社会舆论一直存在争议。那么,我们今天的“吃苦教育”该如何进行?

多数家长认可让孩子吃点“苦”

“我儿子今年小学毕业,从小家里条件比较好,有老人、有保姆,家务活根本用不着她插手,他的事情也总有人帮衬着,至今自理能力比较差,性格也比较娇气,遇到点小麻烦、小挫折就不高兴,有时我甚至觉得他不像个男孩子”,家长焦女士告诉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在焦女士看来,现在大多数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平时被家里人惯着,事事依赖,受不得一点委屈,遇到点困难就畏首畏尾,既缺乏各种生活技能,也没有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能力和勇气。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吃苦教育”不仅可行,而且十分必要。

宋女士也认为让孩子适当吃点苦是好事。“我女儿今年上大二,各种消费从来不将就,一个月3000元的生活费不够花,每到月底,就喊要‘吃土’了,无奈,我还得给予经济支持。有时提醒两句,就板着脸,甚至赌气。”宋女士说,要想让孩子走出安逸的生活圈,明白事理,能为他人着想、体谅父母,就应该让他们从小吃点苦,知道生活的不易,用自己的汗水、甚至是泪水克服困难,接受困境,才更容易适应各种环境。

对于当下的这种吃苦教育,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副研究员高政认为:“现在的孩子的确是忍耐力比较差,但是,‘吃苦教育’一定要把握度,让孩子有尊严地吃苦,其目的是树立珍惜感恩、勤俭节约的价值观。

前不久,2017年暑假,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问卷网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81.8%的受访者赞同父母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65.7%的受访者认为“吃苦教育”对孩子未来发展有很大帮助。受访者认为磨炼孩子的意志和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吃苦教育的主要收获。

“吃苦教育”不必“刻意”

从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结果来看,“吃苦教育”的主要方式是体验农村生活(64.0%)和野外拓展训练(52.5%),还有暑期打工(47.0%)、家庭劳动(43.5%)、贫困地区短期生活(41.6%)、参访革命老区(22.7%)等等。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也有受访者认为,这些所谓的“吃苦教育”未免“刻意”,把“吃苦教育”简单地理解为“饿其体肤”,这反而使“吃苦教育”多了一分矫情少了一分真诚。

如此“吃苦教育”,容易走极端,流于形式。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我们不能把吃苦简单地等同于吃糠咽菜,衣不蔽体。比如现在家家有空调,家长没有必要为了磨炼孩子的意志而让孩子汗流浃背地摇着大蒲扇。真正的苦是“苦其心志”、是如何强大自己的内心,比如,在孩子遇到考试成绩不理想、与同学产生矛盾等挫折时,家长如何适时加以引导和教育,帮其克服困难,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情绪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使他们调整心态、从容应对一些棘手事件。“吃苦教育”不是人为设置障碍,更不是将孩子的意愿弃之不顾任意施“虐”,而是不主动搬开“绊脚石”,让孩子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以此来磨砺意志,培养抗挫折力。

首都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田国秀说,“所谓让一个人去经历挫折,实际不是让他去经受那些不幸的事件,而是在现有的条件下让他能够逐渐地体会到自己能够拥有什么。现在孩子的吃苦,核心目的是培养抗挫折能力、顽强的意志力和战胜自我的能力,精神上的吃苦才是当代社会素质教育的重点。”

将“吃苦教育”融入日常生活

如何让孩子学会吃苦?其实,生活中的很多细节,都是对孩子进行“吃苦教育”的很好载体,因此,只要家长利用好这些细节,就能达到目的。比如,家里的居住环境优越,我们不必为了训练孩子的吃苦能力,刻意降低水准;但孩子参与野外等比较艰苦的活动,遇到各方面设备条件会比较差的状况时,父母应鼓励孩子接受,而不是要求外界来适应自己的习惯和需求。引导孩子从中意识到,不同环境中,物质条件存在差异,尽量调整自己去适应,在生活中吃点苦很正常,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有具备不怕苦的精神,一个人将来才能克服种种困难。这样,寓教育于日常生活中,就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和锻炼。

田国秀认为,现在一些家长把孩子在真实生活里原本应有的挫折给遮蔽了,反过来又人为地制造挫折,比如给孩子报“吃苦夏令营”之类的。其实,孩子在自然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挫折,成人没有必要再人为创设挫折教育场景。教育即生活,生活本身已经提供了很多素材。同时,家长要给予孩子精神上的支持,当孩子觉得父母在精神上给予足够的支持、足够的爱,他的抗挫折能力就会更强。

父母对待困境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吃苦精神。田国秀建议,父母最好能跟孩子共同经历一些挫折和苦难,让孩子体会到,遇到挫折时父母也要绞尽脑汁去面对。这个过程本身就是无声的教育,孩子自然会逐渐坚强起来,因为他看到了爸爸妈妈是怎么面对困难的。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家庭教育首席专家孙云晓认为,吃苦教育应该强调孩子的主动性,唤醒他们挑战自己、适应艰苦环境的意识,让他们在接受磨炼和挑战的同时,感受到美好和难忘,“吃苦教育”才有效果。

(来源:中国妇女报)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