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时让人发笑,有时令人恐惧,有时却让人掩卷沉思。
关注@不负人生优雅,为您讲述别具一格的历史军事故事。
“B桑”来了
“在高高的天空中,这些银色的十字型飞机通体闪着光芒,从云中飘然而出,它们的后面拖着尾迹,如同水母拖着透明的白色触须。”——日本小说家竹山道雄。
让人感到迷惑的是,刚刚开始对日本本土进行轰炸的时候,日本老百姓对这些B-29十分好奇、着迷,甚至是仰慕;只要这些飞机出现在头顶上,他们就会涌到街上,伸长了脖子盯着天空。
B桑来了
日本老百姓甚至喜欢讨论这些“可敬的访客”,居然还把“超级堡垒”称为“B桑”(“B先生”)。
但是冷酷的现实是,自从杜立特空袭后,东京的老百姓第一次有机会看到新闻报道和他们亲眼所见的事实有何差别——倒塌的住宅和建筑、燃烧的废墟,其间满是各种瓷器、衣服和榻榻米的垫子。幸存的人们仔细检查废墟,挖出他们的床铺、鞋子和锅碗瓢盆。难民们把他们仅剩的所有家当挑在肩上,或者向邻居兜售。
这个狭隘的岛国具有一种奇特的民族特性:当他们觉得自己不会受到攻击时,就一厢情愿地自认为坚不可摧;可是当B-29机群粗暴地摧毁了他们的安全幻梦后,日本人却会更多地去责怪他们的*,而非他们的敌人。
太平洋上的“超级堡垒”基地
其实美国人一直都承认,依靠原有的陆基多引擎轰炸机,空袭岛国日本要比袭击德国和意大利困难得多。日本列岛被一圈圈的外围群岛拱卫在中间;日本人早就把外围的岛链打造成了海上要塞,数十万作战经验的老兵驻守在这些岛上,许多岛屿还设有战斗机基地。
虽然战争已经进入了第个6个年头,日本本土的工业仍旧没有遭受过严重的袭击;即使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节节败退,战斗机和军舰损失惨重,无以为继;燃料储备日益匮乏,连飞行员训练的燃料都无法保证。可是直到1945年2月,东京还是完好无损——这会儿的柏林已经被炸成了一片废墟。
在美国人看来,摧毁日本战争工业能力的唯一手段,就是在距日本本土约1500英里范围内的岛屿上部署 一种新式超远程重型轰炸机。
1942年9月21日,第一架B-29原型机试飞,不到两年的时间后,航空史上最复杂的飞机就投入了量产。这架轰炸机堪称庞然大物,翼展长达141英尺(远远超过大多数德国轰炸机的两倍),最大装载重量超过13万磅,使得其前身——B-17“飞行堡垒”(翼展103英尺,装载重量5.4万磅)也相形见绌。
“超级空中堡垒”配有11名机组人员,比大多数型号的B-17还要多出一名;它的速度更快(最高时速365英里),载弹量更大(有效载荷是B-17的近两倍-10吨),作战半径极大(理论上可以达到3000英里,但是基本上也装不了几枚炸弹了)。
地面上是等待检修的发动机,通过努力,关岛地勤成功地让发动机工作寿命延长了三倍。
革命性的新式飞机却不好伺候,它极度依赖庞大的地面支持体系和后勤保障系统。要知道,一架B-29每小时的油耗可是1400-1800升!除此之外,这个大家伙安装了了四台赖特R-3350-23双气旋涡轮增压型发动机,配有一套新颖的自动计算和同步火控系统,还有新型的加压舱。这还没有包括其他如轮胎、机油等其他配件呢。
想要让这个毛病层出不穷的空中巨兽发挥战斗力,就必须依靠熟练的地勤人员,使用昂贵的配件,进行不间断的维护。
1944年8月,美军夺取了马里亚纳群岛——塞班岛、关岛和蒂尼安岛的地形适合建造大型的B-29飞行基地,而且最重要的是这里可以通过海运而非空运进行补给。
从这里出发的轰炸机已经将东京纳入了1500英里的作战半径以内了,而从中国基地起飞轰炸日本的“马特洪山计划”,因为后勤补给的极大难度,于1945年1月正式终止。
然而,马里亚纳群岛面临的困难同样令人生畏。虽然可以用货轮将燃油和补给物资从海路运过来,而不是像在中国那样,需要B-29自己装载着物资飞越喜马拉雅山脉(飞行十次运输的物资才够一次轰炸行动使用)。
是这仍旧是一条格外漫长的海上运输线——从旧金山开过来要航行5800英里——B-29轰炸机大队还不得不和其他数百支盟军部队争夺有限的船运和其他资源。
要想在距离美国本土近6000英里的几个岛屿上,为至少1000架“超级堡垒”轰炸机建设机场和地面支援设施,这可是个超级重活儿——每一支轰炸中队都需要两条平行的跑道,各长8500英尺,宽200英尺,还要有相邻配套的停机坪、滑行道和维护区。
1944年10月12日,第21轰炸机司令部的首任司令——“负鼠”汉塞尔,驾驶着一架名叫“约尔廷的约西号”的B-29轰炸机,首次降落在了塞班岛的伊斯利机场。
这是建成后的露天停机坪,如同密集的蜂巢。
按照计划,这个基地将在1944年底前接收180架飞机和1.2万人;但是现在这里没有军营,没有办公楼,也没有仓库。
计划要求岛上建设两条8500英尺长的平行跑道,以及80个硬化停机坪(沿滑行道铺设的停机区)。但汉塞尔将军发现这里只有一条7000英尺长的跑道,而且只有一部分铺设了硬化路面,另一条平行的跑道才刚刚铺好路基,跑道路面铺设还完全没有开始。
硬化停机坪只建成了40个,当第73轰炸联队的B-29机群在当月晚些时候飞来时,它们只能 两架飞机挤在一个停机坪上。航空燃油存储在停放在附近停车场的油罐挂车里。
延误并非由于工兵们不努力。伊斯利机场上的推土机从6月24日起就开始轰鸣,但这时的塞班岛上仍在进行着激烈的战斗,日本鬼子的防线就在北方1英里之外。
“海蜂”们觉得自己就像早期美国西部拓荒的移民一样,工作时时刻刻会遭到躲在丛林中的鬼子的袭击和*扰;晚上用泛光灯照明的时候,有时候还会招来炮击和狙击。
至于关岛,这个问题更加严重,数千名拒绝投降的日本士兵在密林中游荡,许多人在丛林中躲藏了几年。
铺设沥青的“海蜂”们。
瓢泼大雨会把尚未铺设硬化路面的跑道和停机坪化成泥潭;清晨,帐篷里的人们醒来可能发现水已经漫到了帆布床上。
对于陆军航空队的工程师们和他们的“海蜂”伙伴来讲,巨大的工程量简直让人不寒而栗——机场的建设并非唯一优先的项目,马里亚纳群岛同时还要做为硫磺岛和冲绳岛的作战集结地——海军和陆军的庞大舰队和登陆部队都要在这里汇集。
工兵们对挑战做出了积极的回应,挖掘机、推土机、铲车、起重机、载重卡车,美国人简直是无休止地将这些设备运到岛上,在建造的高峰期里,1000多台这样的机器昼夜不停地运行着。
军官们也和士兵们一起肩并肩地在热带高温下工作,他们一起驾驶着推土机铲平灌木丛、珊瑚礁地面,挖出树根,他们最后推平了72万平方米的地面,建起了一座真正的大都市——高峰时期这里居住了6.5万名空军、7.8万名水手和5.9万名海军陆战队队员。
然而,在1944年,所有的武器整备、加油、飞机维护仍旧是在拥挤的停机坪上,在热带的酷热和暴雨之下露天进行的。工具和零备件都放在户外的补给堆栈 里,装进板条箱堆在地面上,上面盖着防雨布。
汉塞尔将军也只能住在帐篷里面,食堂是用匡西特板棚房搭建的,即便是将军们也得“排队打饭”。这里没有车间,没有设施,只有帐篷和让人抓狂的一团乱麻。
直到1945年6月,关岛上主要由“匡西特”活动棚屋构建成的仓储基地才基本建成。
即便如此,在随后的日子里,平均每天都要3-5架B-29轰炸机飞抵马里亚纳群岛,这些飞机都是由新训练出来的标准11人机组自己驾驶着,经过一系列的转场,飞过了广袤的陆地和海洋,来到了这个拥挤的热带岛屿基地里。
这其实也是一次海上导航技术的实战训练,年轻的机组人员们先从堪萨斯和内布拉斯加的训练和改装中心出发,飞越群山来到加利福尼亚州的马瑟机场;继而跨越东太平洋飞到檀香山;之后到达中太平洋的夸贾林环礁;最后飞行1500英里抵达塞 班岛的伊斯利机场。
即便他们很年轻,身体处于最佳状况,也无法摆脱高空长途飞行带来的疲劳。而这恰恰就是他们将来轰炸日本本土将要面临的情况——轰炸目标花不了多少时间,飞往目标和返回基地的航程才是考验。
初战
B-29“超级堡垒”耗费了巨大的研发和生产成本,拥有优异的高空性能、气密性和精密的机载武器,这种划时代的远程轰炸机设计的初衷,就是作为一款高空精确水平轰炸的战略性武器存在的。
汉塞尔将军,是这一理念的坚决拥护者——高空高速,意味着可以最大程度避开敌人的高射炮火和一般的战斗机拦截;编队飞行组成的密集自卫火力,可以提升飞行员的生存几率;而精确水平轰炸,则可以用最小的平民伤亡来摧毁敌人的战争潜力。
为了针对性的训练这些初上战场的新丁们的编队飞行、集结、通信、导航和精确轰炸等方面的能力,从10月27日开始,他带领着B-29编队对周边的特鲁克环礁、硫磺岛的日军阵地进行了多次轰炸。
1944年10月的塞班岛,B-29停在跑道一侧,首次出击的目标是特鲁克基地。
数百吨炸弹扔到了地面的鬼子头上,如果他们知道自己仅仅是作为练手的目标的话,估计心情一定不会很舒畅。
10月31日,东京及其周边区域出现了难得的晴好天气。一架刚刚抵达不久的,专门进行了改装以执行远程照相侦察任务的“超级堡垒”,从塞班岛出发,在日本首都上空3.2万英尺高处飞过,机上4台照相机不停地拍照——这架飞机的名字叫做“东京玫瑰”。
驾驶员斯蒂克利在东京、东京湾、横滨上空缓缓地沿着“8”字航线飞行,随后向西飞过富士山,前往东海地区以及 大名古屋地区的核心工业区。
时隔两年半,东京上空再度出现了盟军的飞机,日本的防空司令部派出了中岛Ki44战斗机(“钟馗”)进行截击,可是让日本人无地自容的是,面对这架飞的又快又高的敌机,他们的飞机一飞过3万英尺,速度就骤降;至于地面的高射炮,则是表演了一场极具观赏性的烟火秀。
“东京玫瑰”号在高射炮火和战斗机的夹道欢迎下,在东京上空飞行了30分钟,在拍摄了数千张东京和名古屋地区的主要工业设施和航空工厂的照片后,安然返回;这次侦察行动的成功成为了后期一系列轰炸任务的行动基础。
当时,对于日本的工业目标的轰炸经验基本为零,所有的轰炸目标选择的依据都是来自于对德国的战略轰炸;制定计划的人员确信,想要成功实施轰炸,首要的目标是夺取日本上空的制空权;但是在广袤的太平洋上,目前显然没有哪种战斗机可以提供护航;仅仅依靠轰炸机的话,就需要从根子上摧毁敌人的空中力量:
轰炸他们的航空工业,尤其是飞机组装厂和发动机制造厂。
位于武藏野的的中岛发动机工厂是个非常合适的目标——位于东京市区西北方向大约11英里,而日本30%~40%军用飞机发动机都是由这个工厂生产的。
中心部分是B-29的主要打击目标:武藏野的中岛飞机厂。地区代码首位数字 (9)表明这是一个工业目标。
汉塞尔信奉的教条就是来一场在白天进行的高海拔,编队飞行的精确轰炸,他打算在11月底之前派出不低于100架B-29轰炸机来执行这次任务。
这也将是杜立特之后的首次大规模空袭东京。
麦克阿瑟将军的空军部队指挥官,乔治·肯尼中将对于白天空袭东京做出了不祥的预言,他认为,如果B-29在白天编队飞过东京上空,飞机就会像“肉鸽”一样被纷纷击落。
毫无疑问,肯尼将军的判断对汉塞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汉塞尔当然清楚地知道白天空袭东京的风险很大,尤其是还要考虑诸如尚未完成的训练、遥远的距离、不可靠的发动机等等问题的综合影响。
但是如果他真的采取更加谨慎和安全的轰炸方案——比如夜间轰炸,那么造成的后果会更加严重——因为这实际上变相承认了,第二十航空队达不到他们既定的战略目标,进而会影响整个B-29项目的成败。
就在美国人紧锣密鼓地准备轰炸行动的时候,一直被当成训练靶的日军特鲁克基地进行了还击,一小队三菱轰炸机低空溜了进来,对伊思力机场进行了攻击,损失很轻微,但是这也是在警告美国人和他们的“超级堡垒”,在塞班可不是高枕无忧的。
第一次攻击的日子到了,1944年11月17日,汉塞尔终于集结了超过100架的庞大机群,每架飞机都满载燃料和2.5吨的炸弹,在黎明的机场待命。
激动人心的时刻并没有到来,秋季的台风打乱了一切,对于载重高达60吨的巨型飞机而言,顺风起飞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如果想要逆风起飞,所有的飞机必须滑行到跑道另外一端,而这么做的后果就是飞机起飞后,需要调头完成编队,仅仅这个过程,损耗的燃料足以影响返航了——汉塞尔极不情愿地放弃了任务。
第二天,汉塞尔发现他是多么幸运,因为在台风的影响下,整个塞班岛上空的风向完全变了,这意味着前一天起飞的B-29机群都无法在机场上正常着陆,而且大部分飞机的燃料无法支撑到最后。
军械员正在给炸弹安装引信。
在随后的一周里,塞班岛上空的气候条件都极为恶劣,不断集合又终止任务令所有的机组人员开始变得焦灼不安,他们开始抱怨——B-29是“从来没离开过地面的最好的飞机”。
11月24日,感恩节,东风终于带来了晴朗的天空。飞行人员在凌晨三点就从床上爬了起来,到了破晓时分,B-29机群在跑道上排成了长龙,巨大的发动机开始预热,淡蓝色的烟雾伴随着咆哮声弥漫在了整个机场上。每架飞机都达到了极限起飞重量——140000磅(约63吨)。
在众多的战争通讯员的注视下,早晨6点15分,第73轰炸联队指挥官兼本次任务的领 队“罗西”埃米特·奥唐纳尔准将驾驶着他的机“无畏多蒂号”率先起飞,沉重的飞机一直滑行到了长达8500英尺的跑道尽头,机轮才离开地面,顺利升空。
在他的身后,110架“超级堡垒”以以30秒间隔依次升空。在摄像机和照相机密集的闪光灯闪烁下,每架飞机的顺利起飞,地勤人员都会发出一阵欢呼。途中,有17架飞机因为发动机起火和机械故障返航,剩余的94架飞机排列成紧密的队形直奔目标——位于东京西部吉祥寺的中岛飞机公司武藏野工厂。
超级堡垒编队
日本人做好了一切准备:从1944年6月开始,从中国基地起飞的“超级堡垒”就对九州进行了8次空袭,对于这种大型高空轰炸机及其性能,日本人并不陌生。
而在地球的另外一边,希特勒对于这种新型巨型轰炸机则是惊恐不已,一直让他梦寐以求的“美利坚”和“乌拉尔”轰炸机竟然在敌国成为了现实;至于斯大林,在得到了3架迫降在苏联国土上的B-29后,立即下令对其展开逆向工程。新的飞机名为图波列夫Tu-4(图-4),是苏联的第一款成功服役的远程重型轰炸机。
我们再来看看日本人都在做些什么——自从10月份拦截“东京玫瑰号”失败以来,日本人改进了他们的高空战斗机的发动机和螺旋桨,而最具日本特色的拦截措施,则非“空中撞击队”莫属——这支部队显然属于神风攻击的一个变种。
为了在高空获得更好的动力和速度,这支部队的飞机拆除掉了所有的武器和装甲板,还专门练习了高空撞击机动,也就是将“超级堡垒”脆弱的尾部作为主要目标。
庞大的机群抵达了富士山附近,这座高大的活火山是空袭东京最合适不过的路标了,飞行在2.7--3.3万英尺高空的飞行编队遇上了第一个完全出乎意料的自然障碍——亚同温层飓风。
当飞机转向目标时,飞行员们感觉到飞机在以惊人的速度向侧面漂移;随即,驾驶员和投弹手都遇上了大麻烦——在对流层和同温层的边界边缘,时速高达150英里的大风推动着轰炸机以平均450英里的时速飞速地掠过地面目标,如此高的速度下,投弹手几乎没有时间调整好诺顿瞄准器去瞄准目标并释放炸弹。
白雪皑皑的富士山,是美军轰炸东京时最好的路标。
除了无法对抗的高空急流,机组成员还在竭力和目标上空的恶劣天气进行抗争,只有几名投弹手透过几乎凝固不动的云层缝隙瞥见了武藏野工厂,仅仅就是一瞬间,目标又消失在了云层下。
24架轰炸机依靠目视或者雷达,要么干脆就是凭借直觉,向着可能-应该-大概的目标地点投下了炸弹,其余的飞机连主要目标都找不到,机组人员只好向着(他们认为是)的东京码头地区投弹。
轰炸效果可想而知,机组投下了近1000枚重磅炸弹,只有48枚落在了大致的目标区域,还有3颗是哑弹。
而卯足力量对机群进行截击的日本防空部队,高射炮火照例猛烈而毫无准头;当天唯一一个击落成绩是由第四十七“震天”航空队的三田义雄取得的,他驾驶他的“钟馗”,从后上方俯冲撞击了萨姆·瓦格纳中尉驾驶的“幸运爱尔兰人号”飞机(A-26号)的尾部,三田的飞机当即炸成了一团火球,拖着长长的浓烟坠入大地。
瓦格纳中尉起初还在驾驶着飞机飞行,他曾经试图转向返航,但是严重受创的飞机已经撑不住了——它在距离东京湾约20英里处坠毁,机组无人生还。
返航途中,还有两架飞机坠入了本州岛以南的洋面,执行救生任务的潜艇搜索了这里,一无所获。
而命运的安排就是那么的让人无语——其中一艘执行救生任务的潜艇——“射水鱼号”,它在海面搜索了两三天,连片救生衣的残骸都没有找到;结果就在11月27日晚,它在本州岛海域,用6枚鱼雷干掉了“信浓号”——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航母。
尽管这次空袭效果很一般,所幸的是机组损失也不大,但是不管怎么样,至少美国人终于开始再度轰炸东京了,陆航总司令阿诺德将军更是向罗斯福总统宣称:“日本帝国没有哪个部分,可以逃脱我们的轰炸了。”
高层看重的是政治意义,但是战场的指挥官不可能老是拿“意义重大”来交差——11月27日,汉塞尔再度组织了对武藏野工厂的轰炸——这次出动了81架“超级堡垒”。
只有展示出来了从马里亚纳群岛出发轰炸东京的可行性,才能让那些质疑者们闭嘴,并保持住第20航空队的独立性,这些飞机也就不会被派往其他战场。
11月27日的轰炸行动甚至还不如第一次——东京被云层遮蔽得严严实实,而高空的220英里时速的狂风让第一次轰炸时遇到的急流如同和缓的春风,机群被狂风推搡着以超过500英里的时速掠过了目标上空,武藏野工厂再次毫发无损。
美国“超级堡垒”的机组人员永远无法想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狂暴而神鬼莫测的高空风暴会给他们带来多么大的麻烦。
日本人的海上反击
当来自马里亚纳群岛的B-29飞临东京上空时,所有的日本军政要员们都十分清楚——这标志着大日本帝国末日的来临。
对于日本本土的日本军队来说,他们实际上没有任何可以用来抵抗像B-29的武器;而日本的每一个军事意义重大的地区都在B-29航程以内,至于高度工业化的本州岛,那里正是东京所在地。
可以预见的是,无止尽的炸弹将如同暴雨一样从天而降,彻底粉碎日本的战争潜力,并摧毁他们的一切希望。
日本人的防空演练,一本正经但是毫无用处的作秀。
不肯坐以待毙的日本人打算从源头上终止空袭,11月27日,就在第二次空袭的轰炸机编队正在装载炸弹时,两架来自于硫磺岛的双引擎日本轰炸机(Ki-67“飞龙”)低空突袭了伊斯力机场,一架“超级堡垒”被炸毁,11架受损。
突如其来的猛烈空袭给了塞班岛上的美国守军一记响亮的耳光——岛上的防御体系漏洞很大——雷达仍旧装在板条箱里面,所有的人都疏忽大意,居然认为硫磺岛到塞班岛720英里的距离是日军无法越过的天堑。
还是11月27日,15架零式战斗机潜入了美军防线,突然袭击了机场,这次干掉了三架B-29,两架被严重击伤。
不过这次日军没能占多大便宜,重新部署就位的美军防空体系发挥了作用:6架日军飞机被高射炮击落,赶过来的海军战斗机又打下了4架。
汉塞尔将军当时就在最佳位置目睹了这次攻击——一架从他的头顶掠过的零式战机冲他的吉普车开火,司机被迫把车开到了沟里面躲避——那架零式战机打空子弹后,居然降落在了美军机场上,驾驶员跳出来用手枪和守军对射,结果当然是被打成了筛子。
为了保护容易受到攻击的B-29基地, 海军在塞班岛的北面和西面都部署了装有雷达的驱逐舰,前出的海上雷达可以让打算低空偷袭,以避开陆基雷达的日军战机无所遁形。
被摧毁燃烧的B-29
汉塞尔将军也不是一味的被动防守,他两次出动B-29中队,联合新驻扎在塞班岛的B-24“解放者”轰炸机,不断攻击硫磺岛的机场;空军的反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日本人坚持不懈地修补受损的飞机跑道,继续采取小规模空袭的方式进行报复,尤其在月光明亮的夜晚,日本的飞机特别活跃。
一直到1945年1月初(美军2月开始进攻硫磺岛),日本人一直在进行空中突袭,他们一共摧毁了11架“超级堡垒”,还有43 架严重受损。
日军取得成果最大的一次空袭行动是1944年的圣诞节,25架敌机溜了进来,他们撒播了金属箔片,雷达屏幕一片模糊,操作员没能及时发现并发出警报。
当敌机突然飞临基地上空时,所有人都猝不及防,用于维修保养的泛光灯给敌机照亮了目标,日军飞机投下了小型炸弹并用机枪扫射地勤人员,两架“超级堡垒”被炸毁,还有13架受损;而最严重的损失来自于一架满载燃料并装载了3吨燃烧弹的B-29,这架飞机燃起了冲天大火,把旁边一辆加油车也点着了。
如果听任大火蔓延,一架挨一架排列在跑道边的轰炸机估计都无法幸免,关键时刻,“海蜂”们冲了上去,他们开着推土机,冒着头顶上乱飞的炸弹,把燃烧的飞机残骸推离跑道,并堆积在一起;其他人用开着高举铲斗的铲车,铲斗里装满了沙子——一铲又一铲的沙土被倾倒在燃烧的残骸上,直到火焰最终熄灭。
“他们做了我所见过的最完美的工作。”汉塞尔将军在事后如此地夸赞这些“海蜂们”,但是,面对他的轰炸机组,他实在是找不到任何机会来夸他们了。
武藏野工厂在反复的空袭中一直屹立不倒,几乎都快成为第20航空队的不祥之地了。。。
感谢各位阅读,喜欢这个故事的话,麻烦点个赞吧。
#二战##军事##军事趣科普##头条创作挑战赛##历史#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