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探索》剖解近未来太空旅行图景,你看懂了吗?

《星际探索》剖解近未来太空旅行图景,你看懂了吗?

首页枪战射击星际飞行大战更新时间:2024-06-26

来源: Mtime时光网

时光网特稿 布拉德·皮特主演、詹姆士·格雷执导的太空科幻片《星际探索》已登陆内地大银幕,这部曾入围威尼斯金狮奖的严肃科幻片也正式揭开面纱。

  《星际探索》原名“Ad Astra”,拉丁语意“克服重重困难,也要驶向群星”,蕴含着探索星际太空的目标和决心。

  《星际探索》一方面有导演格雷一向的人文关怀和哲学思索的积淀,另一方面也是一部不多见的将背景设置在未来几十年的“近未来”科幻片。

  影片整体是基于当下科技的稍远延伸,我们能感受到很多熟悉亲切的东西,而许多想象的图景,似乎可以预见、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实现。

  《星际探索》如何立足当下、展望未来?太空电影和现实太空探索活动是怎样一种互动的关系?本文将为你小小介绍下。

(微剧透提醒!)

商业月球旅行、火星移民......触手可及的未来!

  《星际探索》作为一部科幻片,想象未来的部分尤其夺人眼球。影片基于现实往前迈出的一步,最明显的体现在人类所触及、开拓的太空范围。

《星际探索》中字预告

  皮特“寻父”的路线是地球——月球——火星——海王星。影片中,不仅商业月球旅行已经实现,而且已经发展到非常繁荣的阶段。登月飞船内部感觉和飞机非常相似,也有漂亮的空姐,而且比飞机还要宰客——皮特要花125美元买一套飞船上用的枕头和毛毯。

  月球上的车站看上去和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车站并无差别,成群结队的小朋友去月球旅行,拍照、买纪念品,仿佛只是来到了另一座城市。而随着月球旅行的日常化,月球也被多方势力占领,“月球海盗”猖獗现身,试图争夺资源。

  再远一些的火星,影片中还未达到商业开发的程度,但人类已可以涉足,并建有设施完善的地下基地。鲁丝·内伽饰演的角色,出生在火星,一辈子都在火星,只去过地球一次。可见火星的设施已基本可满足人类生命周期内的全部需要。

  现实中,商业月球旅行、涉足火星虽然还未真正实现,但都已“排上日程”。2018年初,埃隆·马斯克旗下的太空探索公司Space X成功发射可回收的猎鹰9号运载火箭,大大缩减太空旅行成本。随之,Space X将商业月球旅行计划提上日程,目标在2023年启程,首个商业旅行登月者是日本企业家前泽友作。

 除了商业月球旅行计划,Space X还有野心更大的火星登陆计划,目标在2024年首次实现。在埃隆·马斯克的计划中,2028年将建成首个永久火星基地,打造完善的基础设施,创造就业机会。

  影片中,罗伊·麦克布莱德(皮特饰)的父亲H ·克利福·麦克布莱德(汤米·李·琼斯饰)带领团队,20年前离开地球,前往探索海王星。皮特寻父的最后一站,也就是海王星。

  自从冥王星被开除太阳系“系籍”之后,海王星成为距离地球最遥远的一颗行星,也几乎是目前人类所能预想到的探索极限。近些年来,旅行者1号和2号各自越过海王星,抵达太阳系边界,创造目前人造飞行器达到的最远距离。《星际探索》中载人飞船抵达海王星,无疑是基于现实现状的最大预想。


太空探索公司花钱做品牌植入

  《星际探索》与现实的联结不仅仅是理论层面的,事实上,影片和现实中的太空探索公司进行了合作,其中最主要的是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太空探索公司可不止Space X哟)

  几十年来,好莱坞和现实中的航天机构、公司一直是一种共生关系。但可以说,双方从未像在《星际探索》中这样亲密。

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官网介绍与《星际探索》的合作

  洛克希德不仅参与了影片中宇宙飞船、空间站、月球着陆器等等的设计,而且还付钱给迪士尼/福斯,把自家Logo印在电影里的服装和道具上,提前为将来的商业月球旅行做公关广告。

背景墙上写着维珍银河(Virgin Atlantic)

  除此之外,另一家太空探索公司维珍银河的Logo也出现。影片中,维珍银河负责运营航天飞机,洛克希德负责建造航天飞机。所以服务人员的衣服上是维珍银河Logo,维修人员衣服上是洛克希德Logo。

  当然,老大哥NASA也提供了帮助,为电影提供了原始照片、影像等素材,让影片的视觉效果看起来如此逼真美丽。

  另外,《星际探索》的整个故事也是根植于现实历史土壤,从各个细节可以看出。

  比如影片中有一个片段,年幼的罗伊在画土星5号——这是帮助人类实现首次登月的火箭。这个细节反映,罗伊和现实中很多孩子一样,受到阿波罗登月的鼓舞,对航天产生兴趣。

 罗伊成年后,领导太空探索的并不是NASA,而是而是“美国太空司令部”(U.S. Space Command)。编剧格罗斯表示,NASA并没有消失,而是因为“美国太空司令部并不像NASA那样善意……有点军国主义”。

  现实中,美国太空司令部由美国国防部成立于1985年,目的是管理美国武装部队对外太空空间的使用。2001年随着911恐怖袭击的发生,军队对国土防御和反恐的关注度增加,对太空的重视程度下降。2002年美国太空司令部解散,和美国战略司令部合并。

  然而17年之后,特朗普又决定重建美国太空司令部,2019年8月29日宣布正式成立。影片《星际探索》的制作远在此之前,并不能预料到太空司令部的“复活”,这真的是一次意外的巧合。

 影片中,罗伊第一次与太空司令部官员见面,在会议室里接受新任务的时候,在他身后有一排火箭和宇宙飞船模型。这些模型的原型都是现实中存在的,还包括了中国的“神舟”载人飞船。

  当罗伊走出会议室时,旁边的荣誉墙上陈列着功勋宇航员的照片和介绍,其中包括罗伊的父亲H ·克利福·麦克布莱德。除了他之外,其他功勋宇航员都来自现实生活,包括阿波罗11号宇航员巴兹·奥尔德林和迈克尔·科林斯;首个指挥航天任务的女宇航员艾琳·科林斯;首个不系绳索进行太空漫步的宇航员布鲁斯·麦克坎德雷斯二世;等等。


人类太空探索的每一步 银幕都不会忘记

  在20世纪下半叶,人类研制出了速度足以脱离地心引力的火箭,为太空探索实现铺平了道路。

  经历两次世界大战后,人类的航空事业如日中天,伴随着冷战时代美国与苏联的军备竞赛,科技竞争更是由天空延伸至太空。1957年10月4号,苏联发射了人类首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Sputnik 1),吹响了进军太空的号角,同时也大大刺激了美国。

《太空狗莱卡》

  一个月后的11月3日,在苏联的第二颗人造卫星上搭乘了一位特殊的乘客——流浪狗莱卡,它是飞上太空的第一个地球生命。但莱卡在飞空没几个小时之后就死于惊吓和中暑衰竭。它的英雄事迹2010年被改编成了近9分钟的动画短片《太空狗莱卡》。

  苏联在太空的连续动作,让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如梦初醒,他迅速做出反应,一方面将科学和数学教育调整为最优先的国家政策,另一方面以最短的时间赶上苏联的步伐。1958年2月1日,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Explorer-1)升空,同年10月1号,美国宇航局(NASA)挂牌成立。

  区别于苏联的太空狗,美国宇航局相中的太空试验生物是拥有更高智慧的黑猩猩。1961年1月31日,墨丘利飞船带上黑猩猩汉姆飞越大西洋700公里。

  电影《星际探索》中,我们也再次看到了黑猩猩的身影,不过却是以一种意想不到的面貌出现。

  1961年4月12日,苏联航天员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完成了世界上的第一次载人宇宙飞行,实现了人类进入太空的愿望。有关这位传奇航天员的太空时刻,苏联拍摄的影片《宇航员加加林》中有详细记载。

  尽管美国人在太空第一人的竞争中落后了,但他们却已经开始为“赶在苏联人之前,送人上月球”的决定积极做准备。1961年5月5日,阿兰·谢泼德乘坐“水星”飞船“自由7号”(Freedom 7)升空,但只飞到了亚轨道,并没有进入绕地轨道,远不及加加林高。直到1962年2月20日,约翰·格伦搭乘“友谊7号”(Friendship 7) 才真正实现了美国人的太空梦。

1983年,菲利普·考夫曼执导的《太空先锋》详细描绘了水星计划的诞生过程以及第一批七位宇航员选拔、受训和上天的故事。其中,斯科特·格林饰演阿兰·谢泼德、艾德·哈里斯饰演约翰·格伦,丹尼斯·奎德饰演戈登·库伯。


阿波罗计划催生太空电影杰作

 1961年5月,美国宇航局开始实施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阿波罗计划,人类正式向月球进发。

  不过赶在宇航员登陆月球之前,好莱坞先行抵达。1968年2月上映的《太空登月记》,片名直译过来是“倒计时”的意思,显示美苏两国在登月计划上的激烈竞争。为了能拔得头筹,美国人不惜启用老式的、无返航功能的“双子星座”飞船运送仅训练了三周的宇航员登月,并要求他在月球上耐心等候,直到一年后建造完毕的阿波罗飞船来接他。

同年4月,斯坦利·库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游》上映。虽然影片次年只获得了一座奥斯卡奖(最佳特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太空史诗巨作的地位愈发显赫,它不仅是史上最伟大的太空电影,也是电影艺术、特效发展史的一座里程碑。2001年已经过去快20年,片中的星际旅行、*人电脑并未变成现实,但它作为科学寓言以及有关进化、人性和宇宙的思考和观念依然有效。

 1969年7月21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走出阿波罗11号飞船的登月舱,在月球表面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足印。“这是我的一小步,却是人类的一大步。”就是凭借此一小步,阿姆斯特朗成为人类最伟大的宇航员。

不过他在大银幕上的“待遇”却有点落差,直到去年才有了第一部传记片《登月第一人》,瑞恩·高斯林饰演阿姆斯特朗。

  1969年12月18日,约翰·斯特奇斯执导、格里高利·派克和吉恩·哈克曼主演的《被放逐的人》诞生。三名美国宇航员准备结束太空任务返回地球,但是搭乘的“铁人一号”飞船的点火设备出现故障,所剩的氧气只够坚持42个小时。这部电影惊人地”预见“了未来,整个故事设置和5个月后发生的阿波罗13号事故如出一辙。

朗霍华德执导、汤姆汉克斯主演《阿波罗13号》

  1970年4月13日,即将执行人类第三次登月任务的“阿波罗13号”飞船,在距月球还有五分之一的航程中,液氧燃料箱破裂导致飞船受损。三名宇航员紧急转入登月舱才幸免于难。登月计划失败,三人必须争分夺秒,赶在死神降临前返回地球。阿波罗13号事件是NASA历史上最重大的事故之一,于事发25年后的1995年被朗·霍华德搬上大银幕。 

  1972年12月,在阿波罗17号飞船完成登月任务后,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太空探索项目——“阿波罗计划”画上了句号。6艘“阿波罗”号飞船抵达月球,总共12名航天员登上月球,取得了与苏联太空竞赛的阶段性胜利。

  但是美国人民似乎至今没有放下心中的石头,对当时的胜利仍心有余悸。今年,Apple TV 打造的自制科幻剧《为了全人类》,将故事背景设置在冷战时期,虚构了历史——假设苏联抢先美国登陆了月球,美国该怎么办?



太空电影的别样意义


  阿波罗登月计划的成功,真真正正地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当时的人们纷纷憧憬着未来可以征服太阳系的其它行星。但事实是,时至今日人类再也没有重返月球,更别提去登陆其它行星了。

  但是太空电影的探索却走得越来越远。

1977年6月,乔治·卢卡斯太空科幻史诗《星球大战》上映,兼具全新高科技视效和拓展太空新疆域精神的科幻类太空电影开始全面俘获观众,和之后上映的《异形》《星际迷航》一起为此类电影持续加热,经久不衰一直繁荣到现在。

  1977年11月16日,斯皮尔伯格的《第三类接触》上映票房爆棚,UFO和外星人话题成为热门。1978年,彼得·海勒斯的《摩羯星一号》大胆挑战权威,以揭穿“登陆火星”的骗局来质疑美国政府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1986年1月28日,随着“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的失事,现实类太空电影逐渐淡出大银幕,直到1995年《阿波罗13号》的问世。《阿波罗13号》给之后的现实类太空电影最大的启发就是灾难元素的使用,好莱坞如获至宝,宇航员成为拯救世界的大救星。

《太空牛仔》

  1998年10月29日,年届77岁的约翰·格伦同机组其他乘员一起乘坐“发现”号航天飞机重新飞上了太空,这一次他创下了两项纪录:太空飞行间隔最长、年龄最大的宇航员。

《太空牛仔》受到格伦重返太空的启发,将年龄玩得更极致,干脆出动了四位老年宇航员上天去阻止苏联通讯卫星撞击地球。同年还有另外两部以火星为切入点的太空电影《火星任务》和《红色星球》。

  2012年开始,太空电影迎来新一轮高潮,几乎每年有大片诞生:《普罗米修斯》《地心引力》《星际穿越》《火星救援》《太空旅客》《异星觉醒》......以及最新的《星际探索》。

  太空电影的意义,不仅体现在电影技术和艺术上,它也将遥远的事业带到普罗大众的身边,影响塑造着人们对太空探索、人和宇宙、生与死、瞬间与永恒的认知。


  《星际探索》中,身处月球荒野的皮特看着头顶发光的蓝色地球,说“哪怕只为看一眼这个美丽的星球,也值得我来此一趟”。如果没有电影,只有阿姆斯特朗等少数几个人能明白这样的感受;因为有了电影,芸芸众生也分得了一份情怀。

来源: Mtime时光网

查看全文
大家还看了
也许喜欢
更多游戏

Copyright © 2024 妖气游戏网 www.17u1u.com All Rights Reserved